莲湖区人民政府2011年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莲湖区人民政府2011年工作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2年1月12日在西安市莲湖区 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洪增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自2007年10月组成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走在全市前列、构建和谐莲湖”工作主题,大力实施“三五七”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全面完成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连续四年位列全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莲湖在科学发展中实现了跨越提升。

(一)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年均14.6%增长,2011年预计实现420亿元,是2006年的2.2倍;二、三次产业比例由47.8:52.1调整优化为43:5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7.4%,2011年完成28.13亿元,总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市区县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5%,2011年预计实现288亿元,是2006年的2.2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7.3%,累计完成1293亿元,其中401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36亿元,是莲湖有史以来投资最多、增速最快的时期。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街区经济聚集效应显现,入驻企业总部达到30家,纳税过千万元总部企业11家;产值过亿元楼宇达

到9座;建成北院门回坊文化风情街等23条特色商业街,2011年销售额预计达到188亿元,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主导产业支撑强劲。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年均15.1%增长,2011年预计实现123亿元,西电公司、法士特公司已跨入年产值“过百亿”企业集团行列。顺利启动统筹城乡莲湖高陵工业园建设,发展空间得到新拓展。单位GDP能耗降低23.35%,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实力增强。投入科学研究与发展资金4155万元,扶持5批122个科技项目,取得国家、省、市科技立项98项,累计实现新增产值24.34亿元。桃园开发区营业收入从69亿元增长到135亿元,园区销售过千万元企业达到32家。商贸服务业繁荣发展。全区商业网点2.5万个,经营面积达到265万平方米,年营业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商贸企业达到41家。西大街成为全省首条中国著名商业街,商贸销售额连续跨越20—60亿元五个台阶,荣获全国商业文化贡献奖和中国重点示范商业服务业聚集区。建筑和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引进了龙湖、融侨和天朗等一批知名房地产企业,累计完成投资280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510万平方米。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大唐西市累计完成投资31.2亿元,国际古玩城、西市博物馆、大润发超市开业运营,承办了“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系列活动,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文化散步道,化觉巷清真大寺、都城隍庙、广仁寺等一批精品旅游景点知名度不断提高。全区累计接待游客2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4亿元。质量兴区和名牌战略成效显著,国家、省、市名牌88个,驰名、著名商标135个,注册商标3370件,名牌和注册商标数量位居全市区县第一,荣获全省质量兴区先进区。

经济板块带动引领的格局基本形成。大兴新区成为西安成片旧城综合改造和工业企业搬迁示范。建立“市级领导、区级实施、独立运作、自求平衡”管理体制,同步推进工业仓储区、棚户区、城中村、铁路专用线四大改造,累计完成政府投入47.3亿元,搬迁企业104家,整理储备土地4222亩。西安国际商贸基地、天朗大兴郡等45个项目启动建

设,累计投入189亿元,开工面积289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楼94万平方米,回迁居民1524户,新建、拓建市政道路9条8.8公里。完成了北郊城河退水明渠污水改排,启动景观休闲街区建设,陕师大大兴新区小学建成开学,形成了“新汉风”建筑特色,城市综合改造价值初步兑现。土门地区探索出城市棚户区综合改造新途径。启动了6个企业棚户区和12个居民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了西控公司18街坊、任家庄等企业和居民棚户区改造搬迁工作,累计搬迁7.6万平方米,回迁2.7万平方米,新开工4.9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完成了30个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撤村建社区工作,新建社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全面加强。整体搬迁20个村330万平方米,腾迁土地4903亩,开工建设370万平方米,完成了8个村的回迁安置。

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改制稳步推进,完成21家区属企业改制,改制面达92%。顺利完成16所中省市企办学校接收任务。切实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力度,非公企业总数达到14553家,非公经济比重达到43%以上。投融资改革成效明显,在全市率先建成区级投融资平台,基本形成多渠道多平台运作的投融资格局,为15个重点项目融资32亿元;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依托融资性担保机构和行业协会信用,帮助辖区民营企业融资1.36亿元。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参加了西洽会等42次招商活动,主动策划举办了赴陕北招商、西大街发展高峰论坛等12次招商活动,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32亿美元,实际引进内资110.5亿元,荣获全省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区。

(二)“大城管”体系初步建成,环境品质全面提升

探索建立城市管理新机制。创新推行城管“标准化执法”模式,建立市容环卫“标准化管理”体系,构建以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为依托的“大城管”格局,城管“标准化执法”荣获西北地区唯一的“中国法治政府奖提名奖”,全国城市市容环卫工作标准化管理研讨会在我区召开,被列为全市城市管理综合提升试点区。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任务,顺利通过省级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荣获省级文明城区称号。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街景容貌焕然一新。累计投入8.58亿元,完成了西二环等55条道路街景提升,改造建筑2334栋,整治面积261.5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35.9万平方米,改造农贸市场11个,架空线缆落地1万米,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年优秀单位。环境品质显著提升。累计投入7.1亿元,拓宽改造各类道路56条,顺利完成陇海铁路莲湖段环境综合整治、环城西苑项目三期、顺城巷综合改造和10个地铁站口拆迁,建成56处休闲广场,新增绿地182.8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65平方米。辖区291座公厕全部免费开放。加强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治理,2011年全区优良天数达到300天。

社会管理创新成效显现。在全省率先建成规范化信访大厅,一站式接待群众来访、一条龙办理信访事项、一揽子解决实际问题,受理群众来访1443批9343人次,办结率达到93%。创新推行 “N+5”群众工作模式,初步形成了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新格局,实现了重大活动期间进京非正常访、赴省重复集体访和到市集体访“零登记”,保持了“三无”区县称号。探索建立“三调联动”机制,受理各类矛盾纠纷案件924件,成功调解912件。“平安莲湖”和“天网工程”建设成效明显,累计投入3791万元,实现辖区主要路段、重要部位、人群密集场所全覆盖监控,集中开展“严打”及校园周边治安专项整治活动,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提高了14.9个百分点,2010年达到89.44%。高度重视食品药品监管和安全生产工作,公众安全感稳步提升。

(三)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强力推进全民就业。组建区就业教育培训集团,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272万元,新增就业7.7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6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914个,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控制在4.0%以内,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荣获全省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区。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加大。累计发放社会低保等各类救助资金2.93亿元,救助困难群众141.4万人次。在全市率先启动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大险种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10.05万平方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