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及心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1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开题报告)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及心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及心理问

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 题 类 别 规 划 课 题 课 题 名 称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及心理问题研究 学 科 分 类 德 育 课 题 负 责 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及心理问题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尤其是经济困难的农村山区。政府为了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允许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向城镇、城市打工、就业。198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的颁布,打开了农民进城务工的大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规模越来越大,于是逐渐产生了“农民工”阶层和农民工问题。然而我国长期执行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和二元户籍制度,农民工无法与城市居民享受同样的权利和地位,一般处于城市社会的底层。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大部分的农民工无力把子女带进打工的城市生活、学习,所以他们大多数无可奈何地选择了把子女留在家乡农村,从而催生了一个新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期产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三农”问题成为当前我国步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改革与发展的最大难题。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问题成为制约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瓶颈。“三农”问题既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宏观背景,更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的和深层次的原因之一。 陕西省是一个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比重大,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而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求生存、图温饱、求致富、图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和供子女读书的重要经济来源。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省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大问题,“三农”问题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富民强省这些宏观问题,也直接关系到农村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为此,本课题研究试图以农业大县----山阳县杨地中学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根据全国妇联最新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大约6000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大约3600多万人。在陕西省,农村留守儿童占到当地儿童总数的36%以上,且数量和规模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的繁荣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的素质质量和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另外,在成长的过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长期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生活、教育和关爱,其心理问题、品行问题等日渐突出。他们有的从小就染上了诸多不良习气,有的则长期心里压抑而导致了行为的偏差或性格的扭曲,部分甚至成为让人难以置信的恶性事件的主谋者或被害人。因此,如何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放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上就成为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要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心理问题和探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和方法,我们小组选择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涉及范围广、影响大,形成因素复杂、解决难度大,且具有独特性、全局性、严重性、长期性等特点。农村留守儿童如果出现问题,不仅伤害到他们自身、他们的家庭,也给相关学校和社区的秩序、安全等带来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危及我国农村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2、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于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农村留守儿童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他们接受教育的黄金时间,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问题,既是涉及到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社会生存问题,又是关系到许多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更是关系到祖国未来改革与发展的问题。 3、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是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快城镇化、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客观要求。它必将有利于加快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与繁荣,从而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4、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客观、全面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心理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给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保障和防止可能引发的严重社会问题,甚至在一定范围内产生的社会动荡。另外,可探索出改善留守儿童问题的理论和现实经验。 5、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具有重要的人文关怀价值和现实的实践价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唤起更多人对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关注和现实的行动支持,同时可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以便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总结出宝贵的经验。最后,把有效的对策加以实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基本状况。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现状。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特点。 (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五)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六)进一步探究与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设计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对策”的调查问卷,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发放、回收调查问卷。 2、文献研究法 通过手工检索与计算机检索等手段查阅、整理相关的研究资料;在图书馆查阅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资料,为本课题的顺利完成提供丰富的理论和经验知识。 3、实地观察法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对本校五百多名中学生体育活动进行实地观察,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4、访谈法 假期,我们与教师进行交谈,以获取更详实的信息;同时,采取各种合适的方法与学生家长进行面谈,以能了解家庭、学校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影响。 5、行为分析法: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我们对观察到的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进行分析,同时请教有经验的学者,以便初步确定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特点。 6、案例研究法: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我们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跟踪观察、研究,揭示其规律性的东西。 7、总结归纳法:通过图书馆查阅、网上查阅、实践过程、实践记录等,总结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心理问题的共同特点,同时总结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和经验。 8、检测比较法:将留守儿童现状与实施研究采取对策后的状况进行检测对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阶段评价、实验分析、总结归纳。 (二)课题的技术路线(研究思路): (1)技术路线:1、组员讨论课题的研究方向;2、讨论并最终确定研究课题的名称;3、查阅、收集和整理课题的相关资料,撰写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并提交;4、讨论研究课题的实践安排及实践所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5、课题的具体行动实践及实践信息、资料的记录和整理;5.拟定课题论文的提纲并撰写实践论文初稿;6、小组讨论并修改实践论文初稿;7、实践论文的最终定稿上交。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总体安排与进度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研究课题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及实地观察等方法对山阳县杨地中学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多角度的调查了解,认真分析他们因为父母无暇顾及、监护人监管不力、学校教育缺位、社会不良因素等影响导致的诸多心理问题。认真梳理探索其心理问题特点的共性,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策;不断总结形成有效的实际经验,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引导和管理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努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二)课题研究进度计划: 1、研究周期 一年,即20年5月至20年5月。 2、研究步骤分四个阶段 (1)组织(准备)阶段(20年5月——20年8月) 主要任务:1、 确定课题组成员,召开课题开题讨论会。 2、确定《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3、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收集有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并提交。 4、撰写研究课题实践方案、编制实践研究计划并准备实践前有关事项,如问卷调查表、行车路线等。 (2)调查、实践研究阶段(20年8月—20年11月) 主要任务: 1.、按编制的实践研究计划步骤,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如实地观察、和家长面谈等。 2、记录实践活动过程的相关信息、语录和资料,并加以整理。 3、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找出出现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对策。 4、确定个体跟踪辅导对象,记录及分析行为原因和教育的效果。 5、定期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小结,并收集相关资料,形成阶段成果。 (3)探索提高阶段(20年11月——20年3月) 主要任务:1、对研究课题的效果进行预期分析。 2、建立资料、档案,并进一步调查研究。 3、进行实验阶段性检测,形成阶段成果。 (4)总结阶段(20年3月——20年5月初) 主要任务:1、完成各项主要研究成果,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性课题研究实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