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生产学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猪生产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7、现代养猪生产中提倡生喂有何好处? 8、试述提高肉猪胴体瘦肉率的综合技术措施。 9、什么叫僵猪?如何进行防治? 10、简答如何合理利用种公猪?

11、我国引入国外猪品种常见的有哪几种?

12、母猪胚胎死亡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提高胚胎的成活率? 13、简述长白猪的外形特点和主要生产性能。 14、建立三元杂交体系模示图及其有缺点。 15、简述如何提高断奶仔猪成活率和日增重? 16、论述肉猪的一般饲养管理技术。 17、如何对怀妊母猪进行饲养管理?。 18、假死仔猪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19、简述仔猪的饲养管理措施。 20、母猪胚胎死亡的原因有哪些?

21、何为初生仔猪?初生仔猪的生理特点?试述初生仔猪护理的主要环节? 22、种公猪淘汰的基本原则?

23、配种分娩计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4、结合实际,谈谈促进母猪发情排卵有哪些有效措施? 25、现代养猪生产中提倡生喂有何好处?

26、试述怎么样利用猪的生物学特性提高猪的生产水平? 27、猪的繁殖性状主要包括哪些?

28、试述母猪产仔时,遇两个仔猪都被堵在子宫颈口,发生难产时如何实施正确的接产助产。 29、绘制四个阶段肥育法工艺流程图? 30、僵猪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1、母猪的妊娠外部症状有哪些?

32、某猪场要达到年产商品猪10000头的生产量,假定受胎率为100%,均产10头/胎,断奶成活率80%,之后为95%,哺乳期为28天,断奶后10天发情配种,问猪场饲养种猪的规模为多大? 33、母猪临产症状有哪些?

34、母猪发生难产的原因有哪些?

35、为什么最好采用“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 36、简述提高肉猪瘦肉率的综合技术措施。 37、怎样选择健康猪?

38、哺乳仔猪断奶时间及断奶应注意哪些问题? 39、仔猪寄养并窝的条件有哪些?

40、设计年产10000头级猪场,每周参配25头母猪的养猪生产工艺。 五、综合应用题答案提示

1、答:猪的生物学特性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所形成的,是区别于其他家畜的主要标志,不同的猪种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1)性成熟早,多胎高产(2)生长快,经济成熟早(3)杂食,饲料来源广(4)对温度、湿度敏感(5)听觉和嗅觉灵敏,视觉不发达(6)群体位次明显,爱好清洁。

2、答:假死仔猪:仔猪产出后全身发软,呼吸停止,只有微弱的心跳和脐带动脉跳动的现象。原因:母猪年老体弱,分娩无力;母猪长期不运动,腹肌无力;胎儿过大卡在产道的某一部位;母猪产道狭窄;脐带过早断裂;胎位不正等,使仔猪在产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吸进产道内的羊水或粘液,造成窒息假死。

3、答:(1)乳房的变化:临产前15-20天,乳房开始由后向外,由内向外逐渐下垂膨大,呈两条带状,发紧而红亮,呈“八”字外引,乳头从前向后逐渐能挤出乳汁,前面乳头挤出乳汁时,约在12h内产仔,最后一对乳头能挤出乳汁时,约在4-6h左右产仔中即将产仔。(2)外阴部变化,产前3-5天阴户红肿,尾根两侧凹陷,是骨盆开启的标志,俗称“塌胯”(3)行为表现:临产母猪神经敏感,行动不安,起卧频繁,食欲减退,有的母猪衔草作窝,频频排尿,阴部流出稀薄粘液,当母猪四肢伸直,阵缩时间逐渐缩短,呼吸急促时,表明即将产仔。 4、答:抓三食,过三关是仔猪饲养管理的关键措施:

(1)抓乳食,过好初生关。一是固定乳头,吃好初乳,必要时实行仔猪寄养;二是加强保温,防冻防压。(2)抓开食,过好补料关。生后2—3天补铁、铜,3~5日龄起补饮水,5—7天开始补充饲料。(3)抓旺食,过好断奶关。仔猪30天后,要加强补料,可选择营养丰富、香甜、适口性好的饲料;补料次数要多,尽量增加采食量,争取最大断奶窝重。

(4)保证温暖、干燥、清洁的生活环境。(5)预防仔猪腹泻。(6)免疫接种,预防传染病。 5答:压死原因(1)初生仔猪体质较弱,行动不灵活,易被母猪压死;(2)母猪产后疲劳或肢蹄有病疼痛,肥胖等起卧不便,初产母猪护仔经验,母性差造成压死仔猪;(3)产房环境不良,饲养管理不善再教育死仔猪。防止措施(1)利用防压设备;(2)保持环境安静;(3)加强饲养管理。

6、答:(1)华北型:东北民猪(2)华南型:陆川猪(3)华中型:华中两头乌猪(4)江海型:太湖猪(5)西南型:荣昌猪(6)高原型:藏猪。

7、答:生饲料喂猪,节省燃料、设备、劳动力,降低成本,减少养分损失,避免出现亚硝酸盐中毒。

8、参考答案:(1)品种:选择瘦肉率较高的猪种进行育肥(2)开展杂交:通过提高杂种优势的措施以提高瘦肉率,常见开开展三元杂交,选父母本瘦肉率均高的品种杂交,并充分利用杂交一代杂合母体优势,提高瘦肉率(3)改善饲料的营养组成:改变饲养方式,降低育肥期能量水平,提高日粮中蛋白质的给量,采用前高后你的育肥方式,降低后期的脂肪况积量,保证胴体瘦肉率较高(4)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最好18-20℃),湿度(最好40-60%)通风(风速冬天≥0。25m∕s,夏季≤1、25m∕s),光照5-10lx或自然给光,防止有害气体(NH3,H2S,CO2)滞留,保持空气新鲜,减少灰尘,微生物,噪声(小于50分贝)(5)适宜时屠宰:地方原始品种75kg,培育品种及杂交品种,引入品种90-110kg出栏较好。

9、答:僵猪:指因饲养管理不当或光线不足、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生长发育受阻的仔猪,表现为皮毛粗乱、精神吊滞、曲背拱腰、极度消瘦,形成两头尖,中间大的“剌猬猪”,僵住不长。防止措施:(1)淘汰产生僵猪较多的母猪并防止近亲交配,加强妊娠期饲养管理,保证胎儿正常发育,以免“胎僵”;(2)及时淘汰泌乳性能差的母猪,加强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提高母猪的泌乳量,做好仔猪吃足初乳、固定乳头、及时补铁、及时将毛乳、缺乳仔猪寄养和并窝等工作,以防“奶僵”;(3)建立良好环境条件及卫生制度,及时做好防病、治病、驱虫、特殊护理体小瘦弱的仔猪等工作,防“病僵”;(4)对仔猪提早诱食、补料,保证营养全面,消化率高,适口性好,采取合理的饲喂方法防“食僵”。 10、答:(1)、青年种公猪初配月龄与体重:地方品种6—7月,体重达60—70kg;培育和引入品种8—10月,体重达90—120kg(2)、种公猪的利用强度和利用年限:2岁以上每天1—2次,连续用2—3天休息1天;青年种公猪每周利用3—4次,一般用1天休息1天(3)、种公猪一般利用2—3年。 11、答:(1)长白猪、(2)大约克夏猪、(3)巴克夏猪、(4)汉普夏猪、(5)杜洛克猪(6)皮特兰猪 12、(1)妊娠前期的死亡,30天以内,如9-13天胚泡附植初期及20天左右的器官分化期,原因是配种不及时,近亲交配,饲养不当,热应激等原因死亡,占胚胎死亡的30-40%;(2)妊娠中期

的死亡,60-70天,此期胎盘发育停止,胎儿生长迅速,营养供给不失常,管理母猪不当等原因死亡,占胚胎死亡的40-50%;(3)妊娠后期和临产前的死亡,后期营养不良及临产应激过大等原因死亡,占胚胎死亡的10%左右;(4)繁殖障碍性传染病;布氏杆菌、钩端螺旋体病、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伪狂犬病、猪的细小病毒病、猪己型脑炎等原因导致死亡,占胚胎死亡的10%左右。

13答:1)外形特点:全身被毛白色,体驱较长。头较轻,颜面直,耳大向前倾。前驱比后驱窄,背腹线平行,腹部紧收,四肢坚强有力,蹄直力。2)繁殖性能:繁殖力中等偏上,乳头6——7对,经产每窝10——11头。3)生长肥育性能: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瘦肉率在63%以上,但肉质较差,少数存在PSE肉。 14、A♂×A♀B♂ ×B♀

PA♂×B♀C♂×C♀

F1AB♀× C♂

F2CAB♂♀作商品用

图示猪的三元杂交模式图

优点:①能获得更高的后代杂种优势和母本杂种优势,特别是杂一代母本的繁殖性能;②遗传基础广泛;③在繁殖性能方面的杂种优势高出二元杂交一倍以上。缺点:①要维持三个纯种和保留杂种一代母猪;杂交繁育体系的建立相对困难;②需做二次配合力测定,需时长,成本高;③父本均为纯本,父本杂一代杂种优势充分利用。 15、答:(1)断奶期搞好“两个维持,三个过渡”的问题;(2)饲养(饲料质量、饲喂方式、饮水等)问题;(3)环境控制(气温、湿度、气流、通风换气、等);(4)疾病控制(实行全进全出制度,控制腹泻发生率、进行免疫接种等)问题;(5)驱虫 16、答:首先,根据饲养条件选择适宜的杂种猪供商品生产使用,饲料配方应当科学合理,并保证饲养管理工作的稳定性;其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猪从保育舍进入生长肥育舍时应当按来源、品种、强弱、体重大小等合理分群。2)猪只进入新舍后,要及时调数,尽快养成采食、排泄、躺卧三角定位的习惯。3)保持合理的群体规模和饲养密度。4)搞好疾病治疗防疫和驱虫5)提供猪只充足的清洁饮水。6)搞好圈舍的清洁卫生,保持猪栏干燥。7)生长肥育气猪的适宜温度为10——21℃,应将温度调整的比较接近适宜温度。8)考虑温度的同时,应当重视湿度和风速协同温度产生的综合影响。9)杀灭老鼠、蟑螂、等害虫。10)好消毒工作。每次转移猪后将栏舍、饲槽清洗干净并经消毒后方可入猪。每次出猪后,及时将通道、出猪台等设施冲洗干净并消毒。

17、答:怀妊母猪营养需要的总要求是前期供给数量相对较少,但饲料品质要好;后期供给数量要大,品质也要好。饲养方式采用:(1)“两头精、中间粗”的饲养方式。适用于体况较差的经产母猪。(2)“步步升高”的饲养方式。适用于初产母猪。(3)“前粗后精”的饲养方式。适用于体况较好的经产母猪。 18、答:(1)母猪年老体弱,分娩无力 。(2)长期不运动,腹肌无力。(3)胎儿过大被卡在产道的某个部位。 (4)母猪产道狭窄(5)脐带过早断裂。 (6)胎位不正。使仔猪在产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吸进产道的羊水或粘液,造成窒息假死。

19、答:抓三食,过三关是仔猪饲养管理的关键措施:

(1)抓乳食,过好初生关。一是固定乳头,吃好初乳;二是加强保温,防冻防压。(2)抓开食,过好补料关。出生头一周随仔猪的生长依次补充矿物质、水和饲料。(3)抓旺食,过好断奶关。

仔猪30天以后,应尽量加大采食量,补充多样化、营养丰富的饲料。

20、答:(1)妊娠前期的死亡——时间:A、第一个高峰是配种后9—13天的附植初期,胎盘尚未形成,易受各种影响而死亡。B、第二次小高峰是配种后20天左右,器官分化期。原因:A、胚胎与子宫结合不牢,卵子由原生质及子宫乳提供营养不足,胚胎虚弱,易死亡或被吸收,也易形成木乃伊。B、饲养不当(营养不当),初期能量含量较高,Vit矿物质不足,有毒害、霉烂变质饲料而引起胚胎死亡。C、配种不及时,近亲交配,致卵子衰老引起多精子受精形成多倍而死亡。D、热应激,若仅24小时高温均可,子宫产道感染等原因致死。(2)妊娠中期的死亡——时间:妊娠60—70天 。原因:A、此期胎盘发育停止,而胎儿发育迅速,胎盘循环暂时失常影响营养供给,致使一部分胎儿死亡或发育不良。B、粗暴对待母猪,鞭打、追赶母猪等通过神经刺激影响子宫血液循环,引起胎盘死亡。(3)妊娠后期和临产前的死亡——原因:妊娠后期营养不良造成的死胎弱胎以及临产前母猪受刺激,剧烈活动等导致分娩前脐带中断造成胎儿窒息死亡。4)繁殖障碍性传染病: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初的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伪狂犬病、猪的细小病毒病等、猪乙型脑炎等。 21、答:(1)初生仔猪是指生后一周龄以内的仔猪,是仔猪死亡率最高的阶段。

(2)初生仔猪具备仔猪的所有生理特点:调解能力差,行动不灵活、反应不灵敏;缺乏自动免疫能力,易患病;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生长发育速度快,物质代谢旺盛;容易患先天性贫血。此期护理不当,极易导致被冻死、压死、踩死、饿死,或患病死亡。因此,要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就必须加强初生仔猪的护理。

(3)初生仔猪护理主要环节如下:做好保温工作;固定奶头,早吃初乳;加强看护,防止踩压死亡;实行寄养、并窝及人工哺育;补充微量元素包括补充铁、硒、铜等;对弱仔及受冻仔猪进行及时抢救,以提高其成活率。

22、答:主要本着以下几项基本原则:(1)生殖器官疾患,几治不愈者;(2)精液品质不佳,如精子活力在0、5以下,浓度在0、8以下,畸形率在18%以上者;(3)有肢蹄疾患,难以治愈,不能正常爬跨配种者;(4)配种受胎率低;体况过瘦,难以恢复,或因其它疾病丧失配种能力者;(5)连续使用3年以上,性机能明显下降的老龄公猪;(6)有严重恶癖,如咬人者等。有以上情况之一,便属应淘汰之列。 23、答:(1)气候条件与饲料供应。(2)合理利用生产资料以及劳动力。

(3)提高产品率和合理分配一年中产品的出场时期。

24、答:为促使不发情母猪和屡配不孕的母猪正常发情排卵,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基础上可采取如下催情措施:(1)诱情:用试情公猪追逐久不发情的母猪,或把公母猪关在同一圈内,公猪的接触、爬跨等刺激可促进发情排卵。(2)并窝:如实行季节分娩,母猪可在较集中的时间产仔,将产仔少的母猪所产的仔猪给其它母猪寄养,使这些母猪不再哺乳,就可很快发情配种。(3)激素催情:常用的激素有孕马血清、绒毛膜促性能腺激素及合成雌激素等。(4)按摩乳房:每天早晨按摩乳房10分钟,连续3—5天,可促进母猪发情。(5)合圈:使不发情的母猪与正在发情的母猪合圈饲养通过发情母猪的爬跨可促进未发情的母猪发情排卵。加强运动也有利于母猪发情。 25、答:生饲料喂猪,节省燃料、设备、劳动力,降低成本,减少养分损失,避免出现亚硝酸盐中毒。

26、答:(1)、性成熟早,繁殖力强,世代间隔短。可以利用超数排卵技术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缩短选育进程。(2)、生长迅速,饲料报酬高。可以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出栏率,节省饲料。(3)、屠宰率高、肉脂品质好。提高猪肉的食用价值。(4)、猪属杂食动物、饲料来源广泛。可以广泛采用各种动植物及矿物质饲料。(5)、适应性广泛:大猪怕热怕湿(15-18℃、60-80%),小猪则怕冷。(6)、猪的嗅觉、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指导进行三定位的调教。(7)、其它:猪的母性好、哺乳能力强、群居游动、群体排序、爱清洁。群饲可以节省圈舍,减少成本的投入。

27、答:猪的繁殖性状指标有: ①产仔数及活产仔数。产仔数指初生时一窝的总产仔数,包括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