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指导书(生理学部分)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实验指导书(生理学部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三)蛙心起搏点观察

实验原理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自动节律性高低不同。两栖类动物的心脏起搏点是静脉窦(哺乳动物的是窦房结)。正常情况下,静脉窦(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能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并依次传到心房、房室交界区、心室,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因此静脉窦(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搏动的正常部位,被称为正常起搏点;其他部位的自律组织仅起着兴奋传导作用,故称之为潜在起搏点。

实验条件

蛙或蟾蜍,任氏液,蛙板,蛙类常用手术器械一套,蛙钉,玻璃分针,秒表,滴管。

实验步骤

1.暴露心脏 取蟾蜍一只,双毁髓后背位固定于蛙板上。左手持手术镊提起胸骨后方的皮肤,右手持金冠剪剪开一个小口,然后将剪刀由开口处伸入皮下,向左、右两侧下颌角方向剪开皮肤。将皮肤掀向头端,再用手术镊提起胸骨后方的腹肌,在腹肌上剪一口,将金冠剪紧贴胸壁伸入胸腔(勿伤及心脏和血管),沿皮肤切口方向剪开胸壁,剪断左右乌喙骨和锁骨,使创口呈一倒三角形。左手持眼科镊,提起心包膜。右手用眼科剪刀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

2.观察心脏的结构 从心脏的腹面可看到一个心室,其上方有两个心房,房室之间有房室沟。心室右上方有一动脉圆锥,是动脉根部的膨大。动脉干向上分成左右两分支。用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部肌肉,轻轻提起蛙心夹,将心脏倒吊,可以看到心脏背面有节律搏动的静脉窦(图11-1)。在心房与静脉窦之间有一条白色半月形界线,称为窦房沟。前、后腔静脉与左、右肝静脉的血液流入静脉窦。

3.观察心搏过程仔细观察静脉窦、心房及心室收缩的顺序和频率。在主动脉干下方穿一条线,将心脏翻向头端,看准窦房沟,沿窦房沟作一结扎,称为斯氏第一结扎。观察心脏各部分搏动节律的变化,用秒表计数每分钟的搏动次数。待心房和心室恢复搏动后,计数其搏动频率。然后在房室交界处穿线,准确地结扎房室沟,称为斯氏第二结扎。待心室恢复搏动后,计数每分钟心脏各部分的搏动次数。将实验结果以表格形式列出。

4. 观察蛙类心脏收缩与电兴奋的关系

(1)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接通张力传感器输入通道。

(2) 取一只蟾蜍,暴露心脏。用蛙心夹夹住心尖部,将蛙心夹上的系线绕过滑轮与张力传感器相连。调节滑轮位置,使心脏不离开体腔且能记录心搏曲线。调节扫描速度与心搏曲线的幅度适中。

(3)将引导心电的两个电极夹,分别夹住刺入上下肢皮下的针形电极。接通动物心电输入通道,观察心电信号。如果信号不大,可调节显示器增益,直到出现明显的心电图信号。

(4)调节两个通道的扫描速度一致。用比较显示方式,仔细观察心电图的P波与心房收缩波、QRS波群与心室收缩波在时间上的相关性。 【思考题】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心电图相应波形早于心脏收缩及各间期的意义?

图8-1 蟾蜍心脏背面观

(四)蛙类神经肌肉标本的制备方法

1. 双毁髓的方法

左手握蟾蜍(一般可用纱布包住蟾蜍躯干部),背部向上。用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压住躯干的背部,使头向前俯;右手持毁髓针,由两眼之间沿中线向后方划触,触及两耳后腺之间的凹陷处即是枕骨大孔的位置。将毁髓针由凹陷处垂

直刺入,即可进入枕骨大孔。然后将针尖向前刺 图1-1 破坏蛙的脑和脊髓 入颅腔,在颅腔内搅动,以捣毁脑组织。如毁髓针确在颅腔内,实验者可感到针触及颅骨。此时的动物为单毁髓动物。再将毁髓针退至枕骨大孔,针尖转向后方,与脊柱平行刺入椎管,以捣毁脊髓。彻底捣毁脊髓时,可看到蟾蜍后肢突然蹬直,然后瘫软。此时的动物为双毁髓动物。如动物仍表现四肢肌肉紧张或活动自如,必须重新毁髓。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使蟾蜍头部向外侧(不要挤压耳后腺),防止耳后腺分泌物射入实验者眼内(如被射入,则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

2.剥制后肢标本方法有两种。

(1)将双毁髓的蟾蜍背面向上放入蜡盘中。左手持手术镊轻轻提起两前肢之间背部的皮肤,右手持手术剪横向剪开皮肤,暴露耳后腺后缘水平的脊柱。用金冠剪横向剪断脊柱。左手持手术镊提起断开的脊柱后端,右手用金冠剪沿脊柱两侧剪开体壁,再剪断下腹壁肌肉,自基部剪断内脏。然后用蘸有任氏液的左手捏住断开的脊柱后端,右手向后方撕剥皮肤,同时弃其头部及内脏。将剥干净的后肢放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清洗手及手术器械上的污物。

(2)将双毁髓的蟾蜍腹面向上放入蜡盘中,左手持手术镊轻轻提起腹壁皮肤,右手持手术剪将皮肤剪开,再剪开腹壁肌肉。然后用手术镊轻轻提起内脏,自基部剪断(勿伤脊神经)。左手轻轻托起蟾蜍后肢,使头部及内脏向下,看清支配后肢的脊神经发出部位,于其前方剪断脊柱。剥皮的操作方法同(1)。

注意操作过程中不可将剥皮的标本同皮肤、内脏等弃物放在一起。

图1-2 剥去后肢皮肤的方法

3.分离两后肢

将去皮的后肢腹面向上置于玻璃板上,脊柱端在左侧。用左手拇指及食指压住标本的股部两侧肌肉,右手持手术刀于耻骨联合处向下按压刀刃,切开耻骨联合。然后用金冠剪剪开两后肢相连的肌肉组织,并纵向剪开脊柱(尾杆骨留在一侧),使两后肢完全分离。也可不用手术刀切开耻骨联合,而用左手托起标本,右手持金冠剪直接剪开耻骨联合。

注意:操作要十分小心,切勿剪断坐骨神经。将分开的后肢,一只继续剥制标本,另一只放入任氏液中备用。

4.分离坐骨神经

将一侧后肢的脊柱端腹面向上,趾端向外侧翻转,使其足底朝上,用固定针将标本固定在玻璃板下面的蛙板(木板或硬泡沫塑料板)上。先在腹腔面用玻璃分针沿脊柱游离坐骨神经,然后在标本的背侧于股二头肌与半膜肌的肌肉缝内将坐骨神经与周边的结缔组织分离直到腘窝,但不要伤及神经,其分支待以后用手术剪剪断。同样用玻璃分针将腓肠肌与其下的结缔组织分离并在其跟腱处穿线、结扎。

5.剪去其它不用的组织 操作从脊柱向小腿方向进行。

(1)剪去多余的脊柱和肌肉 将后肢标本腹面向上,将坐骨神经连同 2~3节脊椎用粗剪刀从脊柱上剪下来。再将标本背面向上,用镊子轻轻提起脊椎,自上而下剪去支配腓肠肌以外的神经分支,直至腘窝,并搭放在腓肠肌上。沿膝关节剪去股骨周围的肌肉,并将股骨刮净,用粗剪刀剪去股骨上端的1/3(保留2/3),制成坐骨神经-小腿的标本。

图1-3

(2)完成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将脊椎和坐骨神经从腓肠肌上取下,提起腓肠肌的结扎线剪断跟腱。用粗剪剪去膝关节以下部位,便制成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6.检验标本

用沾有任氏液的锌铜弓触及一下(或电刺激刺激)坐骨神经或用鑷子夹持坐骨神经中枢端,如腓肠肌发生迅速而明显的收缩,说明标本的兴奋性良好。标本浸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备用。

然后再依次用热玻棒、食盐(或1% H2SO4滤纸)刺激坐骨神经中枢端(或肌肉),观察肌肉收缩有何变化? 如果放上食盐肌肉无动静,用任氏液将盐冲洗掉,再观察冲洗过程中肌肉收缩有何变化?

(五)神经干电位的测定方法

1、坐骨神经标本的制备

制做方法基本同于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见前面内容),但无需保留股骨和腓肠肌。坐骨神经干要求尽可能长些。在脊椎附近将神经主干结扎,剪断。提起线头剪去神经干的所有分支和结缔组织,到达腘窝后,可继续分离出腓神经或胫神经,在靠近趾部剪断神经。将制备好的神经标本浸泡在任氏液中数分钟,待其兴奋性稳定后开始实验。

图1-4 蛙后肢的肌肉分布

2、仪器及标本的连结

(1)用浸有任氏液的棉球擦拭神经标本屏蔽盒上的电极,标本盒内放置一块湿润的滤纸片,以防标本干燥。用滤纸片吸去标本上过多的任氏液,将其平搭在屏蔽盒的刺激电极、接地电极和引导电极上,并且使其近中端置于刺激电极上,远中端置于引导电极上。

(2)使用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进行实验,参照图5-2连接仪器。两对记录电极分别连接到CH1、CH2通道,刺激电极连接到刺激输出。打开计算机,启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进入“神经干动作电位”模拟实验菜单。

3、观测和测定双相动作电位

(1) 调节刺激强度,观察动作电位波形的变化。读出波宽为某一数值时的阈刺激和最大刺激。

(2)仔细观察双相动作电位的波形。读出最大刺激时双相动作电位上下相的振幅和整个动作电位持续时间数值。

(3)将神经干标本放置的方向倒换后,双相动作电位的波形有无变化? (4)将两根引导电极r1,r1’的位置调换,动作电位波形有和变化?

4、观察单相动作电位 用镊子将两个引导电极r1,r1’之间的神经夹伤,或用一小块浸有3 mol/L KCl溶液的滤纸片贴在第二个引导电极(r1’)处的神经干上,再刺激时呈现的即是单相动作电位。读出最大刺激时单相动作电位的振幅值和整个动作电位持续的时间数值。

5、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 换一根坐骨神经,按步骤2(1)搭放在神经屏蔽盒的电极上。进入“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模拟实验菜单。

给予神经干最大刺激强度,可在两个通道中(或示波器的上、下线)观察到先后形成的两个双向动作电位波形。

(1)分别测量从刺激伪迹到两个动作电位起始点的时间,设上线为t1,下线为t2(或可直接测量两个动作电位起点的间隔时间),求出t2~t1的时间差值。

(2)测量标本屏蔽盒中两对引导电极相应的电极之间的距离d(即测定r1~r2的间距)。 (3) 将神经干标本置于4℃的任氏液中浸泡5 min后,再测定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