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1)在全国党校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1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1.12.01)在全国党校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办好县域大党校 推动XX大发展

——在全国县级党校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中共XX瑶族自治县委员会 (2011年12月1日)

XX瑶族自治县地处桂中偏西、XX市南部,是典型的大石山区县。全县辖2镇17乡248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70.2万,聚居壮、瑶、苗、汉等12个民族,是国家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目前,XX有县级党校1所,乡镇党校19所,县直党校分校11所,产业示范基地21个,远程教育站点245个,党员中心户716户。

近年来,按照自治区党委的部署,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一流县级党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加强党校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以打造特色培训基地为载体,积极推进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构建“大党校”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走出了一条“贫困县也能办好大党校”的新路子。

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立足“三个强化”,全力保障党校改革顺利推进 一是强化思想认识。我县通过广泛宣传,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县委党校不仅是培训全县党员干部的主阵地、锻造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的大熔炉,还是帮助广大群众更新观念脱贫致富的大课堂。办好党校,对推动全县经济社

- 1 -

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县委形成了“立足XX县情,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党校建设思路。二是强化组织力量。我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和组织部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出台了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建立了激励约束机制,为顺利构建“大党校”体系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三是强化工作责任。自治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党校调研,听取党校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破解发展难题,谋划发展大计,有力地推动了县乡党校工作顺利开展。

二、把握“四项重点”,努力构建“大党校”培训体系 (一)以加强县委党校建设为重点,不断增强党校在教育培训中的核心作用。一是加大党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07年以来,我县先后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完善教学配套设施,美化亮化校园环境。目前,XX县委党校占地20.3亩,拥有教学楼、学员宿舍综合楼各1栋,建筑面积达5200平方米;图书室1间,藏书13000多册;电子阅览室1间,配备电脑20台;可以同时满足500多人的培训和130多人的住宿需求。二是建设一支高效精干的师资队伍。2007年以来,XX县委党校先后选派13名骨干教师到清华大学、自治区党校等省内外院校培训学习,全面提高教师服务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本领。经过两年多时间的集中投入和大规模建设,XX县委党校正按照打造一流的硬件设施、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师资队伍的要求,成为全县各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

- 2 -

(二)以推进特色培训基地建设为重点,不断扩大党校教育培训的覆盖面。近年来,我县围绕“特色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校培训就跟进到哪里”的思路,坚持在培训内容、培训服务、培训方式上求创新出特色,重点打造四大培训基地。一是打造藤编技术培训基地。以XXXX藤王编织有限责任公司为重点基地,采取专家辅导、现场观摩交流等形式,对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进行藤编技术培训。2009年至今,该培训基地先后接受参观考察36场2200多人次;举办培训12期600多人次;播放科技电教片35场,收视群众3000多人次;培育产业大户17户、党员示范户22户,10多名经过培训的党员能人带头办起了编织品示范基地。以竹藤草芒编织为主业的地苏乡大定村人均纯收入近7000元,成为自治区党校教学培训基地、XX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示范基地。二是打造农民创业园技术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农民创业园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依托XX永鑫糖业有限公司、XX密洛陀野生山葡萄酒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广泛开展甘蔗种植、糖业加工和山葡萄种植及加工等多种技能培训,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我县特色产业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打造高效农业示范培训基地。以安阳镇益梨社区坡欢屯为主阵地,引进大棚水果种植示范项目,帮助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民增收。目前,该基地已种植蔬菜水果1100亩,实现产值8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200元。四是打造瑶药种植培训基地。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帮助广大农民群众掌握瑶药种植技术,使瑶药产业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去年以来,先后举办培

- 3 -

训班5期,培训群众400多人次,种植药材5000多亩,瑶药种植初具规模。

(三)以整合培训资源为重点,积极构建“大党校”培训组织网络。一是建立完善一套培训机制。我们通过统一培训计划、统筹培训经费、共享培训资源,形成了以县委党校为中心,乡镇党校、县直党校分校、示范基地、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为主体的大党校大培训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培训网络。构建以县委党校为主,乡镇党校、农技站、文化技术学校为辅的培训网络,为农民构建免费“培训超市”。2007年以来,共举办农村党员和各类人才培训班493期,培训农村党员、专业人才和致富骨干5.9万人次。全县“大党校、大培训、大课堂”的新格局已逐步形成。

(四)以创新办学理念为重点,不断提高教育培训水平。在教学内容上,扣住一个“新”字,举办“党员干部每月精品讲堂”、“科学发展观专题讲座”等活动20多场次,满足了党员干部和群众求知、求新的愿望。在教学形式上,抓住一个“广”字,着力抓好主体班次和基层班次培训。2007年以来,全县共举办各类干部培训班669期,培训干部79707人次;举办村干部培训班16期,培训村级两委主要领导1488人次;举办农村指导员培训班3期714人次。在教学方法上,贯穿一个“活”字。我们坚持做到“七个结合”,即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基地培训相结合、教师面授与远程教学相结合、组织培训与菜单选学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常规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固定课堂与流动课堂相结合,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

- 4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