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份试卷合集)安徽省合肥六中2019-2020学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4份试卷合集)安徽省合肥六中2019-2020学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C项,“政府丰年卖米,荒年买入”错误,丰年平价买入,防止米贱伤农;荒年平价卖出,赈济百姓,防止物价飞涨。故选C。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谒禁易让官员怀疑别人”错,上官均认为谒禁制度,禁止接待外人,表明统治者对朝廷官员不信任。故选D。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计”:“考虑”;“敝”:“弊端,害处”;“得”:“得当、适宜”。第二句关键点:“坚强自任”:“顽固强势刚愎自用”;“差除”:“任命官员”;“异同”:“不同意见”。 【点睛】

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上官均字彦衡,是邵武人。神宗熙宁年间皇帝亲自策试进士,选为第二名。元丰年间,蔡确推荐他为监察御史里行。当时,相州富家子弟杀人,案件的审理受到审刑、大理寺的怀疑,京城中谣传法官窦莘等人接受贿赂。蔡确安排猜忌阴险的官吏几十人,残酷地整治窦莘等人,没有人敢申明冤情。上官均上疏说明情况,请求下诏让大臣参与审理,他因此获罪,被贬谪为光泽县县令。元祐初年,有谏官请示兼用诗赋来考试录取士人,宰相就想废除考试的经义科目。上官均说:“经学以理为主,使人得到的是根本;诗赋以文为主,使人追逐的是细枝末节。如果不考虑本末(的区别),而要承袭考试诗赋的弊端,我看不到这么做可以得到什么。”从熙宁时期以来,京城众多官府禁止接待外人。上官均说:“以诚待人,别人就会竭力尽忠;用怀疑的态度待人接物,人们就会只想苟且免于罪罚而得过且过。”希望除了开封、大理之外,其它地方都取消禁令,以表明朝廷胸襟磊落,对官员不疑之意。接着又评论青苗法,认为它只有惠及百姓的名声却没有惠及百姓的实际,虽有眼前利益但却成为常年的祸患,希望停止青苗法而恢复平籴粜之法。又进言说官吏冗多的弊端,请求停止入粟补官,减少任命子员,控制过多的“特奏名”,增加代理官职的

数量。抑制办事人员做官,从根本上来整治冗官的现状。又进言说:“治理天下无非宽和猛两种方法,过于宽松则政令就会推行缓慢而伤政体,太严厉就会过激有损朝廷德惠。方法虽然不同,但危害国家和人民是一样的。近来,监察官吏用法严酷苛刻,郡县等地方官员就跟风催促办理,来不及把便利百姓这点放在心上。陛下亲自主持朝政时,力求宽大为怀,官吏们就又草率简略,放纵松懈,政令在宽猛两方面都有所失。希望皇上明令诏告天下,使政令宽松而不纵恶,严厉而不失恩德,以此来兴起中正和顺之风。”皇帝按他的奏章之意下诏书。蔡确的弟弟蔡硕非法借贷官府的钱币数以万计,他的案件呈上后,上官均抨击蔡确身为宰相,却伙同坏人犯法,应当揭露、惩治他的罪行,以此告诫百官。张璪、李清臣等人掌权,与正直的人的志向不同,将正直的官员相继排挤出朝廷。监察御史张舜民议论边塞的事情,因为涉及宰相文彦博,张舜民被贬官。上官均说:“御史官员的职任可以议论传闻的事情,这有利于增长见闻。张舜民的话正确,就应当听从;他的话不对,就应当宽容。希望恢复张舜民的官职。”但他的建议没有被批准。当时傅尧俞任职中书侍郎,许将任职左丞,韩忠彦任职枢密院。这三个人论事多有不同意见。上官均说:“吕大防刚愎自用,每当任命官员,同僚都不敢表示异议,只有许将有时发表不同意见。苏辙与吕大防交好,尽力排挤许将,我担心国家的纲纪法令,从此败坏了。”绍圣初年,被任命为左正言。 14.D

15.①意为陶渊明喜欢写文章,喜欢和朋友对饮,如有人相招饮酒,就必有唱和之文。(2分)②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虽感叹客居之愁苦,但欲寄情山水的乐观、旷达之情。 【解析】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D项,“侧重叙事”说法错误,应为侧重写景。故选D。

15.试题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选材的特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解析诗句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指出诗句的具体内容写了什么;第二步,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是什么;第三步,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前三联景中叙事写景,描绘出一幅萧瑟苍凉的画面,自然贴切。西楼暮天、古渡野庄、北风雁声都是诱发诗人内心伤感与愁苦的景物。“陶令好文常对酒,相招一和白云篇”意为陶渊明喜欢写文章,喜欢和朋友对饮,如有人相招饮酒,就必有唱和之文。根据注释可知,该联用典,表达了诗人虽感叹客居之愁苦,但欲寄情山水的乐观、旷达之情。 【点睛】

分析诗歌中某一联的含意,即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心境,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是重视诗中哪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

述图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即抓住诗句中的众多意象,渲染了意境怎样的特点;三是关注注释暗示信息。解析诗句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第三步,指出诗人在诗句中运用该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 16.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悔相道之不察兮 延伫乎吾将反 犹有所待者也 以游无穷者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烽”“抵”“悔”“察”“延伫”“反”“犹”“待”“游”,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

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除了考查字形默写,还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具有一定难度。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要想做全做对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题,首先要下大功夫苦功夫,把原文要求背诵的段落背会,背诵的时候要注意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不要死记硬背。要背得认真,记得准确,不要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17.A 18.C 19.D 【解析】

1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本题,从上文看,“近几十年来,全球多个地区出现熊蜂多样性下降或一些物种面临濒危甚至灭绝的报道”下句用“这”更能衔接。排除CD项。B项,“这是...的警钟”不合逻辑。应是这对我国应保护熊蜂资源起了提醒作用。故选A。

18.试题分析:这是考查成语的运用。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迫在眉睫:意思是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前者强调事情紧急,后者强调心情急切。语境说的是开展资源保护研究这件事情十分紧急,所以应选用“迫在眉睫”。蛛丝马迹: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庐山真面目: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前者强调

线索不明显,后者强调事情的真相或原本面目。语境说的是科学家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寻到了威胁熊蜂等传粉昆虫的生存是线索,所以应选用“蛛丝马迹”。前车之鉴:比喻当做鉴戒的前人的失败教训。他山之石: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外力。语境说的是农药的大量使用对传粉昆虫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在国外已经有了这样的教训,所以应选用“前车之鉴”。未雨绸缪:在天还没下雨的时候,就修补好房屋的门窗。后用以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居安思危:在平安稳定的时候要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险灾难。指时时要提高警觉,预防祸患。根据“尽早制定传粉昆虫资源保护政策”可知,语境强调的是要提前做好准备。所以应选用“未雨绸缪”。故选C。

1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划线句存在语序不当和搭配不当的语病。本题,从上文“近100年来,随着科技高速发展、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化大规模推进”看,这都是人类的活动,应先紧承“人类活动给自然环境带来诸多改变”再说“很多原始植被破坏严重”,再说结果“会导致野生传粉昆虫栖息地的丧失”;“栖息地”是“丧失”而不是“流失”。故选D。 【点睛】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会徽由圆角方形的传统印章和阴文“公”字组成,而“公”字又由“人”字形和“心”形组成,寓含公德心体现人内在素养之意。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这道题考的是正确读徽标图。这是首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的会徽,题干要求写出该会徽中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读图时,要读出换面的各要素,包括图形、文字等构图要素。图文转换题最基本的特征是语言简洁、语体色彩变换得当。第(1)题说明会徽的内容,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及说明的方法,图中的信息不能有遗漏。第(2)题描述会徽的含意,应注意结合其宣传的主题来谈,切忌空洞。首先读图,会徽由一个圆角方形的传统印章和里面嵌的一个“公”字组成,而“公”字演变成“人”形和“心”形;印章下面写着“首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的字样。徽标把“公民道德”首写汉字“公”字演变成“人”形和“心”形。“人”寓意公民,是根本;“心”寓意良知、道德,是核心。②徽标体现以人为本、以心为主、人心为公、天下为公的理念。③徽标中白色镂空图样像汉字“久”字,表现公民道德建设贵在坚持。然后分开回答构图要素及其寓意。注意字数有限制。

21.如果这样的话,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如果这样的话,喝牛奶,身上就一定有牛的血统吗?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