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份试卷合集)海南省五指山市2019届九年级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卷word文档合集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1份试卷合集)海南省五指山市2019届九年级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卷word文档合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一、积累运用(共25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2分)

我静静听着头顶上的雨滴声,我悟到了雨的精suǐ( ),仿佛饮了仙露,吸了琼浆( ).般飘飘欲仙。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有时柔曼( )如提琴,有时浑厚如黄钟,这令.我浮想联piān( ),不能自己,心花怒放,风生笔底。

▲ 2.默写。(8分)

① ▲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晓战随金鼓, ▲ 。(李白《塞下曲》)

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李煜《相见欢》) ④ ▲ ,君子好逑。(《关雎》)

⑤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 ▲ 。(《蒹葭》) ⑥ ▲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⑦ ▲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⑧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 。(司马迁《陈涉世家》)

3.阅读《格列佛游记》中的一个片段,回答问题。(6分)

“他对我叙述的我国近百年来的大事记感到十分惊讶。他断然宣称,那些事不过是一大堆阴谋、叛乱、暗杀、大屠杀、革命和流放,是贪婪、党争、虚伪、背信弃义、残暴、愤怒、疯狂、仇恨、嫉妨、淫欲、阴野和野心所能产生的最严重恶果。……” ①这段文字中“我”指的是谁?从中可以看出“我”的哪些形象特点?(3分) ▲ ②“他”是 ▲ 的国王,从“他”对“我”国历史的评价进行分析,“他”的国家应是什么样的国家?(3分)

▲ ▲ ▲ ▲ ▲ 4.下面语段中每句话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3分)

①当今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出现通才取胜的场面。②所谓通才,是指精通一两门专业而又知识面广博、基础扎实。③美国曾对131l位科学家的论文、成果或进级过程等方面作了细致的五年调查,发现这些科学家很少是仅仅精通一门专业的人才,而多是以博学取胜的通才。④无数大量的事实证明,世界上有卓越贡献的巨人,多是广博与专精的典范。

(1)第①处搭配不当,应将 ▲ 改为 ▲ 。 (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 ▲ 词语后增补 ▲ 。 (3)第③处语序不当,应将 ▲ 与 ▲ 互换位置。 (4)第④处语意重复,应将 ▲ 删去。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丁先生忧心忡忡地表示,家长群里有一些家长反映,“发现孩子一边做作业,一边抱着手机,本来以为是开小差玩游戏,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在手机上抄答案呢。” 据一位初二学生小华说,10个伙伴9个都在用;拍照搜索,秒出答案;作文搜索,高分作文随手拈来。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实用的移动手机端软件也应运而生,针对学群体的多款作业软件,也异军突起。

材料二:记者昨天在手机软件应用市场上输入“作业”两字,出现了数十个选项。其中包括“问他”、“作业帮”、“快作业”、“作业宝”、“魔方格”等。一些软件下载次数达几万次甚至几十万次。

记者随后用手机下载了一个名为“作业帮”的所谓“作业神器”,不用额外注册,用QQ用户名登录后,即被允许出题目或回答。用户既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回答他人的问题,并积累“财富值”,还能用这些“财富值”去换取礼品。

答题的形式几乎是直接给答案。但是如果是要求有解题过程一些理科题目,提问者在贴出题目后,参与回答的人就会寥寥无几。

材料三:“我听说过这类软件,这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作业抄袭。”作为班主任,镇江某中学语文老师说。有教育人士表示,目前学校基本杜绝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因此,用“作业神器”的情况大多出现在校外或假期中,单凭校方或老师很难杜绝。要避免“作业神器”,需要学生自觉,更要家长监督。

(1) 从材料看,“作业神器”软件异军突起的原因是什么?(2分)

▲ (2) 综合以上材料,“作业神器”的弊端是什么?(2分)

▲ (3) 如何防止以抄作业为目的的“作业神器”的使用?(2分)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8题。(共6分)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①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②在清溪何处边? 【注解】

①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②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6.“隐隐飞桥隔野烟”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试简要分析。(3分)

▲ 7. 诗人“问渔船”,可能问什么?(1分)

▲ 8. “洞在清溪何处边”的询问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共13分)

归鉞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鉞,父大怒逐之。鉞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鉞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鉞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⑥。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鉞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改动)

①归鉞: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 。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

(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 由是: ▲ ....(2)鉞贩盐市中 市: ▲ ...(3)而己有饥色 色: ▲ ..(4)奉母终身怡然 怡然: ▲ ....10.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

▲ (2)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

▲ 11、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2分)

▲ 12、归鉞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13—16题。(10分) 文化综艺需要因势利导

陈光宇

①最近一段时间,综艺节目《朗读者》备受关注。为什么《朗读者》会火?笔者认为,《朗读者》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根本原因在于节目适应了当前大众的文化消费心理。

②可以说,《朗读者》《见字如面》《非凡匠心》《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综艺节目触动的是人心底的情感和情怀,是在市场化思维的工业流水线模式和互联思维的IP模式下文化“泛娱乐化”“浅层化”“碎片化”背景下,对观众深层次文化消费需求的满足;同时也是在多元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背景下对文化“真善美”价值取向的回归,是对每个人内心深处那个“纯真年代”的回归。

③当前大众的这种文化消费心理,可以称之为文化消费的审美需求。从社会层面来说,大众文化消费心理与社会文化心理总体趋势密切相关。当前社会文化思潮日趋多元化,尤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