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laroline的混合学习模式的案例研究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基于Claroline的混合学习模式的案例研究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07年度上海市黄浦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来源于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或者是平时对学生的印象,并不能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客观而全面的评价。在本课题中,学生的学习主要将借助Claroline平台完成。而平台提供的小型论坛、Wiki、作业上传、教师评价等功能,都将记录学生学习的点点滴滴,也为后续的评价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Claroline本身提供评价功能还是比较单薄的,并没有对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相比较市里要求的本学科的过程性评价内容,平台的评价机制显得过于简单。因此,需要在后面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实践探讨如何将市里的平台与Claroline平台进行整合,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课程评价。

2.2.2 教学设计理论 1.基本观点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它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基础,应用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评价其结果,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

教学设计理论发展至今,产生了近百种教学过程设计模式,教学过程设计模式是一套程序化的步骤,不同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包含的步骤不尽相同,但是,可以从各种理论模式中抽取出一些基本组成部分,如: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的阐明、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以及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这七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了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如图2.2.1所示。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描述了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在本研究中参考教学过程设计的一般模式对基于混合学习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进行教学设计。

图2.2.1教学过程设计一般模式

2.对本课题的指导作用

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是通过一系列教学设计的案例来探讨基于Claroline的混合学习模式的实际应用价值。因此,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必然要遵循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当然,由于混合学习模式的特殊性,以及Claroline平台的功能特性,在设计时会根据实际课程的需要进行调整。

2.2.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基本观点

第16页

2007年度上海市黄浦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桑代克(Thorndike)、斯金纳(Skinner)等。 行为主义将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在一定环境下的行为反应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在特定的环境刺激下,学习者会做出一定的行为方式,而行为的后果本身会反过来塑造这种行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13

(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2)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随着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正确的反映逐渐增加,而最终形成固定的刺激反应,直至最后成功;

(3)强化对学习很重要。斯金纳提出反应强化的理论:如果一个行为发生后,给一个强化刺激,行为的强度会增加。 2.对本课题的指导作用

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看出,在学习中,刺激和强化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混合学习中,教师需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应该是通过各种形式来呈现的,比如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通过这些多媒体来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巩固学习的知识提供帮助。

2.2.4教育传播理论 1.基本观点

(1)媒体是人体的延伸 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论证了人类自从进入电子时代,对媒体的性质、特点、作用和分类等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其中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媒体是人体的延伸。例如,收音机、扩音系统相当于耳朵的延伸;幻灯片、照相机、摄像机等相当于视觉的延伸;电影、电视等相当于视听觉的延伸;录像机、录音机、光碟和硬盘等信息存储功能、计算机的逻辑运算功能相当于人脑部分的延伸等。因各种媒体的延伸方向有所不同,媒体的延伸,意味着媒体功能具有互补性,因此,任何媒体都有所长,也有所短。媒体之间可以互相补充,但很少能够互相替代。因此,世界上不存在万能的媒体。混合学习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媒体,并结合多种媒体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媒体选择定律

美国著名传播学家施兰姆( W. Schramm,1954)曾提出媒体选择定律,用来解析影响人类选择接触或使用媒体的行为的依据,定律可用方程式表达为:

预期选择概率=可能得到的报酬/需要付出的代价

这里“需要付出的代价”包括制作媒体所需要的费用(设备损耗、材料费用、人员开支等) 以及所付出的努力程度(难易程度、花费时间等),统称为成本。可能得到的报酬是指能完成教学目标的程度,即学生通过媒体能获得多少新的知识,是否获得能力培养的效果等因素。

公式表示,需要付出的代价越小,而可能得到的报酬越大,则媒体的预期选择的概率也就越高。14 2.对本课题的指导作用

从媒体选择定律中可以得到启示:媒体的选择和使用,应以提高报酬与代价之间的比值为目标。混合学习就是期待以付出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报酬。

在设计混合学习方案时可以采用如下的途径: (1)教学效能不变,尽量降低成本;

1314

黄河明.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13-14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们大学出版社,2004/2

第17页

2007年度上海市黄浦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2)保持成本不变,尽量提高效能; (3)尽量降低成本,努力提高效能; (4)成本略有提高,更大提高效能; (5)效能略为下降,但大幅度降低成本。

2.2.5活动理论 1.基本观点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活动是指主题通过行为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实践过程。学习者的学习学习活动是指学习者主体通过动作操作与一定范围的客观环境(包括人和物)进行交互作用的实践活动。活动设计是进行混合学习教学设计的核心,活动理论必定也是混合学习的理论基础。

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是一个交叉学科的理论,是研究在特定文化历史背景下人的行为活动的理论。它的基本思想是:人类行为是人与形成社会和物理环境的事物之间的双向交互过程。人的意识与行为是辩证统一体,也就是说,人的心理发展与人的外部行为是辩证统一的。

活动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5 (1)活动是基本的分析单位

基本的分析单位是活动及活动系统。活动系统包含3个核心成分(主体、客体和团体)和3个次要成分(工具、规则和劳动分工),次要成分构成了核心成分之间的联系,如图2.2.2所示。

工具

主体 客体

劳动分工 规则

团体

图2.2.2 活动系统

(2)活动具有层次结构

活动理论认为:活动包括目标导向的用以形成客体的行动层级——活动(activity)、行动(action)和操作(operation)。

活动受动机或客体导向的支配,它由一系列的行动组成。每个行动都受目标的控制,行动是有意识的,并且不同的行动可能会达到相同的目标。行动是通过具体操作完成的,操作用于使行为程序化、自动化,它是没有意识的,只受环境条件的限制。

(3)活动以工具为中介

活动理论强调人类活动是以工具为中介的。工具是人类(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手段。它们可以是物质上或精神上的东西、语言、符号等。工具不仅在活动自身的发展中形成,而且保留了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色彩。因此,对特定文化工具的使用影响了个体外部行为的属性和内部心理机制的发展。

(4)活动的内化和外化体现了行为活动发展与心理发展的辩证统一

15

黄荣怀等. 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6月

第18页

2007年度上海市黄浦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活动理论区分内部行为活动(即心理操作)和外部行为活动。它强调如果将内部行为与外部行为隔离开来进行分析是不可被理解的,因为内部行为和外部行为是相互转化的。

2.对本课题的指导作用

活动是课题开展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活动的设计是否得当与教学最终的效果直接挂钩。在本课题中,由于采用了混合学习模式,所以必须要兼顾网络平台的作用与课堂内的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因此,必须从课程的目标开始,对活动设计的各个步骤仔细考虑、层层把关。设计者针对活动系统的3个核心成分(主体、客体和团体)和3个次要成分(工具、规则和劳动分工)的特点,特别是要考虑受教者年龄段的特点,有的放矢地精心组织活动。所以,活动理论对于课题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19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