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涵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把握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涵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把握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涵

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王东虓

公民意识是公民依据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对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主人身份的认识,对相应的责、权、利的认知和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是我国公民意识中的核心理念,正是这些核心理念规定了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涵。具体而言,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涵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权利与责任意识教育。国家主人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内容,它包含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两个方面。从权利意识方面讲,其核心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据此,可以分解为权利主体意识与当家作主意识两方面内涵。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要求公民树立权利主体意识即主人地位意识;人民当家作主,要求公民树立权利行使及主体作为意识。从责任意识方面讲,又可分为主动责任意识和被动责任意识。主动责任意识是主人地位与责任意识相统一的结果,而被动责任意识则是主人地位与责任意识相分离的结果。公民既有权利也有责任,权利与责任是统一的。责任意识是衡量一个公民国家主人意识强弱的重要尺度。因此,在公民意识教育中,必须把强烈的权利意识教育与自觉的责任意识教育统一起来。 国家与民族意识教育。公民是在特定的国家和民族中生存的人,国家与民族意识是萌发和养成公民意识的基础,两者之间应该是统一的。公民的民族意识应推动国家意识深化,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公民的爱国情感又应促使民族意识升华,有力维护国内各民族互相尊重、和睦相处。那种狭隘的、失去爱国主义精神养护的民族意识,有可能导致完整统一国家的分裂,导致国内各民族间的纷争。因此,在公民意识教育中,必须把国家意识教育与民族意识教育统一起来。

平等与公正意识教育。平等与公正意识教育是制度文明视角上的公民意识教育。平等是公正首要的、基本的含义,而公正则是实现平等的制度和环境保障。平等强调全体公民在法律上、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而要解决平等问题,又必须强化社会公正。没有公正的制度和环境作为保障,平等很难实现;没有平等作为价值导向,公正又会迷失方向。因此,平等意识教育与公正意识教育,都是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内容。

自由与法治意识教育。自由是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权利,自由意识是公民对法律赋予自己的各种权利的认识和理解。自由意识作为公民素质的一种反映,体现着公民对法律规定权利的自觉,体现着追求自由与高度自律的理性境界,体现着对社会的责任和对他人自由权利的尊重等。法治意识是公民依法管理国家经济社会事务的思想观念。通过加强法治意识教育,使公民形成法律至高无上的思想观念,可以提高公民

依法行使权利和有序政治参与的能力,使公民在实践中感悟法治对公民自由权利充分实现的极端重要性。自由意识教育与法治意识教育,是密切相连、互相促进的公民意识教育范畴。 道德与文明意识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是实现“个体公民”向“社会公民”转化的教育,应包含公民个体道德意识教育与社会整体文明意识教育。目前,道德与文明教育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公民个体道德意识与自身文明行为存在不同步性,往往“有观念、无行动”;公民个体道德与社会文明程度有时显现二律背反现象,也就是在社会文明程度发达的社会中出现了道德与文明的“现代病”,有时甚至出现“群体道德缺失”现象,如在人际关系、公德公心、社会责任、环保意识等方面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等。这些都是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正视的课题。道德与文明意识教育应体现在公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面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教育公民如何积极配合国家的防控工作,切实担负起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避免疫情扩散,就是公民意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必须将公民个体道德意识教育与社会整体文明意识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公民意识教育之中。 公民意识如何与中国的传统对接?

公民意识除了主要包含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两个方面之外,还包括公民道德的内容,如仁爱、宽容、感恩、友谊、尚礼、诚信、责任、尊严、合作等主题,这些都与中国传统的优秀的道德观是共通不悖的。但由于在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中,过分强调个人责任而忽视个人权利,因此,在现阶段更要强调公民的权利意识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唤起民众的权利意识,最终使权利和责任能达到和谐统一。

在中国,公民意识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

培养公民意识,应该先从孩子着手。孩子的可塑性较强,让孩子从小就了解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可以影响其一生。当然,公民意识具有不同的层面,应该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对孩子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由小到大,由浅入深,逐步推进。将公民意识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孩子的亲身参与和体验。

目前,在各级学校中,虽然没有开设系统的公民教育课程,但整个社会的发展,为公民意识的形成,提供了强烈的现实可能性和必要性。

这是因为,其一,中国正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目前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就是为未来有序的政治参与作准备。

其二,市场经济孕育了公民意识,这种意识就是以民主、自由为核心的价值追求和权利意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需要造就大批能够与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合格公民。

其三,中国正面临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需要融入国际社会,需要在国际事务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全球化不但要求我们为21世纪的中国培养合格公民,而且也要求为21世纪的世界培养合格公民。

其四,中国社会正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加速转型。然而,中国几千年臣民教育积淀下来的“臣民意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中国社会的成功转型有赖于造就一大批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新人”。所以,我认为,目前在中国推进公民意识教育时机已经成熟。

当前公民教育应当关切的三个重要命题

檀传宝 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公民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与教育课题,正在逐步重新进入中国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视野。这是中国社会与教育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不同的文化、不同时代对于公民教育的认识并不相同。因此基于当代中国的现实,我们讨论公民教育的时候应当采取什么样的价值立场、秉承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成为我国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重要前提。我认为以下三点至关重要,值得特别注意:

一、 公民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对公民教育的认识应当与时俱进。

就像市场经济、政治民主等并非资产阶级或者资本主义的专利一样,公民教育也并非西文社会的专属。与一些人对于公民教育的错误认知相反,一个发人深省的事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时期以及建国以后也都不止一次旗帜鲜明地使用过“公民教育”的概念,并且付诸过政策和教育的实践。

最明显的例证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大陆,都曾经开设过直接以“公民”为名称的课

程。此外,在我国现行学校课程体系中,虽然我们并未使用“公民教育”的概念,但是实际上早已涵括了一些重要的公民教育内容,比如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权利与义务教育、国家政治体制(含政党制度)教育、国际组织与国民身份教育、爱国主义与国际和平教育,等等。

这些现在存在于“政治”、“法律”、“道德”等课程模块下面的教育内容实际上就是国际上称之为“公民教育”的内容-----尽管对这些课程内容及其教育的具体安排可能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一些公民教育内容缺乏;一些公民教育内容需要调整;公民教育活动的形式急需改进)。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由于和和谐社会建设对于社会公平、正义或者对“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迫切追求,由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合理引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所有公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提高理性的公民素养已成为目前中国教育理所当然的重要任务。

国际上考虑加强公民教育的主要理由通常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不公正、不公平等现象,需要通过公民教育作为重要途径之一去加以克服;全球化与移民问题导致的多元化课题需要公民教育予以充分关注和应对;青年一代身上暴露出来的许多缺陷,例如政治冷漠等,是公民教育缺失或者无效所导致;反民主或者种族主义的思想与运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有抬头的趋势,需要教育系统高度警惕,等等。显然,上述很多理由在中国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