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源焦化厂1#焦炉烘炉方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鸿源焦化厂1#焦炉烘炉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固体燃料烘炉方案

前言

烘炉是焦炉投产前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将焦炉从常温加热到1000℃左右,以期达到装煤投产的温度条件

焦炉是由硅砖砌筑、结构复杂的大型工业窑炉,建设投资大、工期长,一经开工投产需连续生产下去,一般焦炉炉龄应达到或超过25年,由于硅砖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它有三种结晶形态,而每种形态又有几种高低温形式,属同质异晶体,各同质异晶体具有不同的晶格和密度,它们在一定范围内是稳定的,但超过此温度范围,就会发生互相转化,并伴随着体积变化。因此,在严密的科学管理下,使焦炉炉温按计划升到期望值,保持焦炉砌体的严密性,过渡到生产状态,这是烘炉的任务,对今后焦炉的使用寿命起很重要的保证作用 所有参加烘炉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认识烘炉的意义,认真对待烘炉工作,严格遵守烘炉规程,确保烘炉质量,达到顺利开工目的

一、烘炉前焦炉必须检查完成的工程项目

一)、烟囱和烟道部分

1. 2. 3. 4.

烟囱全部验收合格,烘烟囱设施已安装完毕

排除焦炉总烟道、分烟道积水,检查并清扫好总、分烟道沉降缝、膨胀缝及地面 检查总、分烟道翻版是否灵活,做好开关标记,并让其处于全关闭状态

检查总、分烟道测温、测压装置是否安装完毕,机焦侧分烟道吸力自动调节机构是否安装好,烘炉期间可暂不与执行机构连接,用手动调节 5. 烟囱及烟道烘炉小灶已砌好

二)、小烟道及蓄热室

1. 蓄热室废气开闭器编号并安装编号牌:从南到北为1#——52# 2. 检查废气开闭器废气砣起落是否灵活,并让其全部处于落下状态

3. 检查废气开闭器吸力调节翻版是否灵活,开关方向是否一致,并做好开关标记,其开度

如下:52#至40#开一半,39#至27#一半加一格,26#至14#一半加两格,13#至1#一半加三格

4. 废气开闭器与小烟道、分烟道连接处,用石棉绳临时密封好 5. 检查蓄热室测温、测压孔是否安装好 6. 蓄热室封墙刷浆密封

7. 废气开闭器单叉部进风口用石棉挡板盖好,风门盖处于关闭状态 8. 篦子砖处测温孔用石棉绳堵死

9. 将热电偶和玻璃温度计分别放进规定的蓄热室和篦子砖测温孔内并密封好 10. 煤气支管调节旋塞、各煤气总、主管阀门,预热器各进出口阀门全部关闭

三)、立火道与炉顶部位

1. 用手电灯对每个立火道检查一遍,清扫干净,每个斜道口均需清扫干净,检查调节砖是

否摆好,并留有记录

2. 烘炉干燥孔检查清扫一次,把塞子砖清点齐全放好备用 3. 除尘孔、看火孔盖严密封 4. 上升管底座临时用石棉板密封 5. 炉顶裂缝勾缝

6. 炉顶及拉条沟清扫干净

7. 将测温用热电偶放入规定的立火道内

8. 炉端墙宽为30mm的膨胀缝清扫完毕,正面用干石棉绳堵塞 9. 炉体正面膨胀缝用干石棉绳堵塞 10. 抵抗墙中心卡钉埋设完毕

四)、护炉铁件

1. 护炉铁件、交换开闭器、机焦平台全部安装完毕并验收合格(断开所有阻碍膨胀部位的

连接)

2. 检查复核测线架安装是否符合技术规范,拉线标记是否刻画,是否正确 3. 大、小弹簧按吨位加压完毕,并做好记录,登入台帐 4. 炉柱编号完毕,并安好编号牌

5. 横拉条垫好木块,拉条头螺纹涂好黄油

6. 纵拉条下方垫好木块,使纵拉条距炉顶面150mm,调整测量纵拉条弹簧吨位,登入台

7. 纵拉条松紧器下方垫上钢板以保护炉体

8. 检查炉门框上部顶丝情况,将顶丝距离调整一致,间隙为10mm

9. 检查炉门框磨板安装情况,螺帽不应高出磨板面,同时磨板面应低于炭化室底面7—

10mm

五)、炭化室及机焦侧烘炉临时工程

1. 2. 3. 4. 5. 6. 7.

火床、封墙、烘炉小灶全部砌好,进风口挡板配置好,并处于全打开位置 固体烘炉的燃料备齐,机焦侧搭好上煤平台

测量炉体膨胀量。炉柱曲度的临时平台与护栏已安装好 机焦侧走台清扫干净并已搭好挡风防雨棚 烘炉用煤块、油类及引火用的木柴备齐 抵抗墙小灶、烟囱安装完毕 防火设施完备,照明符合要求

二、各项原始数据的测点标记及测量

一)、炉长冷态测量

1. 核对埋设的中心卡钉位置无误

2. 在上、下横铁及篦子砖部位做好测量标记

3. 测量全炉各燃烧室冷态炉长,作记录并登入台帐

二)、炉高冷态测量

1. 炉高测量室为:1、2、3、8、13、18、23、28、33、38、43、48、49号燃烧室的3#、

9#、16#、20#、26#立火道及南北抵抗墙相对应处,做好测量标记 2. 测量标高冷态数据,作记录并登入台帐

三)、炉柱曲度冷态测量

1. 采用三线法测量炉柱原始弯曲度,作记录 2. 测后将计算结果登入台帐

四)、抵抗墙垂直度原始测量及顶部外移测量

1. 2. 3. 4. 5.

在南北两道抵抗墙炉外侧及机焦两侧分别作倾斜测点标记,测垂直度并作记录登入台帐 在抵抗墙顶部与端台间作测量标记并记录两点间缝隙 在端台牛腿处作滑动点标记

在抵抗墙上作炉幅测量标记,并测量原始记录 测炉体纵向膨胀缝,测量并作记录登入台帐

五)、弹簧吨位的测量与调整

1. 测量横拉条上、下部大弹簧、各线小弹簧吨位并调至预定数值,做好测点标记,测量结

果并记录登入台帐

2. 测量纵拉条弹簧吨位并调至预定值,做好测点标记,测量结果并记录登入台帐 3. 编制弹簧负荷与高度对照表

六)、冷态各部温度、压力测量

1. 测量规定的燃烧室的立火道冷态温度,蓄热室顶部冷态温度、小烟道篦子砖冷态温度 2. 测量总、分烟道吸力,看火孔压力

七)、保护板与钢柱距离作标记并测量

1. 作测量标记并测量,记录并登入台帐

八)、机焦侧平台及炉间台作测点标记

1. 在机焦平台、炉间台牛腿处作滑动点的原始标记 2. 测平台支柱垂直度,作测点并测量记录登入台帐

九)、检查炉框上部顶丝位置并做好标记 十)、做好集气管随炉体外移的检查标记并做好记录 十一)、作地下室机焦两侧支柱与顶板膨胀原始标记 十二)、其它各测点作标记:炉长、炉高、弹簧测点,炉端30mm膨胀缝测点

三、烘炉方案

一)、烘炉点火操作 (一) 烟囱及烟道点火

1、 烟囱点火 1)、目的:排除烟囱内水分,并产生足够大的吸力 2)、点火时间:在烘炉小灶点火前10天进行 2、两侧分烟道点火 1)、烟囱点火后10天,分烟道点火 2)、点火时将总烟道翻版全部打开,分烟道翻版打开1/3,根据两分烟道吸力调节基本一致

(二)炭化室烘炉小灶点火

1. 当烟囱吸力达到150—170Pa,分烟道吸力保持80—100Pa以上时,即可进行炭化室烘

炉小灶点火 2. 点火前,将废气开闭器废气砣全部提起160mm并用木棍支住,将翻版开度分四段处理:

52#至40#开一半,39#至27#一半加一格,26#至14#一半加二格,13#至1#一半加三格 3. 不点火炭化室号和抵抗墙的小灶进风口全部打开

4. 点火顺序,机侧点双数号炭化室小灶,从南往北点,焦侧点单数号炭化室小灶,由北往

南点,如点火期间烟道吸力下降,应及时停止点火,经采取措施吸力回升后再继续点火 5. 立火道温度在60——80℃或升温困难时,再点剩余的全部小灶,机侧点单数号炭化室

小灶,从南往北点,焦侧点双数号炭化室小灶,从北往南点 6. 抵抗墙小灶可全部小灶点燃后2——3天点火

7. 当烟囱吸力较高,靠炭化室小灶的燃烧可维持烟囱足够的吸力时,先将烟道停止加热,

而后将烟囱停止加热,同时封闭进风口。烘烟囱小灶可在烘炉末期拆除 8. 炉温在200-250℃左右,看火孔转正压后拆大棚

9. 炉温升至550℃左右,可停止抵抗墙小灶的燃烧,并拆除临时烟囱堵死上下水平烘炉道

(三)固体燃料烘炉的操作要点(全固体燃料烘炉)

1. 烘炉的固体燃料主要是块煤

2. 煤块质量指标:选择灰份<10%、灰熔点>1400℃、硫份<0.8%、挥发份>36%、热值

3. 4. 5. 6. 7. 8. 9. 10.

>6800大卡、块度>40mm(烘炉后期要求>80mm)的烟煤——不粘结的长焰煤 立火道温度在400—450℃以下,采用外部烘炉小灶加热

烘炉初期,火烧的要尽量小,少加煤,多进空气,为满足燃料少的需要,可将烘炉小灶的炉箅子用红砖遮盖一部分,火灭了应立即再点

外部炉灶必须定时、定量加料,定时排渣,保持燃烧状况的稳定,防止炉内结渣,尽量不要搅动炉内的主火焰,防止火焰旺盛而使温度波动

立火道温度达400—450℃时,更换为内部炉灶加热,应先加大两旁小灶的火焰,引燃改号内部炉灶并且燃烧稳定后才能扒该炉号的外部炉灶

更换为内部炉灶加热时要迅速,避免大量冷空气长时间进入炉内而使炉温下降 全部更换为内部炉灶加热后,应及时进行测温,调整炉内火焰状态

火床内的燃料应集中在炉头部位,容易处理,随着炉温升高,燃料堆应逐步向火床内延伸

燃料堆透气性较差,应及时疏通、防止结渣,使其燃烧旺盛

(四)固体燃料烘炉注意事项:

1. 烘炉期间,烘炉小灶火焰大小应保持一致

2. 烘炉期间,废气开闭器小翻版开度保持一定,没有指令,不得关闭和随意调整 3. 遇到小灶倒塌及篦子烧弯曲等不正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如需停火应关闭进风门,调小废

气系统吸力

4. 不要在固体燃料中掺混燃油或沥青等其它燃料,防止烘炉干燥孔堵塞或燃烧状况混乱,

煤中矸石要挑出来,以免结成硬块堵炉篦

5. 烘炉期间,由于煤的挥发份高,往往燃烧不完全,易使干燥孔堵塞,应对其定期检查、

清扫或吹风

6. 清出的灰渣应及时外运,不准在炉前小炉灶间堆放 7. 外运灰渣应及时浇灭

二)、各部位温度及压力监测 (一)温度监测内容

1、标准燃烧室温度(也称为管理火道温度)的监测

(1)标准燃烧室温度是指标准燃烧室的标准火道温度,该温度是全炉烘炉升温控制温度 ,标准燃烧室号为:1、2、3、7、12、17、22、27、32、37、42、47、51共13个 标准立火道号为:1、3、7、11、18、22、26、28共8个

(2)每班测温两次:接班后2小时测一次,隔4小时测第二次,第二次温度为本班升温任务,也是交接班温度

(3)测温顺序:自交换机端开始,由焦侧过去,机侧返回

焦侧28个火道→机侧1火道→焦侧26火道→机侧3火道→焦侧22火道→机侧7火道→焦侧18火道→机侧11火道

(4)计算时,两端部各三个燃烧室温度不计入全炉平均温度内 (5)监测位置:炉顶面下2米 2、直行温度监测

(1)直行温度是检查各燃烧室温度的均匀性指标

(2)测点为各燃烧室的第7火道(机侧)和第22火道(焦侧) (3)测量顺序:自交换机端开始,先测焦侧,机侧返回

(4)每班测一次,在第一次测温后3小时测,可与本班第二次抽测合并进行 (5)监测位置:在炉顶面下2米 3、横排温度监测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