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河南省柘城县高级中学 物理教研组 袁俊平 年 月 日

(3)这一句话是错误的,因为线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在不断变化,匀速圆周运动是线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后一句话是正确的,因为角速度是不变的(如果有学生提出角速度是矢量吗?教师可明确说是矢量,但高中阶段不研究其方向,而不能违背科学说角速度是标量)。

教材中还提到了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它们是什么?单位如何?阅读教材第46页的有关内容,掌握转速和周期的概念。

4、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线速度和角速度都能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它们之间有何关系呢?下面请同学们依据刚学过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概念和定义,推导出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v=rω

点评:通过推导,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知识间的联系.到此,教师还需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以上都能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和周期,除了有以上的联系外,还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如果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周期这一概念更能突显出圆周运动的周期性和重复性,将使学生对圆周运动有进一步的认识。

例题分析

25

河南省柘城县高级中学 物理教研组 袁俊平 年 月 日

板书设计:

第五节 圆周运动

1、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物理量

(1)线速度

1.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2.公式:v=△l/△t单位:m/s(s是弧长.非位移) 3.物理意义: (2)角速度

1.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半径扫过的角度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2.公式:ω=△θ/△t. 3.单位:rad/s 4.物理意义: (3)转速和周期

2、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

v=rω=2πr/T ω=2π/T

26

河南省柘城县高级中学 物理教研组 袁俊平 年 月 日

5.6向心加速度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变化量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式; (3)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体会速度变化量的处理特点,体验向心加速度的导出过程,领会推导过程中用到的数

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乐于学习的品

质。特别是“做一做”的实施,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加速度的产生原因,掌握向心加速度的确定方法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确定过程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第六节 向心加速度

(一)新课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一定是变化的。即使是我们上一堂课研究的匀速圆周运动,其方向仍在不断变化着。换句话说,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有加速度。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那么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何确定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感知加速度的方向

请同学们看两例:(展示多媒体动态投影图6.6—1和图6.6—2)并提出问题。

(1)图6.6—1中的地球受到什么力的作用?这个力可能沿什么方向?(感觉上应该受到指向太阳的引力作用)

(2)图6.6—2中的小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的合力沿什么方向?(小球受到重力、支持力和绳子的拉力三个力的作用,其合力即为绳子的拉力,其方向指向圆心。)

可能有些同学有疑惑,即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是匀逮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可是上两个例题却在研究物体所受的力,这不是“南辕北辙”了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知道了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就可以知道物体的加速度,可能是通过力来研究加速度吧。)

我们之前没有研究过曲线运动的加速度问题,特别是加速度的方向较难理解,而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总是和它的受力方向一致,这个关系不仅对直线运动正确,对曲线运动也同样正确。

27

河南省柘城县高级中学 物理教研组 袁俊平 年 月 日

所以先通过研究力来感知加速度,特别是加速度的方向。但我们具体研究时仍要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来进行,为了进一步增加感性认识,请同学们再举出几个类似的做圆周运动的实例,并就刚才讨论的类似问题进行说明。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力或合外力指向圆心,所以物体的加速度也指向圆心,是不是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任何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都指向圆心”?暂时不能,因为上面只研究了有限的实例,还难以得出一般性的结论。然而,这样的研究十分有益,因为它强烈地向我们提示了问题的答案,给我们指出了方向。

下面我们将对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作一般性的讨论。

2、速度变化量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速度变化量”部分,同时在练习本上画出物体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时速度变化量△v的图示,思考并回答问题:速度的变化量△v是矢量还是标量?

如果初速度v1和末速度v2不在同一直线上,如何表示速度的变化量△v?

认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在练习本上画出物体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时速度变化量的图示。每小组4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果初速度v1和末速度v2不在同一直线上,如何表示速度的变化量△v?

交流与讨论:图6.6—3和图6.6—4进行对比。同学们在刚才的交流与讨论中是否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速度变化量实际上就是速度的差值,但由于速度是矢量,故应是矢量差。同一直线的两个矢量相减,可以通过选取正方向将矢量相减转化为代数量相减。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矢量相减,我们现在无法处理。我们在第三章中学过的两个矢量相加的三角形法则逆过来运用就可以得出两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矢量的相减。

课堂训练

请一位学生上黑板画出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矢量图,其他同学画在笔记本上,将同学们画出的各种情形投影出来如图6.6—5所示 。让同学们交流、讨论,指出哪个图是符合实际的矢量图。(具体过程略)

3、向心加速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向心加速度”部分,分析投影图6.6—6.并思考以下问题:

2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