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针灸一一手指部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董氏针灸一一手指部位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侧肩穴】

穴位:手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外侧三分下二分半,即大间穴下二分半处。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肺及心脏分支神经、六腑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外侧三分下二分半处,即大间穴下二分半。 归经:入心肺二经。

穴性:宣肺化痰、通经活络,清热镇痛。

主治:吐黄痰、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炎、角膜炎、麦粒肿、疝气特效、心悸、胸闷、膝盖痛、腹胀气、

小儿气喘、疳积、扁桃腺炎、肠炎。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四分,或以三棱针扎出血,治气喘、支气管炎、小儿肺炎特效。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说明:侧间穴在董公之书上未列,乃胡医师著上所公开的,侧间之主治,大致与大间同,在董氏所传

之针法,常有取齐刺、旁刺之针法,这都是为加强针效之故,故在临床上,董氏门人取独穴,因此在临床上大间、小间、中间、下间可取其中三穴下针。

- 5 -

定位 主治 針法與應用 【外间穴】

掌面食指第二節浮間穴下三分處。 同浮間穴。大、小、中、外間四穴下針主治疝氣。 用三分或五分針直刺,針深二分。 穴位:手掌面食指第二节中央偏外侧三分下一分半处,即浮间穴下三分处。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心脏及六腑神经、肝分支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浮间穴下三分处是穴。 归经:入胃、肾二经。 穴性:理胃和肠,清理下焦。

主治:膀胱炎、疝气、尿道炎、胃脘痛、小肠胀气、牙痛。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四分。或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如刺出黄水神效。 应用:浮间、外间通常两穴一起取用效果佳。双手取穴不忌。

配穴:(一)治疗尿道炎、膀胱炎可配合其它部位穴位如李白、云白穴,效果更佳。 (二)牙痛,可本穴再加配三齿穴。 (三)小肠胀气加本穴加配足腑肠穴。 (四)胃脘痛,可用本穴加四花穴、心灵一穴。

(五)疝气治疗很多,不可单独取穴,应取附近穴位成倒马。

- 6 -

定位 主治 針法與應用 【木二穴】

掌面食指第一節正中央內側三分處,以及上下各二分半處各一穴,共三穴。 肝火旺、脾氣燥、肩膀緊痛、頸強痛、右脅下痛、膽固醇過高、胃脹痛。 針深二至四分。雙手取穴效果更佳。 穴位:手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三分处。即中间穴内侧三分处。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肝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即中间穴)内侧三分处是穴。 归经:入肝经。

穴性:疏肝理气,活血去风。

主治:脾气暴躁、干活旺盛、肩膀紧痛、右胁下痛、项强痛、胆固醇过高、胃胀痛。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四分。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应用:双手取穴效果更佳。

说明:(一)在董公著作中,木穴主治范围不广,而胡师扩大其范围,而赖著在其书中将木穴又称为

感冒穴,赖说木穴对流泪、发汗、止汗、感冒效果不错,其谓木穴能止感冒流涕于片刻,而笔者认为如要治疗感冒流涕单取木穴,不如再配三叉三穴、灵骨、大白,再加足感冒穴,则效果当更佳。

(二)木穴在人体脏器全息律投影上为肝区,所以称木穴,因此取本穴对治右胁下痛,有

特效。

【木一穴】

- 7 -

穴位:手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三分下二分半。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肝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木二穴下二分半处是穴。 归经:入肝、胃、肺三经。 穴性:泻肝胆热、开郁通窍。

主治:口苦耳鸣、肝火旺盛、脾气暴躁、肩膀酸痛、右胁下痛、项紧痛、胆固醇过高、胃胀痛。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四分。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应用:同木一穴。

说明:(一)下针的深浅,通的经就有所分别,木一穴、木二穴、木三穴为胡师所列,在董公书中有

二个木穴图示,而书中只有木穴一穴而已,此三穴,可用五分针,浅刺一分入肺经,深刺二分到四分入肝胃两经,这亦是董氏奇穴所特有,常随扎针的深浅而其所归属就有所不同,这点该特别注意。

(二)木穴共有三穴,可三针同下成倒马针法对右胁下痛,效佳。同时对口干火大亦有效

果。

【木三穴】

穴位:手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三分上二分半处。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肝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木二穴上二分半处是穴。 归经:入肝、胃、肺三经。 穴性:泻肝胆热、开郁通窍。

主治:口苦耳鸣、肝火旺盛、脾气暴躁、肩膀酸痛、右胁下痛、项紧痛、胆固醇过高、胁肋痛、胃胀

满烦痛。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四分。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应用:木一穴、木二穴、木三穴在临床应用上,可任取一—二穴使用,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治胃肠胀

气、胁痛甚效。双手取穴不忌。

说明:赖著在木穴经验中,木穴可治眼睛易流泪及干涩,另木穴能止外感风邪不宣皮肤瘙痒等,因本

穴入肝经,目通于肝,因此如赖著所称可治上列诸症,而笔者认为,如木穴再配董氏奇穴上三黄穴,效果当更好。

- 8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