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针灸一一手指部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董氏针灸一一手指部位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 一一手指部位

【大间穴】

穴位:手掌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偏外侧三分。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肝分支神经。 取穴:掌面向上,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偏外侧三分是穴。 归经:入心肺二经。

穴性:清泻心火、泻肺热、利咽喉。

主治:心内膜炎、心悸、心脏性喘息、疝气、扁桃体腺炎、腹胀气、三叉神经痛、小儿气喘、疳积、肠炎。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入针一—四分。直刺一分为心脏分支神经,直刺二—四分为肝及大小肠神经。或以三棱针放血。 针感:局部胀痛麻电感。

应用:取对侧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说明:大间、小间、外间等都是肺气管在掌诊上的反应点,如穴上有反应点时,针之必效,此穴入心经穴位较浅。因此,浅刺即得,又此穴亦可治气喘,但效果较定喘穴及双喘穴为差,又董公说明只可单手取穴但临床经验,双手取穴不忌。

配穴:(一)气喘本穴可配人士、地士、人士穴,有效。 (二)扁桃体腺炎可先于少商、商阳放血,再取本穴。

- 1 -

定位 主治 針法與應用 掌面食指第一節大間穴上二分半處。 同大間穴,另可治支氣管炎、吐黃痰、胸部發燒。 正下一分治心臟,二至二分半為肺。 【小间穴】

穴位:手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外侧三分之二分半处。大间穴上二分半处。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肺及心脏分支神经、六腑神经。 取穴:掌面向上,取食指第一节外上方,大间穴直上二分半是穴。 归经:入心肺二经。 穴性:宣肺止咳、清肿止痛。

主治:吐黄痰、支气管喘息、胸闷、心悸、膝盖痛、疝气特效、小肠胀气、角膜炎、扁桃腺炎、小儿

气喘、疳积、肠炎。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四分。或以三棱针扎出血,效果与上间穴同。 针感:局部酸痛微胀感。

应用: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双手取穴不忌。

经验:依据胡师临床经验,大间、小间、侧间、中间、下间等五穴为治疗疝气之特效穴。在疝气一二

○名患者治列中,完全痊愈九十八人,减轻者十七人,无效五人。治疗急慢性肠炎亦有特效。

说明:有疝气之病人如在董氏独特掌诊上气管及男性生殖器之诊断部分上,如有出现青筋之色时,这

时取用上列部分上有关穴位时,对治疗疝气之效果非常显著。

- 2 -

定位 主治 針法與應用 食指第一節正中央。 心跳、胸部發悶、膝蓋痛、頭暈、眼昏、疝氣。 針深一至二分半。 【中间穴】

穴位:手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

解剖:固有掌面侧指神经,肺及心脏分支神经,六腑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食指第一节正中央。 归经:入心肺二经。 穴性:调心气、宽胸利膈。

主治:心悸、疝气、胸部发闷、膝盖痛、头晕、眼睛酸痛、眼花、背痛。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针深二—三分。 针感:局部有酸痛感及微胀感。 应用: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经验:有位学生的母亲,年龄六十余岁,常年气喘,而其食指第二节处,即中间、大间、侧间、小间

之穴位,每出现深沈之黑点时,扎之气喘即止,效果不错,然不得根治。如要彻底治疗,当配合其他穴位,如双喘穴、耳穴中气管点、定喘、神门,另如能再配合中药及食疗,效果当更好。

配穴:(一)治疗心悸可本穴配心灵穴。

(二)取用时,可上下同取三针倒马。

- 3 -

定位 主治 針法與應用 食指第二節中央外開三分上一分半處。 疝氣、尿道炎、小腸氣、牙痛、胃痛。 針深二分至三分。 【浮间穴】

穴位:手掌面食指第二节中央外开三分上一分半处。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心脏及六腑神经,肝分支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食指第二节中央偏外侧三分上一分半处是穴。 归经:入胃、肾二经。 穴性:理胃和肠,清理下焦。

主治:尿道炎、疝气、胃脘痛、小肠寒胀、牙痛。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三分。或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如刺出黄水神效。

说明:在董公原著中小间、浮间、外间为中央外开二分,而其在原著上之图示,则浮间、外间、小间、

大间皆在同一条直线上,以上有关之穴位在赖著、杨著皆是,而大间穴位正中央外开三分,在临床上多年研究,董公所著恐有书中有误而未校正,因而在胡师所著中,将其穴位校正为外开三分而非二分,特此说明。

配穴:(一)尿道炎,可配水源穴、下三皇穴。 (二)胃脘痛,可加配四花穴。 (三)牙痛可本穴配三齿穴有效。

- 4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