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课件出示题目:你能先把这三年各类图书的总印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再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

6300000000=( )亿 7000000000=( )亿 7700000000=( )亿

( )亿>( )亿>( )亿

(5)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方便,常常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1题。

先组织学生对这几个数进行分级,再读一读,最后再在教材上进行改写。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2题。 先比较大小,再说说大小比较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23页“练习四”第1~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讲评、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二单元 认识多位数

课题:近似数 第 8 课时 总第 12 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例6,例7,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四第5-10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今年三十五岁了,度过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师介绍自己的这两个数字中,你认为哪个数字描述得更精确?为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实时指导,引导学生得出:三十五岁更精确,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是个近似(大概、大约)的数。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似数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6情境图。 2.初步感知。

让学生读一读两个情境中的信息,联系情境中的内容想一想:如果让你把划线的四个数字分一分,你想怎样分?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数是近似数吗?

教师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明确:220万和1902万是近似数;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7“2012年某市人口情况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读出这几个数。 2.借助直线理解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教师出示一条直线:

38万 39万 (2)在直线上描出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

提问: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大约在直线的什么位置?分别把它们描出来。 学生尝试在教材的直线上进行描数。 教师投影学生完成的结果:

38万 384204 386685 39万 (3)观察直线,探究找近似数的方法。

提问:观察直线上384204和386685这两个数,它们各接近多少万?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 组织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思考方法:

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边,接近38万;386685在385000的右边,接近39万。

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万;386685千万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万。

教师对以上两种方法都应给予肯定。 3.介绍“四舍五入”的方法。

(1)教师介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把这个数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并把它后面的尾数省略。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成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尾数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改写成0。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数的近似数。

先让学生独立写,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它们的近似数的。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84204≈380000

386685≈390000

4.完成教材第22页“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3)提问:怎样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归纳。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

这道题是结合生活情境来区分精确数和近似数。其中,56785和1617是准确数,4600000000、2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数。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四”第5~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汇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二单元 认识多位数

课题:整理与练习 第 9 课时 总第 13 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5-26页,整理与练习,第1-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练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

2.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大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能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整理。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多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1.提问: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多位数的认识,谁来说一说都有哪些内容? 2.导入:大家真了不起,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一单元进行整理与练习。(板书课题) 二、查漏补缺训练

1.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进行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的整理。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单元所学的多位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

教师巡视各小组,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 2.组织汇报交流,梳理知识。 顺序表 意义:数位

十进制计数法

读数、写数

多位数

大小比较——改写

近似数

(1)数位顺序表。

教师出示数位顺序表,提问: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整数数位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从个位起依次说出各个数位。

每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的组成有什么相同点?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归纳:多位数的读、写法。

多位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多位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数的大小比较和改写。

我们学习了大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为什么有时要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一个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又该如何改写呢?

(4)近似数。

提问:什么是近似数?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三、综合运用提升

完成教材第25~26页“整理与练习”中的“练习与应用”第1~6题。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集体讲评,组织汇报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完成“探索与实践”第7、8题及“思考题”。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 1 课时 总第 14 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例1,练一练及练习五第1、2、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