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101中学2012届上学期高三年级统考二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北京市101中学2012届上学期高三年级统考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5.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6. 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的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7.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 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 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 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8. “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波普尔的名言为我们最好的“诠释”了探索的意义,这说明

A. 认识永远都在接近真理 B. 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C. 认识引导着真理的不断发展 D. 真理性认识与谬误相伴而行

29. 下面的漫画启示我们,办事情应当

A. 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 B. 把握时机,促成质的飞跃 C. 另辟蹊径,力求开拓创新 D. 立足全局,坚持统筹兼顾

30.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主张:力行而后知之真。下列观点中蕴涵的哲理与之不符的是 A.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B. 三思而后行 C. 名必有实,事必有功 D. 百闻不如一见

31. 长期以来,碳、氧、氮、氢、硫、磷被认为是生命所必需的六种元素。据报道,科学家经过研究实验,发现一种新的细菌,能够利用剧毒的砷进行新陈代谢,并以砷作为构成生命的结构元素。就此,生命形式将可能会被重新定义。这表明

A. 新事物必定代替旧事物 B. 科学实验推动人类认识发展 C.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规律可以改造

D. 人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

32. 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通过人工干预方式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雾、消云等活动。人工影响天气的实践表明 ①尊重自然规律是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前提 ②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③在特定条件下外部矛盾构成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④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33. 在抗灾救灾斗争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救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说明 ①人们可以建立新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②人们可以发挥意识能动性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 ③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④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和改造规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34. 阿联酋发明“人造雨”技术,人工制造出大量负离子,自动依附尘埃,在太阳光产生的强热上升气流作用下,携带含有负离子的尘埃粒子上升到了云层,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子,凝结成水滴,无数的水滴最终会变成云,进而化作雨滴落到地面,这一发明,表明 ①人工制造负离子是对尘埃的辩证否定 ②人们通过实践可以超越和主宰自然界

③人们可以改造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④人们可以按照实践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5. 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 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6. 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④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7. 某研究机构发表报告说,他们将14种酶、1种辅酶、纤维素原料和加热到32摄氏度左右的水“一锅烩”,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B. 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 C. 该实验是一种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D. 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8. 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 ①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 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的深化和发展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9. 图2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把握事物的联系,利用客观规律 B. 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直接经验 C. 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事物本质 D. 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40. 下列与“惟坚韧者始能遂其志”哲理相同的是

A.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B.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C. 中河失舟,一壶千金 D.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41. 依法每10年开展一次人口普查,是掌握国情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基本依据。

从哲学角度看,我国开展人口普查工作,这是因为 ①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②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主观决策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42. 平面与圆锥面相截,截口的几何特性随平面与圆锥轴线的交角而变化。交角是直角时,截口是圆;稍变一点,圆变成了椭圆;再变,过了一个关键点,椭圆就变成了抛物线. 截口的这种变化过程包含的哲理是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 ②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③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3. 画家通过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作出美术作品,表现个人内心世界,这表明美术作品的创作是 ①创造物质材料新的必然联系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②建立系统和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赋予作品以精神内涵 ③建立物质材料之间的具体联系,以表现内心世界的主观联系 ④依据物质材料的固有联系,建立作品与内心世界的具体联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4. 在中医治疗中,医生会凭经验开药方,在某些方面,这些经验可能不一定非常准确,但都是建立在试验和统计的基础上的;并会根据病人的反馈进行调整,没有用的药或者副作用大的药会被取消,或者被减量。这种治疗方法,说明

①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基础 ②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②经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④认识需要得到检验和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5. 某用户在网络微博上发起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活动”,信息被关注和转发,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社会公众参与街拍、慈善基金参与、警方出警调查核实。“关注产生力量,围观改变中国”。由此可见

①信息的传递是一个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②信息的传递是一个不可逆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③信息的传递是一个人与人不断互动建立具体联系的过程 ④信息的传递是一个人与人改变条件建立固有联系的过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6.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首次提出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增长”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它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上述材料表明

A. 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 B. 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C. 确定的真理是不存在的 D. 人的创新意识是推动理论创新的基础

47. 下列成语都能体现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的一组是

A. 水涨船高 邯郸学步 物极必反 B. 水尽鹅飞 望梅止渴 瓜熟蒂落 C. 水到渠成 积劳成疾 防微杜渐 D. 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 解剖麻雀

48. 著名画家范曾先生在《自述》中谈到自己的成功时说,“有人认为我的成功是由于钻营,由于机会,其实,人们应该记住我的一首抒怀诗:作画平生万万千,抽筋折骨亦堪怜。在艰难之时,我追逐着希望和光明。”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