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养殖学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增养殖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一般来说,网箱内水体交换一次,流入网箱内的浮游生物也会增加一倍,水体交换次数愈多,鱼类滤食到的浮游生物也愈多,鱼类的生长也愈快; ⑤网箱养鱼能避免凶猛鱼类的危害,从而提高了养殖鱼类的成活率。 15网箱养鱼的日常管理

①分级疏养:肉食性鱼类的分级时间短,非肉食性鱼类的分级时间稍迟;生长旺季时分级时间短,非生长旺季时分级时间迟,通过分级疏养提供鱼类活动空间的需求和避免大小规格不一而出现的互残;

②防逃、防鸟害、防病:经常检查网衣情况,防止逃鱼现象;观察鱼类的活动、摄食等,作好鱼病防治和大型鸟类的危害;

③清除网箱附着物:养殖臆断时间后水中藻类、原生动物以及贝类、藤壶(海水网箱)等着生在网箱网衣上→堵塞网目→增加重量和水流的阻力→阻碍水体的正常交换→网箱内水质恶化,溶解氧降低→鱼类的正常生长和成活。采用人工、机械、化学或生物的方法除去网箱附着物;

④防御台风:注意天气预报,在台风来临之前坚固网箱,必要时撤离网箱,保障人员安全;

⑤设置隐蔽物:有些养殖鱼类有喜弱光或喜阴凉的习性,在网箱养殖条件下,鱼类被限制生活于水深2米~3米的水层,当6至9月阳光曝晒时,网箱中的鱼则多挤压到网箱底部,力求栖居于光线相对较弱的箱底。

部分鱼因受强光的照射,使鱼体失去光泽,呈现白色,食欲减退。

因此,在阳光曝晒的季节,采用草席或其他遮盖物,于白天遮盖网箱,有利于鱼类的生活和生长。

⑥作好养鱼档案记录:分别记录各网箱放养的种类、日期、规格、数量和重量。每天投喂饲料量,逐月计算其饲料系数,以便了解所投喂饲料的质量状况,及时调整饲料或饲料配方,使能经常掌握养鱼生产成本。

思考题-海水鱼部分

1.名词解释:养殖、增殖、鱼类增养殖、鱼类增养殖学、池塘养鱼和休闲渔业。 鱼类养殖:将鱼苗、鱼种放入养殖水体(自然水体或人工修建水体)中,根据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并加以科学管理,如合理密放、混养、投饵四定等,使其快速生长,满足市场对商品鱼需求的过程或生产环节中的亲本要求。包括池塘养鱼、河道养鱼、湖泊水库养鱼、稻田养鱼、工业化养鱼、海水网箱养鱼、港养等。 鱼类增殖:指在天然水域(江河、湖泊、水库、海湾与海域等)进行人工放流鱼种、设置鱼礁以及养殖水域环境保护,从而达到自然增殖,增加鱼类资源贮存量,形成渔产量的过程。

鱼类增养殖:包括养殖和增殖两个部分。在自然水域或人工修建的水体中,对野生的或人工培育的鱼类进行养殖、驯化、移植或放流等的一种养殖方式,它包括引种、繁殖、育苗、养成等方面的工作。

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水、淡水经济鱼类的生长发育、营养繁殖、衰老死亡等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渔业生产,保护和合理开发水域的环境和鱼类资源的一门自然科学。

池塘养鱼:利用人工修建的较小水体,在人为的控制条件下,采用密放、混养等综合的技术措施,获得较高鱼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养鱼方式。

5

休闲渔业:利用海洋和淡水渔业资源、陆上渔村村舍、渔业公共设施、渔业生产器具、渔产品,结合当地的生产环境和人文环境而规划设计相关活动和休闲空间,提供给民众体验渔业活动并达到休闲、娱乐功能的一种产业。 2.为什么说池塘养鱼在水产养殖业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1)其他样子方式是在池塘养鱼的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河道、湖泊、水库、海湾的鱼类养殖或增值均离不开鱼苗、鱼种,而鱼苗鱼种来源和培育技术都离不开池塘

(3)池塘养鱼在产量或产值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影响海水鱼养殖的主要自然灾害有那些? 台风、冷空气、赤潮、海啸

4.大黄鱼有那些地理种群?与小黄鱼有那些区别

我国沿海的大黄鱼可分为三个明显的地理种群,由北向南分别称为:岱衢族、闽一粤东族和硇洲族。 大小黄鱼的主要区别是:

(1)大黄鱼的鳞较小而小黄鱼的鳞片较大而稀少; (2)大黄鱼的尾柄较长而小黄色尾柄较短;

(3)大黄鱼臀鳍第二鳍棘等于或大于眼径,而小黄鱼则小于眼径; (4)大黄鱼骸部具4个不明显的小孔,小黄鱼具6个小孔;

(5)大黄鱼的下唇长于上唇、口闭时较圆,小黄鱼上、下唇等长、口闭时较尖。

5海水鱼人工繁殖的必需条件有那些

育苗场选址:1海区无污染,水质良好,进水距离较短,便于打沙井,进排水可分开,附近同类育苗场少。2交通、接电、供应淡水方便。3地势比较平坦,便于规划建设,有继续发展余地。3海岸比较安全,场区不会受到风浪、台风的严重影响。

二、育苗设施:1产卵池:20-100㎡。2孵化池(槽)。3仔稚鱼鱼苗车间、轮虫车间。4生物饵料车间:小球藻车间、轮虫车间。

三、进排水系统和水质处理系统 四、供电系统 五、水温调节设备 六、关照调节

七、其他设备:增氧充气设备、饵料加工设备 八、育苗用的器材、物资和饵料 6.简述海水鱼育苗饵料系列的变化。

50-60年代为系列饵料探索期:贝类幼体、桡足类卵和幼体→轮虫、桡足类、水蚤→糠虾等大型浮游生物。 60-70年代为系列饵料形成期:贝类幼体→轮虫→卤虫幼体→鱼肉糜 70-80年代为系列饵料改进期:延长轮虫的投喂时间和提前投喂卤虫幼体和鱼肉糜等冰鲜饵料,于是简化成轮虫→卤虫幼体→鱼肉糜的饵料系列模式。

目前的饵料系列:轮虫或贝类幼体→卤虫无节幼体→微颗粒配合饲料 7.简述在仔鱼培育中为什么要强化培育生物饵料?

由于轮虫和卤虫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EPA、DHA等不能满足仔鱼的营养要求,所以在投喂前必须进行营养强化,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轮虫、卤虫的营养强化,可大大提高海水仔稚鱼的成活率、生长率、健苗率。

6

8.用列图形式说明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的通用技术

海水 水泵室 沉淀池 消毒海水 牡蛎 卤虫幼体 砂滤池 亲 鱼 培育池 藻 类 牡蛎受精卵和幼体 蓄水池 前期仔鱼 培育 后期仔鱼 培育 人 工 孵化池 轮 虫 桡足类、糠虾 稚鱼培育 卤虫成体 鱼、虾、贝肉 幼鱼培育 提供养殖、人工增殖放养

9.催产激素的种类有那些?注射部位有那些? 1)、脑垂体(PG)

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3)、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 4)、高效催产合剂

5)、A、B型混合催产剂

注射部位:肌肉注射、体腔注射(胸腔、腹腔) 10.仔鱼培育中换水量如何操作?

一般为上午、下午各换水一次,以清除池中的废弃物,稳定水质。但是换水速度不能太快,这样会造成藻类和轮虫的浪费。一般换水量按下列标准:

0-5天,换水量0%;6-10天,换水量10%; 11-20天,换水量25%;21-30天,换水量50%;30天-收获,换水量100%

11.仔鱼培育中有那几个危险期?如何安全度过? 危险期:

1卵黄全部吸收转化为依靠外部营养的时期,前期仔鱼至后期仔鱼的转换期; 2各种器官形成具备种的特征的时期,为后期仔鱼至稚鱼的转化期。

危险期是因营养、环境因子、敌害的原因造成的,所以在人工饲育中注意卵质、水质、生物饵料、配合饲料和饲育密度等因素的调控,可提高仔稚鱼期的成活率。 12.海水鱼类的变态大致可分为几种

A.鲤鱼型变态。B.鳗鱼型变态。C.鲐鱼型变态。D.鲆鲽型变态

13.牙鲆仔稚鱼培育时体色异常的原因及其防治

7

(1)培育环境的影响

①培育水温在16-19℃,尤其在19℃稚鱼存活率高,生长快,白化个体少,而在13℃几乎全部白化。水温在19℃以上,白化率升高。

②光照强度对白化率有一定影响,光照度在1000-2000勒克司时与白化休个的出现关系不大,在低于1000勒克司时白化率明显升高。光照强度过高时则会造成池底及水质的污染,上限应控制在池底不生长硅藻限度内。

③换水率低,白化个体出现率高,换水率越高,白化率则越低。 ④培育密度过高造成水质差,会增加白化率。 (2)饵料营养的影响

①用不同产地卤虫孵出的无节幼体投喂牙鲆仔稚鱼,其白化率不同。 ②投喂天然的浮游动物、桡足类、枝角类,白化个体出现率很低。 ③投喂微颗料配合饲料,可大大降低白化率。

④投喂真鲷的受精卵,对抑制白化个体的出现有效果。 (二)防治白化的方法

①培育水温控制在16-19℃,不低于13℃,不高于19℃。 ②清除残饵,保持池底清洁,适量流、换水。

③改善牙鲆变态初期的饵料,从仔鱼全长7毫米开始,投喂大量天然浮游动物桡足类、枝角类。

④不用巴西产的卤虫卵,最好选取用美国旧金山出产的卤虫卵。

⑤用脂溶性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来强化轮虫,但仅用维生素来强化时,牙鲆仔稚鱼尾柄部容易出现异常,因此需和维生素D3、维生素E等混合投喂对轮虫进行营养强化,可在轮虫培养水体中加入维生素,使维生素浓度达到5万国际单位/升。

⑥在牙鲆易发生白化时期,全长8.0-8.5毫米时,经常给仔鱼投喂真鲷卵,可按每1000尾仔鱼投喂1-2克(约2-4×103粒)。开始投喂真鲷卵,最好是在仔稚鱼7-10毫米。真鲷卵和轮虫可同时使用。

⑦可同时使用生物饵料和微颗料配合饲料等。

虾蟹部分

1、育苗场址条件:海域水质条件:水质清新无污染

海域浮游生物:牟氏角毛藻、骨条藻、棱形藻和金藻占优势 的为好

场址:背山面海、地基坚固、具备天然热源和工业热源的地 方为好、进排水方便且不会自家污染

淡水资源:充足以满足生活和生产用淡水 电源:充足且备发电机组 交通:便利,利于亲虾和虾苗及建场所需物质的运输

2、育苗场的基本设施与功用:供水系统、供电系统、供热系统、供气系统、亲体培育室、幼体培育室、饵料培育室、仓库和车库

3、正常海水的处理:海水→沉淀→过滤→砂虑、煮沸、消毒

4、盐度调整:加淡水:Vx=(S1-S2)/S2 Vx:每立方米海水需要加淡水的立 方数

S1:原海水盐度 S2:要求海水盐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