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11-F地史学课程设计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010111-F地史学课程设计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华北板块主体无泥盆系

C:①华南板块(黔东南剖面)

早石炭世的地层分布、岩相类型和晚泥盆世相似,海侵范围略有扩大,滨岸带出现重要含煤沉积。晚石炭世开始海侵显著加大,滨浅海碳酸盐沉积遍布华南各地,岩相类型趋向均一。

②华北板块(山西太原剖面)

本溪组(滨海至滨海沼泽环境):东北低西南高

太原组(三个砂岩-页岩及煤层-灰岩沉积旋回):地势北高南低,海岸线逐渐南移

P:①华南板块(黔中剖面)

早期为浅海碳酸盐台地,中二叠世末发生东吴运动:大规模海退,玄武岩喷

发,华夏古陆上升。二叠纪晚期发生较小规模的海侵。

②华北板块(山西太原西山剖面)

内陆河湖相沉积,湿热→干热

Ⅳ 中生代

总纲:白垩纪中期极端温暖和高海平面,大洋缺氧。我国Mz陆相沉积发育,东

高西低,重要的成油成煤期

分论——按时间顺序

T:①华南板块(时间上具二分性,空间上具三分性)

T3 : 海陆交互含煤→ 潮湿

??印支运动??

T1- T2 : 海相碳酸盐岩→ 干旱

T3雪峰隆起,湘黔桂高地形成并分隔东西海盆,东西分异明朗化。东部小盆地内的火山活动反映了太平洋板块的作用。

②华北板块(时间上具二分性,空间上具三分性)

T3 : 河湖相→潮湿

??印支运动?? T1- T2 :河湖相→干旱

J、K:

印支运动后,中国古地理格局由南海北陆转变为东西差异 东部:沿海火山活动带及陆相断陷盆地

西部:大型稳定陆相盆地(J鼎盛,K2萎缩消亡) 燕山运动使东西分带随时间逐渐东移

海相沉积: 仅限于青藏高原,台湾和黑龙江东部

燕山运动以后的K,西部川滇盆地、Ordos盆地(第3沉降带)萎缩,为松辽、华北—苏北、江汉盆地(第2沉降带)发育期,相应的火山活动带东移(辽西→鸡西,浙西→浙东);以陆内俯冲和陆内多向造山为特征;太平洋板块向东亚的作用加剧与环太平洋火环成。

Ⅴ 新生代

总纲: 发生末次冰期(7.5-1万年前);沉积类型丰富多彩, 陆相沉积广泛发

育;E已基本固结成岩,N尚未完全固结。

分论——按时间顺序

E、N:①中国东部:E受NNE向构造分带和EW向气候分带控制,NNE向沉降带

和隆起带间列;N与E相比沉积范围扩大,东部的干旱气候带消失.

②西北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为内陆河湖相沉积。昆仑山北缘、天山南缘沉积物粒度很粗,反映新近纪才有天山和昆仑山

③西藏:N喜马拉雅山地区处于剥蚀状态,Tethys洋消失

Q:青藏高原快速整体抬升; 大西北为高山深盆; 内蒙-晋陕高原风蚀作用显著;

华南中低山丘陵上升剥蚀; 大面积沉降的近海平原:松辽,华北,江汉,苏北; 大幅度变迁的海岸线; 大江东去。

构造史——联合古陆形成-破裂-再形成的巨型旋回

“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引自罗贯中《三国演义》)

Ⅰ 前寒武纪

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事件

主要内容:8-10亿年的格林威尔运动引起大规模的剥蚀和沉积,CO2的消耗量超过火山作用的补给量,导致地球降温成雪球,全球年均气温-50°C, 海水表层冰厚1400m, 水和碳(生物产率几乎为零)循环几乎停止。该特征在6-8亿年前至少发生过4次。(From SCIENCETIMES, 02-02-06-3)

主要证据:新元古代的大陆冰盖可达赤道(古地磁);新元古代冰碛岩(雪球期)上均覆盖碳酸盐(高CO2的火球期);冰碛岩上碳酸盐的d13C(纳米比亚)与火山源CO2的值一致。

意义:雪球事件加速了生物演化。

Ⅱ 早古生代——加里东构造阶段

陆壳板块扩大与增生,华南板块形成

①晚志留世后期加里东造山带的形成使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碰撞拼合,从而形

成了华南板块;

②早古生代末期由于古大西洋闭合造成了劳伦大陆与俄罗斯大陆的碰撞、对接,

形成了劳俄大陆。

③陆块有纬向分布逐渐转为经向分布 Ⅲ 晚古生代——海西构造阶段

Pangea大陆形成

①二叠纪末西伯利亚与华北板块碰撞拼合,古亚洲洋封闭。

②华南板块的主体部分在东吴运动后(中二叠世末)发生大规模海退,形成了

著名的峨眉山大火成岩省,钦防海槽消失。

③晚古生代后期劳俄大陆、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大陆、华北=柴达木大陆和塔

里木大陆相互连接,形成劳亚大陆。由于劳亚大陆和冈瓦纳大陆的西侧(即北美、西欧和非洲之间)也在这一时期相互连接,就形成了全球统一的巨型联合古陆—Pangea大陆。

Ⅳ 中生代——印支阶段和燕山阶段

Pangea大陆逐渐解体,特提斯洋萎缩,大西洋-印度洋-北冰

洋形成,环太平洋火环活跃

①三叠纪时期的印支运动使中国古地理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华南、华北T二分

性明显,大海退,古气候重大变化;中国东部由南北对峙转变为东西分异,西部大型稳定盆地开始发育(第3沉降带雏形形成)板块拼合—印支FB形成:秦岭FB, Bayan Har FB,三江FB之后,中国几个大的板块基本拼合;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有190-230ma岩浆岩发育,长江中下游、秦岭、三江形成内生金属矿床,Circum-Pacific火环开始发育。

②印支运动后,中国古地理格局由南海北陆转变为东西差异

东部:沿海火山活动带及陆相断陷盆地

西部:大型稳定陆相盆地(J鼎盛,K2萎缩消亡) 燕山运动使东西分带随时间逐渐东移

③燕山运动使太行山—雪峰山以西大型稳定盆地(第3沉降带)萎缩消亡,也使东

部隆起带上的断陷小盆地逐渐消亡, 形成松辽、华北、江汉等能源盆地(第2沉 降带);岩浆活动东移(辽西→鸡西,浙西→浙东);以陆内俯冲和陆内多向造山为特征;太平洋板块向东亚的作用加剧与环太平洋火环成。

Ⅴ 新生代——喜马拉雅阶段

潘基亚超大陆裂解,环太平洋沟—弧—盆体系形成,大陆裂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