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泰富外汇衍生品投资亏损案例分析与启示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信泰富外汇衍生品投资亏损案例分析与启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中信泰富外汇衍生品投资亏损案例分析与启示

学号:js1000000 班级:金融 X班 姓名:阿飞

【摘要】在美国,次贷危机之所以演变成金融危机,其原因之一是美国金融机构忽视对次贷衍生产品所可能带来的风险的重视,过度追求高额利润所致。中信泰富投资外汇衍生品导致巨额亏损的消息不禁会让我们疑问:我们的衍生产品怎么了?为何有如此大的力量?衍生产品带来如此大的“灾难”,是否意味着我们就不能发展衍生产品呢?本文将为你阐述中信泰富事件的原因及它带给我们了什么。

【关键词】中信泰富;监管;警示

(一)、中信泰富及其事件简介

中信泰富成立于1985年,1986年通过新景丰公司而获得上市地位,同年2月,泰富发行2.7亿股新股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1991年泰富正式易名为中信泰富。中信泰富的业务集中在香港及广大的内地市场,业务重点以基建为主,包括投资物业、基础设施(如桥、路和隧道)、能源项目、环保项目、航空以及电讯业务。另外,透过其全资附属机构大昌贸易行有限公司及慎昌有限公司进行贸易及分销业务。中信泰富大股东是国企中信集团,属于红筹股,而香港恒生指数的成份股属于蓝筹股,中信泰富恰是恒指成份股,所以中信泰富集红蓝于一身,加上澳大利亚的收购项目是目前澳洲已经规划开发的规模最大的磁铁矿项目,中信泰富的资金实力可见一斑。

中信泰富集团为了减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以对冲风险。自今年9月7日察觉到该等合约带来的潜在风险后,公司终止了部分合约。但今年7月1日至10月17日,公司已因此亏损8.07亿港元。 这起外汇杠杆交易可能是因为由于澳元的走高而引起的。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名为SINO-IRON的铁矿项目,该项目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目。这个项目总投资约42亿美元,很多设备和投入都必须以澳元来支付。中信泰富直至2010年对澳元的需求都很大。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除目前的16亿澳元之外,在项目进行的25年期内,还将在全面营运的每年度投入至少10亿澳元,为了减低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因此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

2008年10月20号,中信泰富发出盈利预警,首次披露持有超过百亿澳元的Accumulator,并称早在9月已经察觉其潜在风险。同时,表示中信集团同意安排15亿美元备用信贷。然而主席荣智健声称对有关投资决定不知情。接着中信泰富公布中信集团拯救方案,后者将购买中信泰富116.25亿元换股债券,并接手一批潜在亏损的澳元合约。中信集团行使换股债券,使到持有中信泰富股权从57.56%,增至70.46%。2009年3月24日,中信泰富公布2008年度业绩,净利润亏损126.62亿元,其中澳元外汇合约亏损146.32亿元。

(二)、Accumulator击倒中信泰富的外部原因

在中信泰富的杠杆外汇合约执行期间内,澳元对美元价格持续稳定在0.90以上,而且澳元被认为可能冲击美元的地位。看起来这个合约是个正确的决定,然而到了8月份,国际金融市场突变,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澳元兑美元汇率成直线下跌,美元反而升值,但是中信泰富并没有做出任何挽救措施,惨剧就此形成,遭到很大损失。此次合约金额90亿澳元,执行价格1澳元 =0.87美元,当外汇市场汇率高于执行价格之时,中信泰富可按照执行权价格每月购买澳元,但每份合约均都规定了利润上限,达到这一利润水平时,合约自动终止;当外汇市场汇率低于执行价格时,中信泰富每月将按照执行价格双倍购入澳元,汇率向下时没有自动终止协议,合约有效时间至2010年10月为止。

2008年7月中旬到8月,澳元开始持续贬值,澳元兑美元跌幅达到了10.8%。2008年9月10月,澳大利亚储备银行连续两次降息,导致澳元大幅贬值。在澳元长达3个月的跌势中,中信泰富并没有及时制止进一步的亏损。截至2008年 10月21日,中信泰富因投资外汇亏损147亿港元。澳元兑美元汇率从2000年以来一直呈单边上行趋势,即使在调整期跌幅也较小,因此当时很难预料到短短三个月内,澳元不仅跌破0.87,而且出现30%跌幅,这真的是全球经济动荡惹得祸。

(三)、中信泰富事件形成的间接原因

中信泰富实际上是被“骗了”,因为它的合约中隐含着陷阱。Accumulator一般由欧美私人银行出售给高资产客户。累股证其实是一个期权产品,发行商锁定股价的上下限,并规定在一个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以低于目前股价水平为客户提供股票。

中信泰富风险完全敞开,目标发生了错位。价低5%~10%的行使价,当股价升过现价3%~5%时,合约就自行终止。当股价跌破行使价时,投资者必须按合约继续按行使价买入股份,但有些银行会要求投资人要双倍甚至三倍的吸纳股份。 举例来说,假设中移动现价为100港元,KODA合约规定10%折让行使价,3%合约终止价,两倍杠杆,一年有效。也就是说,尽管中移动目前股价为100港元,但KODA投资者有权在今后的一年中,以90港元行使价逐月买入中移动股份。如果中移动股价升过103港元,合约就自动终止。但是如果中移动股价跌破90港元,投资者必须继续以90港元双倍吸纳股份,直至合约到期。

中信泰富选错了工具,Accumulator只是衍生产品。这样的产品在牛市来说,无疑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去年股市高峰时,不少股票特别是中资股单日暴涨的不在少数,这对于KODA投资者来说,就像“捡钱”一样,合约也经常在签约后数天甚至是当日自动终止,投资者超短线收益20%的例子不胜枚举。据统计,2007年,在香港的私人银行中,有超过七成的以KODA形式购买股票。私人银行的资金占香港散户资金一半以上,客户人数不多,但是金额庞大,而且多采用杠杆借贷。 不过,当市场越走越高,行使价也越来越高,尝到甜头的富人们开始加大筹码,他们似乎不知道风险也在悄悄倍增。在去年11月以后,港股节节败退,不少KODA挂钩的热门中资股出现三成、四成甚至五成的跌幅,KODA投资者们也只有照单全收,如果合约要求双倍吸纳,那么连续几个月的跌势对于这些富人来说真是不堪回首。

最后是因为对手欺诈 。花旗银行香港分行 、渣打银行 、汇丰银行 、德意志银行等利用他们的定价优势 ,恶意欺诈 ,在合同签订之时,中信泰富就已经完全输了。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中信泰富最大盈利5150万美元 ,但是因为定价能力不对等,签订合同时,中信泰富就已经亏了l亿美元。

(四)、中信泰富的启示

从中信泰富事件中,如何控制公司衍生金融工具投资风险成为我国监管部门和公司的急迫的课题。而对于其他套期保值公司更应给自己提出警示。

涉外企业要了解自己交易的金融衍生品的实质内容,防止被外国投资银行等衍生品中介机构忽悠。要加强风险控制,准确估计风险敞口的大小。据媒体透露,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的磁铁矿项目到2010年只需16亿澳元的投资,但在其交易

合约中,仓位最高到了90多亿澳元,风险敞口的大小极不匹配。中信泰富风险控制策略也存在问题,盲目追求杠杆交易的高利润,而忽视了其巨大风险,没有考虑到澳元贬值而设定止损金额,导致了以后的巨额亏损。在澳元长达3个月的跌势中,中信泰富并没有及时制止进一步的亏损,反应出其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严重不足。

涉外企业应选择更简单,市场竞争更充分的避险手段来对冲外汇风险。要完善内部监管。中信泰富主席在公开信中称,“集团财务董事未遵守集团风险对冲政策,在进行交易前未按照公司一贯对取得董事会主席的事先批准,超越了职权限”,“财务总监未经其应有的把关职责,没有将此等不寻常的对冲交易提请董事会主席关注”。中信泰富公司董事会对公司的重大决策缺乏监管,内部控制环节形同虚设,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约束不够,是导致其出现巨大亏损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丁洪:《中信泰富外汇衍生产品投资亏损案例分析与提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2008

[2]鲁桐:《信泰富事件暴露公司治理漏洞》,上海国瓷,2008

[3]王华兰:《新形势下我国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对策》, 生产力研究,2008 [4]朱益民:《中信泰富l86亿巨亏内幕》,上海证券报,200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