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8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BE (填字母)。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发生装置A或G,G与A相比较,其优点是 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若用F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ロ处,若木条熄火,证明巳收集满 。如果要证明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废液呈酸性,可选用的试剂是 ab (填字母)。 a.紫色石蕊溶液 b.石灰石 c.氢氧化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 e.铜 【分析】(1)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

(2)装置G与A相比较,其优点是: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ロ处,若木条熄火,证明巳收集满;如果要证明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废液呈酸性,可选用的试剂是:紫色石蕊溶液、石灰石。

【解答】解:(1)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BE;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置G与A相比较,其优点是: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ロ处,若木条熄火,证明巳收集满;如果要证明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废液呈酸性,可选用的试剂是:紫色石蕊溶液、石灰石;故答案为: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ロ处,若木条熄火,证明巳收集满;ab;

第13页(共18页)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气体的验满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9.(4分)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NaCl、NaOH、Na2CO3、Na2SO4、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少量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M,进行如图实验。

试推断:

(1)白色沉淀B是 AgCl (填化学式)。

(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NaOH、Na2SO4 。

(3)无色滤液2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Na、H、Ba (填离子符号)。

(4)通过上述实验可知还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是否存在,为进一步确定,应采用的方法是 方法一:将上述实验中的稀盐酸改成稀硝酸;

方法二:取原固体少量加足量水溶解,先加过量的稀硝酸,再加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取滤液滴加适量的AgNO3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NaCl 。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碳酸钠在溶液中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碳酸钠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氯化镁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氢氧化钠、碳酸钠在溶液中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碳酸钠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氯化镁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

M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M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M中不含碳酸钠,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不能共存,所以M中不含氯化镁,无色溶液中滴加硝酸钡会生成白色沉淀A,所以M中含有硫酸钠,无色滤液I滴加硝酸银会生成白色沉淀B,说明无色滤液I中含有氯离子,所以B是氯化银沉淀 (1)白色沉淀B是AgCl;

第14页(共18页)

+

+

2+

(2)通过推导可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NaOH、Na2SO4; (3)无色滤液2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Na、H、Ba;

(4)通过上述实验可知还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盐酸会引入氯离子,对氯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所以为进一步确定,应采用的方法是:方法一:将上述实验中的稀盐酸改成稀硝酸;

方法二:取原固体少量加足量水溶解,先加过量的稀硝酸,再加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取滤液滴加适量的AgNO3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NaCl。 故答案为:(1)AgCl; (2)NaOH、Na2SO4; (3)Na、H、Ba;

(4)方法一:将上述实验中的稀盐酸改成稀硝酸;

方法二:取原固体少量加足量水溶解,先加过量的稀硝酸,再加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取滤液滴加适量的AgNO3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NaCl。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10.(4分)为探究CuO和稀硫酸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实验,步骤如下: (1)取少量CuO粉末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粉末全部溶解,得到溶液A。

(2)向步骤(1)的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得出结论:A中溶质只有CuSO4.有同学认为该结论不合理,继续进行实验。

(3)向步骤(2)的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沉淀质量随加入NaOH溶液质量的変化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A中的溶质有 CuSO4、H2SO4 (填化学式),b~c之间的沉淀是 BaSO4、Cu(OH)2

+

+

2+

+

+

2+

②c点对应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有 NaCl或NaCl、Na2SO4或NaCl、BaCl2 (填化学式)。

③由以上实验总结出: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反应物是否过量 。

第15页(共18页)

【分析】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铜离子和氢氧化钙离子结合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解答】解:①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后和硫酸铜反应,因此A中的溶质有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和过量的硫酸;

b~c之间的沉淀是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的硫酸钡和氢氧根离子和铜离子结合生成的氢氧化铜。

故填:CuSO4、H2SO4;BaSO4、Cu(OH)2。

②c点对应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有: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氯化钡和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氯化铜恰好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硫酸钠过量时溶质是氯化钠和硫酸钠;氯化钡过量时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钡。

故填:NaCl或NaCl、Na2SO4或NaCl、BaCl2。

③由以上实验总结出: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故填:反应物是否过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计算题(共7分、请将解题过程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

11.(7分)某兴趣小组为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2g石灰石样品加入烧杯中,将120g稀盐酸平均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16页(共18页)

第三次 第四次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