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新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新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历史必修一模块

考试试卷

(高一年级1——14班使用闭卷)出题人:范青梅 审题人:张琰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 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 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C. 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D. 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候失位则天下大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中可以看出,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2.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井田制 D. 宗法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据材料中“不与古同”可以排除先秦时实行的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BCD均错误。材料中“罢侯置守”指废除分封制,罢去诸侯,实行郡县制,设置郡守,答案为A。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3.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答案】D 【解析】

科举制度是自由投考是要考试的,这样必然就会提升社会文化水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到文化水平但并不涉及到道德水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科举制度并不排除世家子弟入仕,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自由投“考”,考试、读书必然就会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4.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项,如材料所述,宋太祖之所以闷闷不乐,是因为“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此一点,也正体现了宋太祖重视史书的记载、重视后人的评说,故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

B项,由于史书为史官所撰,而史官在撰史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个人主观色彩以及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故全部真实可信表述错误。故B项错误。C项,材料主要阐述了宋太祖由于其重视史书记载而闷闷不乐的状况,对于史官与君主之间存在尖锐矛盾并没有展开论述。故C项错误。D项,材料中宋太祖闷闷不乐的原因是“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表达的是宋太祖对史书记载的惧惮,而非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时代的重史传统 5.如果当时你是雅典城邦中最支持梭伦改革的人,那么你最有可能是 A. 贵族 B. 新兴工商业者 C. 外邦人 D. 奴隶 【答案】B 【解析】

此题可用排除法。外邦人和奴隶没有雅典公民资格;梭伦改革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贵族垄断特权的局面;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新兴工商业者获得了更大的权利。故选B 6.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它 A. 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B. 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 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 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源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罗马法并未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罗马法是保护私有制而非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是罗马法的国内意义而非世界意义,“近现代西方法律的源头”才是罗马法的世界意义,而本题正是考查罗马法的世界意义,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的地位

【名师点睛】解答历史选择题,最基本的就是审清题目,这是解题的关键。尤其是题目中的限定词语,不仅规定了试题的属性,也规定了试题具体的解答要求。因而,准确把握题目中的限定词语,明确题目的时间、内容和解答限定,进而以此为突破口,排除错误项,是得出正确选项的常用方法,例如本题的“世界”法律史上就是限定的词语。

7.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

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 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 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 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 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答案】C 【解析】

孟德斯鸠的基本主张是“三权分立学说”,核心是权力的平衡与制约(按孟德斯鸠的说法,立法权归人民全体,司法权归法院,行政权归君主),即C项所述;其余三项错在“民意、道德、权利”。

【考点定位】必修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

8.华盛顿将1783年的美利坚合众国比喻为“沙粒扭成的绳子”,下列解释符合这个比喻的是

A. 联邦政府是十三州的协调机构 B. 总统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 C. 美利坚合众国实行三权分立

D. 当时的美利坚合众国是个松散的联盟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再认再现的能力。1783年的美国推行松散的邦联制,故被华盛顿喻为“沙粒扭成的绳子”,本题应排除A项,选择D项;B、C两项均开始于1787年宪法颁布后,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783年”,故排除。

9.费城制宪议会上,富兰克林曾说:“我们知道第一个总统会是个好人,可是谁知道后面会选出什么家伙来呢?”出于这种担忧,各州代表对美国政体进行的设计是 A. 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大权 B. 各州政府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拥有自治权 C.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独立平等,互相制约 D. 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我们知道第一个总统会是个好人,可是谁知道后面会选出什么家伙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