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见病1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老年人常见病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降低冠心病的发病,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1、控制血脂增高,合理膳食 防治动脉硬化的重要条件是控制热量,限制脂肪、胆固醇的摄入。饮食以清淡(蔬菜、水果)、富有蛋白质和维生素(瘦肉、鱼、豆类等)、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低盐为益,维持理想的体重。

2、控制糖尿病 糠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远比正常人高,约占糖尿病死亡原因的70%以上。由此可见糖尿病的脂肪代谢紊乱为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控制糖尿病对预防动脉硬化是至关重要的。

3、冠心病的发病与职业有关 从事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工作有紧迫感的职业易患此病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做广播操、打太极拳、练气功、打门球、园艺劳动等,可促进脂肪的代谢,降低血脂和胆固醇,促进冠状动脉的侧枝循环,改善心肌供血。 4、安排好工作和生活 老年人应保持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不要突然改变生活节奏和生活规律;防止过度疲劳;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保证睡眠充足;节制饮食;老年冠心病人不要饭后洗热水澡;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遇事豁达,与事无争,喜不极乐,悲不伤感,防止情绪过分激动。

5、戒烟 吸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损害呼吸道,还可引起心脏的病变。尤其是尼古丁和二氧化碳,可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肌的耗氧量,从而引发冠心病,因而提倡戒烟。

怎样减少心脏病发作?

大家知道,清晨6-9点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因此,要特别小心。具体做法是: 早晨醒来不要急于坐起,应在床上安静躺5-8分钟,然后侧身缓慢坐起,半分钟后,再开始穿衣服、洗漱。早饭后适当做一些体育活动,如练气功、简单的伸腰踢腿、散步等,切忌猛烈的运动和体位突然改变,因为这样可以造成心、脑血管供血不足而诱发疾病。当然,还要保持大便通畅,因为有许多心脑血管意外是发生在用力排便的时候。

中老年人应注意保持心情愉快,情绪平稳,合理安排起居,不暴饮暴食,戒烟、酒,除去一切可以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

中老年常见病防治:慢性支气管炎

诊断标准:

(1)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者。

(2)每年发病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呼吸功能测定等)者亦可诊断。

(3)能排除其他心、肺疾病(如肺结核、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等)者。

5

什么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老慢支起病多隐匿,病程较长,主要是以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反复感染为主要症状,病人因咯痰费力,故咳嗽明显,当粘痰被咯出后才感舒适。感冒或感染加重时,痰量增多,呼吸困难,有的看似很轻,可骤然转重。 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老慢支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感染;其次,物理、化学因素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如吸烟对呼吸道的刺激等;另外,过敏可以造成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在以上原因下,细菌可乘虚而人,引起急性支气管炎,如治疗不彻底,可逐渐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 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可引起哪些并发症?

老年人由于机体衰老,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降低,对外界气温、气压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为微生物入侵创造条件,因而发病率较高。如果老慢支反复发作,可引起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是支气管炎性肺炎,病人发高烧、寒战、胸疼、呼吸困难,严重的指甲、口唇发紫,有的人因抵抗力太弱,仅表现为无力、精神萎靡等;其次是阻塞性肺气肿;还可发生支气管扩张,病人大量咯粘痰,合并感染时咯脓痰,剧烈咳嗽使血管破裂而咯血。老慢支的最后结果是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得了肺心病,病人长期呼吸困难,加重右心室负担,右心室扩大、肥厚,导致心力衰竭,最后死亡。 怎样防治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

虽然老慢支是缓慢发展的,并发症也非一日可得,但危害性是很严重的,因此,预防很重要。

老慢支是由急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造成的,那么,首要的是防止和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去除可诱发的原因,如预防感冒,消除致病因素,避免接触有害气体,消除烟尘污染,戒烟,注意保暖等,增强机体抵抗力,加强体育锻炼,运动量因人而异,贵在坚持力。 抗寒能力的提高也很必要,老年人耐寒能力差,当遇到冷空气刺激时,就易发生呼吸道感染。除了用药物积极治疗外,平时注意耐寒锻炼

中老年常见病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诊断标准: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

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们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

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而二级预防做得较好的美国仅为10%。由于我国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小,脑中风病人的复发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出1倍!

6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方法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秘诀在于“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少吃食盐和心

理平衡”等。鱼油的诞生使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得到了可靠的保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当养成如下良好的生活习惯。

1、防止栓塞

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

塞,要十分注意保暖。

2、患者不宜晨练

因为睡眠时,人体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

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季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3、进补要适度

我国民间素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4、心态平衡

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5、适当运动

心脑血管患者不是不能运动,而是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冬季要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锻炼,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

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

由于长时间饮食习惯问题,饮食中脂类过多,醇类过多。同时又没有合理的运动

促进脂类醇类的代谢,导致体内脂类醇类物质逐渐增多;加上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分泌抗氧化物酶能力减低,导致体内自由基水平升高,使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后沉积在血管壁,久之使毛细血管堵塞,随着时间的推移,脂类醇类物质容易和体内游离的矿物质离子结合,形成血栓。血栓容易在血管的拐角处,或者瓶颈处堆积,钙化。同时血栓越来越多,使血管直径缩小。心脏为了保持足够的供血量,就增加血压,造成高血压疾病。如果血压过高,可能导致血管崩裂,于是产生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如果由于堵塞供血不足,即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策略

(一)合理膳食

7

1、增加纤维膳食

膳食中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见食品还有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

2、多吃鱼和鱼油 。

3、多吃豆制品

4、此外应该适当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

脂肪摄入应严格限制在每日不超过30克或占总热量的15%以下。胆固醇摄入量每日应该控制在200毫克—300毫克以下为宜。尽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品,如动物的脑子、脊髓、内脏、蛋黄、贝壳类(如:蚌)、软体类(如鱿鱼、墨鱼、鱼子)。 5、药物学家在对银杏叶的研究中十分惊喜地发现,一片小小的银杏叶,所含成分之多,药理活性之强大出人们意料,其中仅是黄酮类成分就有20多种,另有萜类、酚类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氨基酸等。

(二)科学生活

1、加强体育运动 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活动时心率以不超过170与年龄之差,

或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每周坚持活动不少于5天,持之以恒。

2、戒烟限酒 长期吸烟酗酒可干扰血脂代谢,使血脂升高。

3、避免精神紧张 情绪激动、失眠、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焦虑、抑郁,这些因素可使脂代谢紊乱。中老年人不要长期打麻将、下棋,保持心平气和,尽量少生气。

(三)尽量少服用干扰脂代谢的药物

如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利尿剂、双氢克尿塞、速尿、类固醇激素等,均可使

血脂升高。

(四)积极治疗影响血脂代谢的有关疾病

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酒精中毒、胰腺炎、红斑狼疮等,均

可干扰脂代谢。

(五)定期体检

定期做身体检查,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浓度。老年人应每年做体检一次,并要对血压、血脂、血糖进行监测,尤其在有各种刺激因素时(如情绪的变化、运动量的变化),机体往往处于应激状态更应做详细检查。

中老年常见病防治:糖尿病

诊断标准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版推荐诊断标准(即将废除) 糖尿病、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单位:mmol/l)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