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攻坚克难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凝心聚力 攻坚克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改善环境民生的压力很大;二是创模重点工程按期实现创模目标任务,时间相当紧、任务非常重;三是总量减排面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导致污染物增量刚性增加,国家要求越来越严并新增加了两项约束性指标,加之我市总量减排潜力有限,一些减排项目的实施存在不确定性等问题,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四是环保工作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现行的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应对,妥善解决。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标志着环境保护真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成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新局面的重要抓手,为从国家宏观战略层面和再生产全过程切入统筹解决环境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对于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文明共赢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环保事业迎来了空前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加速发展阶段,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按照市委三届八次全委会的工作部署,到2015年,重庆将建成特色鲜明的国家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强大的经济中心、居民有充分的幸福感、西部开放“窗口”和统筹城乡改革的“先行区”。这一宏伟目标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保护的任务更加繁重,需要我们从更高的层面、更宽的视野审视和解决我市的环境问题。

各位领导,同志们,“十二五”,是我市环境保护事业大有作为的5年。机遇与挑战共存,困难和希望同在!我们将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绩,坚持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立市,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协调总量削减、质量改善与风险防范的关系,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切实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进入“十二五”,我们提出了全市环境保护工作“12358”的总体思路,即,“坚持一个目标、抓住两条主线、突出三个重点、筑牢五项支撑、推进八大工程”,全面实现环境保护工作新的飞跃。

——坚持一个目标:就是要确保全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文明水平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改善是环境保护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赋予环境保护工作的时代重任。

——抓住两条主线:就是要服务科学发展和坚持环保为民。我们要主动将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以环境保护优化发展,大力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相融合,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我市发展的质量;环境保护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环境保护工作要在服务科学发展的同时,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解决好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改善和保障环境民生。 ——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国模,作为促进民生改善和助推“五个重庆”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市委三届八次全委会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作为市委、市政府对人民群众做出的郑重承诺,必须举全市之力确保完成。二是圆满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总量减排是国家确定的约束性指标,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三是确保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安全。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交办重庆的一项政治任务,要求重庆担负起保护

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的历史责任,加大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力度,强化环境风险防范。

——筑牢五项支撑:一是健全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健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目标责任、环保投入、公众参与等机制;二是完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体系,着力推进配套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以《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为核心的地方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切实抓好国家相关环境经济政策在重庆的贯彻实施,积极探索具有重庆特色的地方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加快推进重庆市环境标准管理体系建设;三是大力发展环境科研和环保产业,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等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示范,提升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控水平。建设重庆环保产业基地,发展壮大生态环保产业;四是系统提升环境监管能力,重点加强环境监察、监测、信息和宣传教育能力建设;五是加强环保人才与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作风优、懂业务、会管理的高素质环保队伍,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成效。 ——推进八大工程:

一是环保优化发展工程,重点实施主体功能区环境管理,制定环境经济政策,完善和落实产业环境准入政策,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二是环境质量改善工程。继续深化主城区蓝天行动,强化道路和施工扬尘污染控制、燃煤及机动车尾气控制,主城二环以内基本建成无煤区,强化空气环境质量预警,增强人工干预,确保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达到311天以上,主城区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浓

度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加强库区水污染防治、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和城乡饮用水源保护,实现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开展噪声污染综合整治,不断改善声环境质量。

三是污染物总量减排工程。按照“落实责任、增量严控、存量削减、政策引导、结构调整、工程支撑、监管保障”的思路,强力推进总量减排工作,加强总量减排三大体系建设,不断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总量减排目标任务,为“加快”和“率先”发展腾出空间。 四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点加强主城排水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加强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及收运体系建设,提高垃圾转运和处理率;所有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建成,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厂达标改造,工业园区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全部建成投运,开展污泥和渗滤液处置,提升污染治理水平。

五是环境风险防范工程。完善环境污染事故预防与处置体系,开展环境应急演练;加强重点源的预警设施建设和管理,开展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专项治理。加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特别是高危流动放射源的安全监管,强化辐射安全许可管理和废旧闲置放射源收贮,预防辐射事故的发生,确保不发生重特大辐射事故,保障辐射安全。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加大典型案件挂牌督办、责任追究和后督察力度,确保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安全。

六是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大力实施“森林重庆”建设,积极开展“绿化长江·重庆行动”,建成森林重庆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三峡库区消落区、石漠化地区和工矿采空沉陷区生态修复。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