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课件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病理课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肿大,表面光滑。切面质实,色灰红,呈鲜红牛肉状外观。镜下可见甲状腺滤泡弥漫性增生,上细胞呈柱状,并形成乳状状结构突向滤泡腔。滤泡腔较小,腔内胶质少而稀薄,靠近上边缘有成排的吸收空泡。间质血管丰富,明显充血,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并有淋巴滤泡形成。

分析题:

1、病理诊断及依据; 2、分析临床病理联系。

3、除本例外,还有哪些疾病能导致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参考答案: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毒性甲状腺肿)。依据:心悸、怕热多汗、食欲亢进,消瘦无力,体重减轻;突眼;心率增高、基础代谢率升高、T3和T4升高、摄131I率升高;病理检查所见。

2、滤泡增生→对称弥漫性肿大;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甲亢(高代谢→产热多→皮肤温暖、多汗、心输出量增加,易饿多食、体得减轻;交感神经兴奋→心悸、易激动、震颤);免疫损伤球后软组织水肿、淋巴细胞浸润及眼肌肿胀→突眼。

3、桥本甲状腺炎、单纯性甲状腺肿。 病例摘要:

患者张某,男,20岁,持续高热和腹泻8天,大便每天5-6次,偶尔有粘液,右下腹隐痛,伴食欲差、恶心、呕吐。4年前曾患血吸虫病,接受锑剂治疗,后未恢复,此后无血吸虫疫水接触。

体检:肝脏右肋下2cm,脾脏左肋下1cm,躯干背侧隐约可见3颗比米粒小,压之退色的淡红色皮疹。 血液检查:白细胞未见升高,中性粒细胞占0.7,淋巴细胞占0.30,肥达反应1:160。 大便检查:见少许白细胞及脓细胞,培养无致病菌。 分析题:

1.本例疾病的诊断是什么?依据是? 2.伤寒的病理变化是什么? 3.本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参考答案:

1.诊断:伤寒。依据:持续高热(病菌释放内毒素),肝脾肿大(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反应性增生所致,因此血中白细胞也未见明显升高。),腹痛腹泻(回肠淋巴组织病变最为显著),皮肤出现淡红色斑点(伤寒杆菌阻塞毛细血管)。

2.伤寒的病理变化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反应性增生,尤以回肠淋巴组织最为明显,其炎症性质属于急性增生性炎。巨噬细胞吞噬伤寒杆菌,受损的淋巴细胞、红细胞及坏死细胞的碎屑形成具有诊断意义的伤寒细胞,由伤寒细胞聚集形成的小结称为伤寒小结。病变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肠道病变:表现为回肠下段淋巴小结和集合淋巴小结,出现四期变化,即髓样肿胀期、坏死期、溃疡期(溃疡长轴与肠纵轴平行)、愈合期;②其它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病变:肝脾肿大,骨髓巨噬细胞增生;③其他器官变化:如带有伤寒杆菌的胆汁、心肌变性、皮肤的玫瑰疹和肌肉的蜡样变性(凝固性坏死)等。由于存在这些病理变化,因此临床出现以上症状。

3.并发症有:①肠出血肠穿孔(穿孔常引起弥漫性腹膜炎)②支气管肺炎(小儿多见,由于抵抗力下降继发细菌感染)③其他(胆囊长期排伤寒杆菌成为重要传染源,还可并发化脓性脑膜炎、肾盂肾炎等)。

病史摘要:患者,男,38岁,工人。咳嗽,消瘦1年多,加重1月入院。1年前患者出现咳嗽,多痰,数月后咳嗽加剧,并伴有大咯血约数百毫升,咯血后症状日渐加重。反复出现畏寒、低热及胸痛,至3个月前痰量明显增多,精神萎靡,体质明显减弱,并出现腹痛和间歇交替性腹泻和便秘。10年前其父因结核性脑膜炎死亡,患病期间同其父密切接触。

体格检查:体温38.5℃,呈慢性病容,消瘦苍白,两肺布满湿性啰音,腹软腹部触之柔韧。胸片可见肺部有大小不等的透亮区及结节状阴影,痰液检出抗酸杆菌。

入院后经积极抗结核治疗无效而死亡。

尸检摘要:全身苍白,消瘦,肺与胸壁广泛粘连,胸腔、腹腔内均可见大量积液,喉头粘膜及声带粗糙。两肺胸膜增厚,右上肺一厚壁空洞,直径3.5cm,两肺各叶均见散在大小不一灰黄色干酪样坏死灶。镜下见结核结节及干酪样坏死区,并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回肠下段见多处带状溃疡,镜下有结核病变。

分析题:

1、根据临床及尸检结果,请为该患者作出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 2、用病理知识,解释相应临床症状。 3、请说明各种病变的关系。

4、结合实际,请提出对这类疾病的防治方案。 参考答案:

1、结核病: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小叶性肺炎。依据:病史;咳嗽、咳痰、消瘦、咯血、胸痛、腹泻便秘;胸片、痰液检查所见;尸检结果。

2、小叶性肺炎及肺结核时炎症刺激支气管、炎症渗出→咳嗽、咳痰;全身消耗腹泻便秘→消瘦;溃疡型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腹泻便秘腹痛腹软;结核累及胸膜→胸痛;结核性胸膜炎→胸水;肠结核→腹水。肺内干酪样坏死物液化、小叶性肺炎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两肺湿性啰音。

3、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胸水;肺结核→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腹水;结核病→机体免疫力低下→小叶性肺炎。

4、隔离;抗结核治疗;对症营养。

病例摘要:

男性患者,26岁,X片发现右肺上叶3×2cm结核性空洞。 分析题:

试分析空洞形成的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同时分析体内其它器官相同性质病变可能发生的情况。 参考答案:

结核病灶中的干酪样坏死物液化后经相通的自然管道排出后,在局部就形成了空洞。 液化的干酪样坏死物可经下列途径播散引起并发症:

① 经支气管播散:空洞形成。在肺的其他部位形成新的结核病灶。也可以引起干酪样肺炎。 ② 经血道播散:可造成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其他器官的结核病如

①肾结核病可经输尿管播散:输尿管粘膜可发生溃疡和结核性肉芽肿形成,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阻塞而引起肾盂积水。膀胱粘膜三角区最先受累形成结核性溃疡,以后累及整个膀胱。膀胱肌壁受累后膀胱壁纤维化和肌层破坏致膀胱容积变小。膀胱溃疡和纤维组织增生可使对侧输尿管口狭窄或失去正常的括约肌功能,造成对侧健肾引流不畅,引起肾盂积水。

②骨结核:形成死骨, 在骨旁软组织内形成“冷脓肿”,如穿破皮肤,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

病史摘要 患儿,女性,6岁,因发热伴畏寒、呕吐、抽搐、两侧肋部疼痛3天,于1956年8月13日入院。 体格检查:急性重病容,颈项强直,瞳孔对光反射迟缓,肺呼吸音粗糙、心率快,腹壁反射、膝腱反射、凯尔尼格征(+),左肘部和左膝部有创伤、已结痂。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20.3×109/L,其中嗜中性粒细胞0.89,淋巴细胞0.07,嗜酸粒细胞0.01,单核细胞0.03。脑脊液:蛋白(+),糖(++),细胞575×106/L、其中嗜中性粒细胞0.96。尿液检查:红细胞(++),上皮细胞(+),脓细胞(+)。X线检查示双肺纹影增多。

临床诊断:乙型脑炎?脓毒血症?

入院后经抗感染、对症和支持治疗等。死亡前昏迷,呕吐6~7次,发绀,治疗无效于入院后18小时死亡。 尸检摘要 死者身高103cm;右肺230g,左肺190g,双肺散在暗红色、实变区,约0.2cm×0.3cm~2cm×2cm,光镜下见此区肺组织结构的轮廓保存,但细胞核呈固缩、或碎裂、或溶解,大量红细胞充填于肺泡腔和支气管腔内。这种病变区的中央或边缘见直径0.1cm、呈灰白色或黄白色区、光镜见组织结构破坏、代之以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并查见革兰阳性球菌;心脏90g,右心室前壁脏层心包增厚,约2cm×2cm大,呈灰白色;肝620g,表面和切面呈暗红色与淡黄*色相间,亦见多个直径0.1cm~0.3cm的黄白色、圆形或卵圆形病变,镜下见大部分肝细胞胞浆呈空泡变,卵圆形病变区肝组织结构消失为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和细胞碎片所代替;脑1470g,蛛网膜下腔有黄白色渗出物,镜下见由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和细胞碎片等构成,脑组织内散在有大小不等的软化,血管内并查见细菌性(革兰阳性球菌)栓子;左膝局部皮肤急性炎症;急性脾炎;急性扁桃体炎;肾上腺充血和出血;局限性慢性心包炎;陈旧性肺结核。

讨论

1.死者生前患有哪些疾病?其诊断依据是什么? 2.其死亡原因是什么?

3.本病例死者所患疾病是怎样发生、发展的? 参考答案: 一、病理解剖诊断: (一)脓毒血症(G+球菌)

1.化脓性脑膜炎和脑梗死 2.双肺多发性出血性梗死伴脓肿形成 3.肝多数性脓肿 4.急性脾炎 5.急性扁桃体炎 6.肾上腺充血和出血 7.左膝局部急性炎

(二)局限性慢性心包炎 (三)陈旧性肺结核。 二、死亡原因:多器官衰竭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