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B】符合“C”,并 1.有记录证实相关管理职能部门执行监管的责任。 2.缓冲区:面积不小于20m2。 3.分娩间单人单间,每间面积不小于25m2,内设有独立的洗手间;若设置为两张产床的分娩室,每张产床使用面积不少于20m2。 4.有单独的可陪产的独立分娩室。 5.产房设有独立的产科手术室,或产房有到达手术室的快速通道。 【A】符合“B”,并 相关职能部门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定期监督检查,有定期检查的结果(问题与缺陷),有持续改进的事实。 有产程中所需物品、药品、抢救包、【C】 1.有产程中所需物品、药品、抢救流程图和急救设备的管理制度。 抢救流程图和急救设备,固定位置,定期检查维护,及时补充和更换。 3.分娩室设备、急救药品齐全,满足分娩操作的需要,固定位置,定期检查维护,及时补充和更换,有定期检查维护记录。 2.配备专门抢救包(如产后出血包括宫纱、气囊填塞器具等、子痫抢救包、羊水栓塞抢救包等)、长效宫缩剂、新生儿复苏器材等。 4.相关人员熟悉本部门管理要求,熟悉药品及急救设备位置及性能。 【B】符合“C”,并 1.配备专门的仪器维修人员、维护手册。 2.科室有每月定期检查产程中所需物品、药品和急救设备的记录,对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相关职能部门(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设备科等)对问题与缺陷改进效果有评价、有记录。 3.11.4加强产程管理。分娩前应进行母婴再评估/诊断。产程中依照规范进行各项诊疗及操作并完整记录。减少孕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遇有特殊治疗及处理,应及时与本人或委托人充分沟通,并获得同意,相关内容有记录。 按照诊疗规范进行【C】 各项诊疗及操作,1.熟练掌握产前检查及正常分娩的处理技术。 减少孕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 (1)高危妊娠的筛查、诊断、处理。 (2)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及处理。 (3)产科急危重症的早期识别。 (4)各种催、引产术的技术、方法和并发症的处理。 (5)正确绘制产程图。 (6)难产的识别、紧急处理。 (7)产程中母婴监测技术:阴道检查、生命体征的检查、胎心监护、羊水异常的识别等。 (8)软产道损伤的处理技术。 (9)产科出血的预防、诊断、鉴别诊断、正确测量及估计出血量的方法、处理。 (10)心肺复苏技术。 (11)消毒和隔离技术。 (12)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技术。 (13)母乳喂养适宜技术。 (14)新生儿危险因素识别、紧急处理,新生儿复苏技术(包括气管插管)。 (15)预防艾滋病、乙肝和梅毒母婴传播技术。 2.分娩前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医师和助产人员按照制度、程序进行母婴再评估/诊断,其结果应记录在病历上。 3.用产科诊疗规范、指南及临床路径规范诊疗工作,从临床诊疗流程与病历记录的诊疗方案中证实执行力。 4.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医务人员掌握各种难产诊疗技术。 2.有各种孕产妇急危重症、高危妊娠和高危新生儿的诊疗规范,有急危重症的抢救流程。 3.产房医护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并有记录(包括新上岗人员培训和再培训)。 4.有高危评分、头盆评分及宫颈评分记录。 5.科室有月度质量监督评估的结果(问题与缺陷)及整改意见。 【A】符合“B”,并 1.有分娩镇痛技术的应用规范与产程影响的处理流程。 2.每年有至少2次关于产科诊疗规范的再培训,并有书面记录。 3.相关职能部门对质量监督评估的结果(问题与缺陷)及整改效果有评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