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近代哈尔滨城市建筑风格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浅谈近代哈尔滨城市建筑风格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哈尔滨建筑风格专项报告

哈尔滨主要有四大类型的建筑风格:第一种为折衷主义。折衷主义建筑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有丰富多样的建筑来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在十九世纪,交通的便利,考古学的进展,出版事业的发达,加上摄影技术的发明,都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掌握以往各个时代和各个地区的建筑遗产。于是出现了希腊、罗马、拜占廷、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的建筑在许多城市中纷然杂陈的局面。 折衷主义建筑在十九世纪中叶以法国最为典型,巴黎高等艺术学院是当时传播折衷主义艺术和建筑的中心。而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期,则以美国最为突出。总的来说,折衷主义建筑思潮依然是保守的,没有按照当时不断出现的新建筑材料和新建筑技术去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建筑形式。

折衷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有:巴黎歌剧院,这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的重要纪念物,剧院立面仿意大利晚期巴洛克建筑风格,并掺进了繁琐的雕饰,它对欧洲各国建筑有很大影响。哈尔滨的建筑多为折衷主义。

第二种为新艺术运动建筑。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那时,欧洲在大规模扩建、开发的城市里,耸立起一座座巨大的公寓楼和公共建筑。许多是按书本上的建筑风格样式粉饰墙体,装点门面。因此建筑物良莠不齐。 科技迅猛地发展,新型材料的出现,雇主们不再满足于建筑师仿古的建筑样式,迫使建筑师在寻找出路。这时绘画艺术领域新思潮的涌动,给建筑师们提供了创作灵感,成功的设计出既不是冒牌仿古又不是毫无传统继承的建筑风格。 他们以一种新感受对待设计和各种材料自身所具有的潜力,拉开了新艺术运动建筑的帷幕。这场新艺术运动最早是在法国兴起的。法国的新艺术运动建筑主要集中在两个城市———巴黎和南希,而在中国集中在哈尔滨这座城市。

20世纪初,哈尔滨的建筑绝大多数是俄国建筑师设计的。他们喜欢采用19世纪末开始流行欧洲的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表达了追求新奇与不受传统束缚的观念,是那个时代的情绪折射。在哈尔滨盖起的新艺术运动建筑非常之多,在世界上可以排到第三位。哈尔滨新艺术运动建筑具有自己的特点:一个特点就是建筑规模比较大,另一个特点就是持续的时间很长。无论是法国还是其它一些国家,只活跃十几年便被新兴的现代建筑风格所冲击,于是停止了。然而在哈尔滨却一直延续到1927年。

第三种为俄罗斯建筑。俄罗斯民族早先居住在森林周围,就地取材搭建居所,木材资源又取之不尽,传统建筑是以木造为主。自10世纪末接受基督教后受了拜

占庭影响开始出现石造建筑,但多用於公共建筑。然而,俄罗斯人传统的木造建筑技术仍保留下来,混用於石造建筑上。

石造建筑,形式上则是典雅大方高阔端正,这样的主建筑结构搭配多个矗立上端的半圆形顶盖。这种建筑形式最主要目的,就是一切以神为依归,塑造庄重典雅伟大高尚的气氛,让信徒心生崇敬之感。在那个多神信仰的时代,对於一般老百姓,的确有此神胜过一切的感受。

归纳下来,可以发现俄罗斯传统建筑的几个特色:从木结构发展出来的技巧,如层次叠砌架构与大斜面帐幕式尖顶,还有衍生而来的外墙民俗浮雕;另外,独立的塔形结构与堆砌成团的战盔形剖面装饰则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第四种为日式建筑。日本的典型建筑结构是以砖木结构为主的,建筑风格具有传统日风的含蓄优雅,建筑的线条结构细腻,细部精美,色调柔和,透露出浓郁的东方气息。日本建筑注重细节的设计,小巧精致而富于变化的空间是其魅力所在。日式设计风格直接受日本和式建筑影响,讲究空间的流动与分隔,流动则为一室,分隔则分几个功能空间,空间中总能让人静静地思考,禅意无穷。

日式风格特别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借用外在自然景色,为室内带来无限生机,选用材料上也特别注重自然质感,以便与大自然亲切交流,其乐融融。 一、西大直街建筑风格

1、铁路局,淡绿色花岗岩为哈市最古老的房子,平面投影是“田”字形,有地下室。属于新艺术运动风格,曲线曲向女儿墙。

2、铁路文化宫,色彩黄白,横向分为五段。凹凸随眼非均衡,但看上去却是均衡的,属于折衷主义风格。

3、哈铁工业大学属于折衷主义。位于建筑大学对面,防欧洲古典风格,横向五段,纵三段。建与解放后,下面立柱为多立克柱,上为柯林斯柱。

4、黑龙江中医研究院,原哈铁卫生学校。俄式建筑,屋顶以砖为檐像城墙,注意房屋协调。

5、黑龙江中医研究学院对面为早先哈铁职工宿舍。为俄式孤立的小平房单体。

6、哈铁工程处为日式建筑,火柴盒式,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仅有竖线条横向划分,表面光洁。

7、哈尔滨旅馆,哈尔滨国际饭店也融入其中。新艺术运动风格,外形是不规则的手风琴是,阳台横向划分(琴键),纵向(琴箱),转角部分曲线为新艺术流线特点。

8、1911年省博物馆,原为莫斯科商场。纵向立柱,建筑体量小,展览受限制。有新艺术特点,分为三部分,女儿墙窗型曲线。

9、松雷对面的小黄楼,原秋林俱乐部。挂式变幻,穹顶,阁楼为老虎窗。

10、1945年苏军进入东北后,建苏军烈士纪念碑,西式风格。

二、中央大街保护建筑风格

中央大街步行街是目前亚洲最大最长的步行街,始建于1898年,初称\中国大街\。1925年改称为沿袭至今的\中央大街\,现在发展成为哈尔滨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其中车行方石路10.8米宽。中央大街虽非哈尔滨市最长的一条街,但却是涵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有常见的起源于十五、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式,十七世纪初的巴洛克式、折衷主义,以及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建筑。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等欧式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栋。这些建筑体现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使中央大街成为一条建筑的艺术长廊。 欧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文化发展史,在中央大街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其涵盖历史的精深久远和展示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为国内少见。

1898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铁路和建设城市,来自关内及邻省的劳工大量涌入哈尔滨,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尽是荒凉低洼的草甸子,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这便是中央大街的雏形。至1900年即形成\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

由于埠头区的建立,这里俄人的铺子也多了起来,牌匾多用俄文,他们经营杂货等,所以虽称\中国大街\,但两侧多为欧式建筑,商业也多为外国人经营,犹如外国城市一般。

1924年5月,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监工,中国大街铺上了方石。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雕铸,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一块一块,精精巧巧,密密实实,光光亮亮。路铺得这样艺术,在中外建筑史上都是少见的。据说当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一个银元,一个银元够穷人吃一个月的。几百米的中国大街可谓金子铺成的路。据有关专家测定,中央大街的方石块还能磨上一二百年。

方石使得中央大街顿时显得华贵起来,当时中国大街上的外国商店、药店、饭店、旅店、酒吧、舞厅不计其数,其中道里秋林分公司、马迭尔旅馆在整个远东地区也颇有名气。在这条哈尔滨最时髦的街上,俄国的毛皮、英国的呢绒、法国的香水、德国的药品、日本的棉布、美国的洋油、瑞士的钟表、爪哇的砂糖、印度的麻袋,以及各国干鲜果品均有出售,不亚于一个国际商品博览会。 1925年7月,中国大街正式改称\中央大街\。现在的中央大街,仍保持原光滑的方块花岗石铺砌的路面。街道两侧商业、饮食服务网点近200家,形成了门类齐全、服务较为完备的商服中心,特别是近年来,各商家纷纷重新装饰门面,贴金镶银,张灯结彩,把中央大街打扮得更加富丽堂皇,成为哈尔滨最著名的最富特色的商业一条街。1997年,哈尔滨市政府把中央大街定为步行街。

中央大街步行街区就是全国第一个开放式、公益型建筑艺术博物馆,被称作“汇百年建筑风格聚世界艺术精华”的中央大街建筑艺术博物馆。中央大街及辅街的保护建筑、历史建筑和特色建筑为天然展品,对游人开放。中央大街建筑艺术博物馆现有欧式、仿欧式建筑75栋,各类保护建筑36栋,其中中央大街主街17栋。汇集了欧洲15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风格,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18世纪的折衷主义风格和19世纪的新艺术运动风格等在西方建筑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流派。这些流派集中涵盖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百年精华,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看,在西方也需要数百年才能形成的建筑风格,在中央大街却仅仅用了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就形成了,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没有到过中央大街,就不能说来过哈尔滨”。这就是中外游客对哈尔滨中央大街的评价。中央大街的确是来哈尔滨旅游观光者必到之地。百年积淀的文化底蕴、独具特色的欧陆风情、经久不衰的传奇故事、流光溢彩的迷人夜色,构成人们心中浪漫、时尚、典雅、高贵的中央大街,也成了哈尔滨人心中永远迷恋的情结。以下为几栋中央大街保护建筑。

1、哈尔滨教育局,原为法国万国储金会,建于1925年。砖混结构,仿古典主义风格。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