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思主义哲学笔记全集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马可思主义哲学笔记全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

第四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性和实践基础 一、人与自然关系社会性的基本含义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真正关系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因为人的实践活动是在人与人形成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因此,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具有社会性。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具体社会性

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性通过具体的社会形式表现出来,即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性是在具体的、特定的社会形态下存在和发展的,也就是说,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不同的社会形式。对此,马克思具有经典性的论述。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状况,马克思把社会形态分为三种: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和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1)人的依赖性社会,即前资本主义社会。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依赖人群共同体)。此种社会形态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共同特征是:自然经济占优势,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很低,人征服自然的能力弱小,表现为人对自然的直接同一和人对自然的盲目崇拜,人几乎是自然界的奴隶。

(2)物的依赖性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此种社会形态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特征是:人对自然的普遍征服和自然对人的普遍有用性,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社会关系上的异化和物化。

异化,从它的一般的哲学含义是指主体(人)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客体),而这个客体又成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转过来反对主体自身。

“物化”是指商品的交换价值把“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转换成“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3)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中,联合起来的全面发展的个人,以对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为前提,以先进的技术设备为手段,按照共同制定的计划合理地支配和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与和谐发展。 复 习

5

1.实践、实践的本质、实践的基本形式

2.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3.人类是通过哪些方式来认识和改造自然的?

4.结合当代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特征,说明应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5.说明地理环境对社会的影响作用。 6.怎样理解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概念 ? 7.说明人与自然关系的具体社会性的表现。

第二章世界的存在方式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不同哲学派别对世界统一性的回答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世界上存在着千姿百态的事物和现象,那么,在这些复杂多样的事物和现象中,有没有一个统一的基础,有没有共同的本原,这就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1.反本质论 2.二元论

3.神定秩序论

4.精神(观念)创设论 5.具体形态说 6.结构层次说 7.客观实在说 不同观点归纳:

1. 肯定(3-7)与否定(1-2)的区别

2. 在一元论的基础上,有唯物主义一元论(5-7)和唯心主义一元论(3-4)的区别

3. 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有旧唯物主义(5-6)和辩证唯物主义(7)的区别 二、世界的物质性在于其客观性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物质概念的内涵和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1.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6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2.坚持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我们从事一切实际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运动: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3.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形式 二、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方面属性。

1. 相对静止:也叫静止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 ①是指一事物相对于其它事物没有发生位臵的变化。 ②是指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2.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①认识相对静止,才能认识运动。

②认识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 ③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不同事物。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①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 割裂二者辩证关系,会陷入形而上学或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一、时间和空间的含义及其特性

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一维性。

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是指物体的位臵、规模和体积。特点:三维性。

二、时间、空间与物质

时空与物质关系上的不同观点:

1.分离论:把空间和时间与物质割裂开来,认为空间、时间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是一种与物质无关的空洞形式。

2.主体论:把时间和空间看成是精神、观念和意识的产物,否认时间、空间的客观实在性。

3.统一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时间和空间与物质不可分。 (1)物质运动离不开时空 (2)时空离不开物质运动

第四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一、意识的起源

⒈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产生大致经过了几个阶段:

无机物的反应特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7

类人猿意识的萌芽——人类意识的产生。 2.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二、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人的意识具有社会性 三、意识对存在的反作用

意识的反作用即意识能动性:人能动地认识世界、把握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

1.意识反映客观物质世界是主动的,具有选择性和创造性 2.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现实对象性 3.人的意识活动具有高度的自控性 四、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人工智能是指用机械和电子装臵来模拟和代替人类的某些智能,也称为“模拟智能”。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对人的思维的过程的模拟,是人的智能的物化。 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本质区别: 人工智能不具备人的全部意识形式,人工智能永远不可能具有人的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

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

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

智能计算机等智能机器同人脑相比,局部超出,整体不及。 复习题

1.简述列宁物质概念的内涵和意义。

2.把握物质、运动、静止、时间、空间等概念。 3.怎样理解时空与物质的关系? 4.怎样理解相对静止的意义?

5.怎样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6.简述意识的产生、本质和功能。

7.简述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本质区别。

第三章 世界的辩证图景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一、联系的含义:

事物、现象、过程之间以及它们内部诸要素、成分、阶段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二、联系的特点

1.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本性,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是主观臆想的产物,也不是某种神秘精神的体现。

2.联系的普遍性:不仅一切事物内部和事物与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而且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现象和过程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