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思主义哲学笔记全集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马可思主义哲学笔记全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马哲笔记2010

第一章实践基础上人、自然、社会的统一

第一节 实践及其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一、实践概念的规定

实践本身包含有一种矛盾性的本质: 一方面,实践是一种现实的、感性的客观活动。

实践:是一种表现出历史主体主观能动性的真正现实的、感性的客观活动。

二、实践的基本特征

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实践的结果都是物质的。可感知的。

2.主观能动性:实践过程贯穿了人的自觉的目的和意志,使客观世界按照人的要求和目的得到改造。

3.社会历史性: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三、实践的基本形式

1.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通过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存在方式,生产满足人类生活物质需要的资料。

2.处理社会关系、变革社会的实践:维护和巩固有利于生产发展的社会关系,调整或改变不适合生产发展的社会关系,改造社会。 3.科学实验活动:科学上为阐明某

一现象、揭示其客观规律而创造特定的条件,以便观察它的变化和结果的过程。

四、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1.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本体论就是论本体与其派生物(精神)之间的关系,即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2.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自然分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

3.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基础,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

4.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人对自然的依赖性 1.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劳动: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现实基础 劳动在人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具有决定性意义:

(1)劳动使类人猿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的手; (2)劳动创造了人脑;推动了语言和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3)劳动形成了人类的社会关系。 人类劳动的根本标志是制造工具。

3.自然概念的层次性及自然对社会的影响 自然概念有以下三个层次不同的含义 (1)作为一切存在物总和即物质的自然 (2)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自然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诸种自然条件的总和,由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构成。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 第一,人类生存依赖着地理环境 其一,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场所。

其二,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 第二,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作用

其一,地理环境通过影响生产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社会的发展。

其二,地理环境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

第三,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第四,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 (3)作为人类活动要素的自然

从人类劳动过程来说,劳动过程包含劳动者自身的自然和人身外的自然(即自然环境)。

二、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

2

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式

1.人掌握自然的实践方式(改造世界)

人按照自己的需要、目的、观念、思想去改造外部自然界,使外部自然界适合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是最基本的方式,是其他方式的前提和基础。

2.人掌握自然的理论认识方式(认识世界)

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人掌握自然的精神方式,是人们认识、反映、再现自然客体的过程。

不同于实践方式:(1)实践方式是改造自然的物质过程,理论认识方式是主观的精神活动;(2)实践方式直接改变对象,理论认识方式只在思维中反映和再现;(3)实践方式使用物质手段,以工具系统为中介,理论认识方式使用概念体系,以语言系统为中介。

3.人掌握自然的实践精神方式(直接指导实践)

是介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中间环节,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以方针、政策、路线、纲领、战略战术、计划方案、设计蓝图、目的要求、模拟图形等形式出现。也被称为实践观念。

4.人掌握自然的价值方式(渗透于以上各关系中)

价值:客体对主体的效用和意义,反映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而不是实体范畴。

三、人与自然共同进化 1.生态系统和环境问题

生态系统即生物和它们生活的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是每一个生态系统都是一个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系统。

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平衡的破坏,从而对人类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被称为环境问题。

当代环境问题:空气污染严重、世界性水源等能源危机、森林毁灭、物种减少、臭氧层变薄等

2.当代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特征

(1)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范围的扩大化:陆地、太空、海洋 (2)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形式的复杂化:生产的科学化、自动化 (3)人对自然支配作用的强化:智能工具的应用、人自身素质

3

的提高

(4)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性质的深化:指人以一种全面的态度对待自然界,以科学、道德、审美相统一的全面尺度对待自然界,而非片面强调对自然的攫取。 第三节 人与社会的关系 一、现实的人及其与社会的统一 1.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概念

(1)现实的人指的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人。 (3)人的本质:是具体的,由社会决定的。

马克思:现实的人是指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着实践活动的活生生的、特殊的个人。 2.人与社会的统一

(1)人的出现与社会的产生是一致的

(2)人的活动与社会结构及其变化发展是统一的。 (3)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一致的,一致的基础是实践。 (4)社会的解放和个人的解放是一致的

二、历史过程的主体和客体(实践的主体与客体)

1.历史主体: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的发动者、承担者。主体形式有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人类主体。 2.历史客体:主体实践活动所现实指向的对象。客体的形式有自然形式的客体、社会形式的客体、精神形式的客体 三、环境创造人和人创造环境

人是历史主体,环境是历史客体,因此,人创造环境和环境创造人实际上就是实践活动过程中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过程。

主体客体化:就是主体因素通过实践活动向客体的渗透和转化。(主体对象化:人通过实践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即人向环境、主体向客体的运动。)

客体主体化:是指客体因素向主体的渗透和转化。(客体非对象化: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的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

4

(2)现实的人也是政治活动和精神活动的承担者。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