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和联系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和联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景是欧美工商企业组织的迅速发展。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形成了相对严密的理论体系,管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形成了相对松散的理论体系。

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一是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一书把经济学发展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并将经济学研究领域从流通过程推进到生产过程。二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马歇尔建立起了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相当完整的经济学体系。三是“凯恩斯革命”。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否定了市场自动调节机制,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并对当时的国家经济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四是新经济自由主义流派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的经济“滞胀”局面使凯恩斯主义理论陷于困境,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学派提出新的理论,他们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张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来稳定经济。

管理学的三次革命。一是建立在“物本主义”基础上的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主张运用科学管理替代经验管理。社会学家韦伯提出了官僚制组织理论,主张非人格化的管理。二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基础上的行为科学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梅奥参与的“霍桑实验”,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三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产生了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影响因素不仅与组织内部的人和物有关,而且还与组织环境有关。

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轨迹建立在否定前人的基础之上,这是因为“经济人”的假设决定了只能有一套理论能准确解释社会经济现实。随着经济形势不断变化,旧的经济理论不能解释新现象,那么必然会被新的经济理论所替代。为了证明旧理论的错误,新理论的正确,每一阶段的经济学理论逻辑结构都非常严密,因而经济学理论体系非常完整。而管理学理论发展的轨迹建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之上,这是因为管理学每一种新的人性假设被挖掘出来并没有与前一种人性假设发生冲突,而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也因此管理学从各种不同的人性出发发现了各种各不相同的但又合情合理的管理方法和理论,这就导致了管理学的理论体系比较松散。

由以上分析可知,经济学与管理学作为不同的系统,分别由六个组成要素来构成。设y为学科系统,则学科系统可表示为:

在空间解析几何的向量坐标中,六个不同类的赋值分别确定了经济学与管理学所处的不同位置和状态。经济学与管理学作为两个不同的向量,大小不同,方向不同,起点不一,因此经济学与管理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正因为经济学与管理学存在诸多不同之处,从而为其互补性创造了条件。经济学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重理论轻实践而出现了经济理论空洞的形式主义,这一现象已经使经济理论与现实严重脱离。那么经济学需要借助管理学对社会组织实践的广泛深入探索以重拾古典经济学实用主义的精神。而管理学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重实践轻理论,对各种具体情景下管理实践的分析和解释最终形成了管理理论丛林现象,这一现象使纷繁芜杂的理论无法指导一般管理实践。那么管理学需要借助经济学系统的理论和话语来进行重构,形成统一、系统的理论。 二、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的联系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学科精神是一致的,都是以资源的经济效率和节约为研究宗旨,这一共同点为两门学科的紧密联系创造了必然性。

经济学与管理学在独立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管理学诞生后两者互为补充,依存度越来越高。在相互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中共同发展,经济学借助管理学对实践的研究实现了“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管理科学在利用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对人类实践活动进行更为精确、更具逻辑性的解析。图1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图1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联系内容和方式 (一)经济学是管理学最主要的理论基础

经济学是管理学中各类决策的出发点和依托。管理学研究用到的学科理论基础很多,比如数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而经济学是最主要的基础。经济学是管理学的基础科学,在发展的过程中管理理论都是以经济学为基础的,都受到特定时期经济思想的影响和制约,尤其是该时期主流经济学理论的影响。 科学管理理论作为管理理论的滥觞,它以“经济人”假设和分工作为管理的理论背景,以追求效率作为管理目标。这些都深受18世纪末亚当·斯密分工理论的影响。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先提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分工可以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科学管理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提出了“如何进行分工”的理论,即科学管理理论:雇主与员工各负其责,在分工产生的各道工序中用科学的方法替代经验的方法以提高劳动效率。同时,以“经济人”假设来推导出运用工资激励员工的方法。战略管理的思想源自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是失灵的,“看不见的手”并不能有效调节社会资源的使用。从而提出寻找新的社会力量来弥补市场失灵,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调控作用被发掘出来。战略管理首先从干预企业活动的外部力量中来寻求管理的基本规律,以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尤其是来自于政府的全方位的干预,成为这个时期管理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战略管理在60年代以后发生了变化,经济自由主义再度复兴,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政府失灵的观点,主张把自由市场机制和自由企业制度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工具。战略管理把注意力从外部环境转向核心竞争力,提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的源泉。人本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新理念。这些理论来自于经济学对人力资源的研究。舒尔茨以劳动力的异质化假定为突破口,用人力资源理论解释了以索洛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不能解释的经济增长之谜。罗默在人力资源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人力资源和新知识作为新增要素内生化,强调专业化的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可以产生递增收益,最终使总的规模收益递增,而且由于知识增长的无限性和累积性,便合理解释了经济增长的无限性以及生产率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积累间相互推动的良性循环。

(二)经济学为管理学提供分析方法

经济学为管理学提供多种分析方法,如费用效益分析法等,这种分析方法要求对特定费用与效益进行比较,旨在优化行为,以最低限度的支薪获得最大限度的收入,这就是管理学的“经济原则”。该原则与相应的分析方法的使用范围远远超过了经济活动,几乎扩及人类的一切非经济活动,包括管理活动在内。管理学中的价值工程就是上述经济分析法的一种发展和具体化。价值工程通过对决策过程和实施方案的管理,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功能分析,用最小的成本,可靠的实现必要功能,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又如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统计学、数学的综合统一体,已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管理科学的分析当中。

(三)管理学对于经济学的实用化起着巨大作用经济学只有通过管理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应用研究促成了公共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理论。经济学中的需求和供给分析、定价和市场分析被广泛地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去。宏观经济学中政策建议通过政府管理来体现其实用价值,微观经济学理论通过企业管理来为企业创造价值,这些都是经济学实用化的结果。 (四)管理学为经济学向其他学科领域的拓展起了桥梁作用 管理学的发展以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管理学在知识网络体系中的学科之间构建通路,为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沟通提供了基础条件。管理学在哲学的基础上与其他各学科之间构成了轮型沟通的拓扑结构网络。经济学在心理学、数学等学科的原有基础上通过管理学与数理科学、化学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六个学科大类建立了广泛密切的联系。如经济学通过科技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涉足数理科学中的物理学、天文学和力学,通过医疗卫生管理、农林经济管理与环境管理涉足生命科学中生物学、农业科学和医学。通过资源管理、减灾管理和区域发展管理涉足地球科学中的地理学、海洋学、地质学和大气学。

(五)管理学的发展是对经济学研究成果的检验

管理学对经济学理论的应用就是一个对经济理论进行检验的过程。如凯恩斯主义理论就是政府经济管理的理论依据,政府通过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但这一理论成果经过管理实践的检验,结果出现了经济滞涨,说明该理论存在着缺陷,政府也存在失灵问题。因此管理学的实践能够不断检验经济学理论,不断推进经济学的发展。

三、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

从发展历史来看,经济学与管理学各自为了适应社会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创新。为实现研究目标,其基本理论的发展过程的三步曲是严格假定,不断放松假设,逼近现实。它们对资源使用现实问题的不断探索使两个学科的紧密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的内在互补性和相互向对方领域渗透的趋势为两门学科之间的联系创造了有利条件,两门学科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将更进一步提高,从而增强了实现各自研究目标的实力。 (一)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的内在互补性

两门学科在研究目的中有一个共同之处:对资源使用的关注。这就为它们的紧密关系创造了条件。

由(1)式和(2)式可运用公式表述如下:

那么这两种解释力由于来源的互补性也具有相应的互补性。据此可以得出以下管理学与经济学解释力矩阵图(见表1)。 表1 解释力借鉴矩阵

根据纳什均衡理论,矩阵中的纳什均衡解为(α+β,β+α),即(借鉴,借鉴),它是本博弈的最优解,表明实现了帕累托改进,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解释力都得到增强。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联系因为解释力强大的互补性将变得更为紧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社会和组织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社会环境的承载力是非常有限的,组织对争夺各种资源的竞争更为激烈,资源对于社会和组织而言显得越来越重要。因而经济学与管理学对资源利用的关注度会明

显增加,这种解释力优势互补的关系会变得更加突出。由此可设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互补性关系为:

(二)经济学与管理学向对方研究领域渗透的趋势

传统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领域的分界线是很明显的。近年来,经济学与管理学相互渗透与借鉴,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化,以致出现了经济管理学和管理经济学(见图2)。这是经济学与管理学对热点问题的共同关注所引起的。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加里·贝克尔为典型代表的经济学家们认为经济学本质上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对人类追求利益和效用最大化的研究成果适用于一切人类的理性行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对经济学本质的认识,经济学发起了向其他学科领域进行拓展的行动。其中经济学对管理学研究领域的渗透体现在对组织内部管理行为细节的进一步探索。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对组织结构的经济分析,交易费用理论就是经济学深入组织内部研究组织结构选择的理论基础。二是对组织政治行为进行经济分析。公共选择理论就是经济学深入研究政府组织政治行为的理论基础。三是对组织内部个体行为选择的经济分析。博弈论就是经济学研究组织内外个体经济行为选择的理论基础。四是对组织文化现象进行经济分析。制度经济学对组织治理制度和制度环境的研究为组织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些关于企业内部的经济分析、结构分析和制度分析的研究,一直被认为是属于管理学的研究领域。

图2相互渗透对方研究领域 另一方面,管理学对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渗透体现在对组织整体经济行为的外延和内涵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学对战略管理的研究突破了组织局部问题研究的界限,开始对组织之间和组织环境进行整体的研究。建立在分工理论基础之上的战略联盟、流程再造和学习性组织理论的提出都显示着管理学开始关注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二是管理学谋求对管理行为背后动机的深入研究,这通常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领域。管理学运用博弈论研究厂商组织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研究厂商组织的投资风险问题,运用产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研究厂商组织内部的激励问题。

随着学科发展的相互借鉴与渗透,经济学与管理学越来越密不可分。由此可设经济学与管理学向对方研究领域渗透的关系为:

由此可知:y对于t是递增函数,即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重要。 总之,由于以上原因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是两者之间因为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形成了诸多区别是不可抹杀的。它们之间紧密的联系也是为了更好的独立发展,而不是被对方同化或融合为一体。因此,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在研究共同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时要从研究的目的上去把握方向,履行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各自不同的责任,这样经济学与管理学才能沿着自身的轨迹不断发展和创新。 注释:

①赵雪章编:《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全集》,1页,北京,长安出版社,2006。

②[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文版,上册,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③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文版,上册,10页,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④曼昆:《经济学原理》,中文版,上册,4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⑤斯蒂芬·P.罗宾斯等:《管理学》,中文版,6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武博,河海大学商学院,南京 210098 严旭,孝感学院,孝感 430000

陈晓文,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青岛

266071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