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20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耽于博戏、酒色无异。 23. B 24. C

25. 本文从评论梁元帝错判读书之罪的史实写起,分析梁元帝固然好读书、破万卷,然而读书不当,舍本逐末。然后由元帝的不善读书联系到宋元儒者的不善读书,指出其同样不究微言大义,沉迷雕虫小技,于身心、伦理、政教无益,有误人子弟、误人国家之害。从个别到一般,从历史到现实,探究了读书与成材、治国的关系,使不善读书的危害更凸显其普遍性,立意深远,耐人寻味,堪称警策之语。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首先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从修辞、用词、描写手法、写作方法、语言风格等角度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最后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分析句子在表情达意或突出主旨上的作用。 划线句的意思是:元帝被叛贼挟持,国家面临灭亡的危机,而元帝早晚苦读,乐此不疲,正义不能伸张,时机不能把握,那和沉迷于赌博、喝酒、美色,又有什么不同呢?句中用了比喻(宗社垂丝于割裂)、对偶(君父悬命于逆贼,宗社垂丝于割裂)、反问(又何以异哉)的修辞手法以及对比(君父悬命于逆贼,宗社垂丝于割裂,而晨览夕披,疲役于此)的写作手法,答题时至少要涉及两个角度,每个角度都要从“手法”入手,结合举例具体阐述梁元帝的特点、作者表达的感情及表达效果。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虚词含义及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考生应先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句意,把握语气,然后根据虚词的用法以及句中的位置进行选择。

根据上下文,可知此句句意是:人心一有沉迷依赖的东西,圣贤的训典就足以禁锢志气,专在文字上咬文嚼字下功夫,得到了小知识而忘了大道理。

根据方框处上下句的内容,套用关联词“一(旦)……就”,可判断为“条件”关系。

选项中的“则”表示前后两事时间相距很近,有因果、条件关系,相当于“即”“便”,虽然“而”作为连词,可表条件关系,它和“则”的区别在于“则”更加强调了必然关系,通读全文可发现作者强调“玩物”必“丧志”,所以此处用“则”更恰当。 故选B。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学生首先通读全文,重点读与选项内容相关的段落,进而分析内容,提炼重要信息,然后与选项内容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判断正误。 文章开头,从梁元帝把亡国归咎于读书谈起。读书当然决不是梁元帝亡国主要原因,然而梁元帝不善读书,只是沉迷于从百家小道之书中寻典检事,以作矜奇炫博之资,又确实是他怠荒政事,终至亡国的原因之一。一般读者只责备元帝不悔其不仁,而归咎于读书。惟卓识之人指出元帝之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

“非读书之故”一句不可少,如果少了这一句,把元帝亡国完全归咎于读书,那观点就太片面了。但作者要阐述的观点是“未尝非读书之故”,所以下文撇开众人所同的“非读书之故”一句,专就“未尝非读书之故”加以论述,可见作者行文之严密。

A项,“肯定‘读书万卷’的价值”错误,举元帝之例是为了批判“以搜索骈俪,攒集影迹”的读书方式。 B项,“指出元帝所标榜的‘读书万卷’的夸张不实”错误,作者针对的不是“读书万卷”而是“不善读书”。

D项,“剖析元帝之过”错误,作者并不是要剖析元帝的错误,而是论证不善读书可以亡身误国的观点。 故选C。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语言艺术的能力。首先理解题干要求,然后筛选相关内容,围绕要求进行分析。

“题小而旨意宏深”指文章讨论的主题虽小,阐发的意义却宏大渊深,影响深远。所以首先概括出文章的主题,从第一段梁元帝不善读书是亡国的原因之一的分析中可知,本文探讨的主题是读书不当的危害。然后分析其“旨意宏深”,第二段由元帝的不善读书联系到宋元儒者的不善读书,直接指出对身心、伦理、政教无益,更有误人子弟、误人国家之害。从个人到普遍,从历史到针对现实,凸显了不善读书可以亡身误国的巨大危害,意义宏大,影响深远。 参考译文:

江陵沦陷,元帝烧掉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有人问他为什么要焚书,元帝回答:“我读书万卷,还落得今天的下场,所以把书烧了。”有厌恶元帝不悔恨自己治国不仁,却归罪于读书的人说:“书哪里对不起元帝呢?”这不是懂得读书的人所说的言论。元帝自取灭亡,固然不是因为读书的缘故,但也未尝不是因为读书所导致的。拿元帝所著述的文章来看,收集华丽的史料典故,用来夸耀自己的博学,认为自己是读破万卷书,才有今日的成就。而当时,元帝被叛贼挟持,国家面临灭亡的危机,而元帝早晚苦读,乐此不疲,正义不能伸张,时机不能把握,那和沉迷于赌博、喝酒、美色,又有什么不同呢?人心一有沉迷依赖的东西,圣贤的训典就足以禁锢志气,专在文字上咬文嚼字下功夫,得到了小知识而忘了大道理,被文章典故迷惑而遗漏了隐微却又寓含精义的言论,这就是“大惑不解”者的借口,况且是百家小道,那些卖弄文字的小技巧呢?

唉!难道只是元帝的不仁,而读书真会导致荒淫吗?宋末元胡的世代,名义上是读书人,数《五经》《论语》《孟子》总共有多少字句,辨别章句的雕琢与声律的和谐,整日吃饱没事干的,只辛辛苦苦作一些无益的文字校勘订正,而所写的文章,精工于结构排偶,对身心有何益处呢?对人伦事理有何用呢?对政教有什么好处呢?不得志时,以此教人,则禁锢限制他人子弟智慧的发展,得志做官时,以此执政,则误了别人的国家,这和元帝在敌兵已攻到城下时还讲《老子》有什么区别呢?所以程子斥责谢上蔡沉迷于无关道理的事物,丧失了求道的志向,有沉迷的事物,就没有不丧失志气的。

三、写作(70分)

26.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往往希望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到生命的意义,然而有时,这种追寻会变成廉价的自我感动。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想法。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

不止于抬头仰望

在毛姆笔下的《月亮与六便士》中记叙了这样一个场景: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大街上,他却抬头看见了空中的月亮。这正是当下人们的一种写照,为了生活奔波奋斗的人们渴望在忙碌的平凡日常生活中,也抬头,望向头顶灿烂星空,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存在的价值。

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在疫情之下,医护人员们在他们平凡的治疗岗位上,不辞辛劳地救助患者;忙碌的白领上班族们总希望在平凡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他们均在追寻生命的意义,或是为他人贡献自我微薄之力,带来治愈陪伴,或是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丰富内心,寻得存在的意义,这些都是他们生命的意义。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下,人们不再满足于基本需求而开始追寻马斯洛提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生命意义。与此同时,随着时代变迁、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而独立的存在,自我存在意义的觉醒,便得人们渴望在平凡中寻得独属于自己的不平凡之处,自己的生命的意义,从而为社会、自我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这样积极而正面的追寻中,人之个体得到了精神灵魂的提升,不再为世事迷茫,社会也因此更加和谐,迸发着生命的朝气。然而,有时,这种追寻会变成廉价的自我感动,这又是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从表层来看,许多人所谓的“追寻生命价值”仍只停留于“希望”阶段,不愿付出实际行动,只是自我催眠,甚至自我麻痹式也作为一句口头禅,最终这“不实的追求”也只能是自我感动罢了。与此同时,“追寻生命意义”逐渐异化成了一种人生的标语,所谓的“生命的意义”不过是许多人用来证明自己似乎并不是芸芸众生中庸庸碌碌的一员罢了。

然而,也有许多人真真切切地付出努力去追寻生命的意义,却仍觅不得,只能被这“溯洄从之”的辛苦过程所感动,这又是为什么呢?

不可否认的是,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确实能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像前文所说的医护人员贡献社会等等,但这样的价值是否等于“生命的意义”?显然,生命的意义是更高层次的。那么,问题便出在了“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之中。叔本华曾言:“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在平凡生活中我们难觅真正的孤独去自省去审视,去挖掘生而为人的本质意义。正如木心从事着安稳而平凡的教师工作时,便毅然辞去,并认为“这样平凡的生活对我的思想、创作无益。”可见寻找生命的意义,我们需要跳脱“平凡的日常”

的束缚。

值得一提的是,“追寻生命意义”的想法已是人们思想境界上的一大进步提升,这是真正“觅得”的前提与基础。反观当下,佛系文化、丧文化的风靡,人们沉溺于自我欺骗,又怎能追寻得到生命的意义,连自我感动的资本都没有。

因此,让我们抬头望向月亮,觅得自己的孤独,找到生命的意义! 【解析】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分析、整合、写作的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套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做到准确,并力求深刻、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为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

材料中前半句话讲述了“人们希望从平凡的生活中追寻生命的意义”,后半句来了转折,强调“这种追寻可能会变成廉价的自我感动”。生命的意义即生命的价值,自我感动即自我认可、自我满足。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是一种探索,是一种不甘平庸的表现。可生命的意义,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找到的。平凡依旧平凡,日常依旧属于日常,生活很难有奇迹发生。

那么,为什么在平凡生活中追寻生命的意义有时会变成廉价的自我感动呢?也许是因为“羊群效应”,大家在还没有明确目标时就进行了盲目地跟风;也许是缺乏来自外界的认同,只好卑微地自我感动;也许是一辈子活在他人构设好的框架规则中,并将这种规则潜移默化为自己的准则,以为这就是生命的意义;也许是虚荣心作祟,把这种“高大上”的追寻变成了一种附庸风雅;也许是将这种追寻只停留在了“希望”阶段,成为一句自我催眠的口头禅;也许是出于“找到人生意义我便成功”的功利心态,最后发现难以在短期内寻到,只能把追寻的过程变为自我感动聊以自慰……

既然有“自我感动”,自然也会有“他人认可”,在平凡生活价值的语境下,还可以探讨自我认可与他人认可的矛盾。面对矛盾的探讨,最拙劣的观点是“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等于什么都没说。材料中,命题人已经提出自我感动是廉价的,廉价是相对于高价而言的,也就是说需要找对象去比较,得出哪种追寻生命意义的方式更有价值。

所以,对待材料中提出的观点,考生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引申、补充。而且“平凡”“生命意义”“廉价”“自我感动”都有很大的界定空间,关键要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 参考立意:

跳出他人设定的框架,感动的才不会只有自己;坚持内心的声音,生命自有其价值;随心而行、无问西东,生命的意义自在心中;不平凡亦可源自平凡;个人的平凡生活需要社会中更多人的认可才会有更高的价值等等。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