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精心整理

外汇投机: 是指根据对汇率变动的预期,有意保持某种外汇的多头或空头,希望从汇率变动中赚取利润的行为。

四、概念:套期保值、投机、抛补套利

套期保值:通过买入和卖出等值的远期外汇,轧平外汇头寸来保值的一种外汇业务。

投机:投机者预期到未来的即期汇率与现在的远期汇率之间差异时,为赚取投机利润,看涨买进,看跌卖出的行为。

套利:是指在两种货币资金短期利率出现差异的情况下,将资金从低利率货币兑换称高利率货币,以赚取利差的外汇的交易行为。

六、套汇 :指利用不同外汇市场的汇率差异,通过买进和卖出,赚取汇率差价的行为。分为直接套汇和间接套汇。 直接套汇是利用两个外汇市场上汇率的差异,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行为。 间接套汇是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外汇市场上汇率的差异,转移资金,赚取汇率差价的行为。 七、外汇管制及外汇管制措施 外汇管制:一国政府为防止资金外流或流入,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授权有关货币当局对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 外汇管制措施 贸易外汇管制 非贸易外汇管制 资本流动管制 汇率管制 第9 章 汇率决定理论 一、 一价定律: 即在自由贸易和不考虑运输成本等交易费用的情况下,同一种可贸易商品在各国以同种货币表示的价格应该是相等的,这意味着: 因此汇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之比。 可贸易品是指通过套利活动,区域间价格差异可以消除的商品。 二、铸币平价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金本铸币位制下,各国每单位货币都规定了一定的含金量,因此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就取决于各国货币所包含的含金量. 三、国际收支学说的主要内容

国际收支学说是从国际收支角度分析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

国际收支学说的基本原理:从国际收支平衡表来看,一国的逆差即是反映了该国对于其他国家的债务,而顺差则表明该国对于他国的债权 。因此,当一国贸易顺差,将导致对本国货币需求的上升,本币币值将上涨;反之,本币币值下跌 各变量对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影响

(1)国民收入:国内收入增加将导致进口需求增加,国外收入下降将导致出口需求下降,导致经常帐户的恶化,本币贬值。反之,经常帐户好转,本币升值。

(2)价格水平: 国内相对于国外价格水平上升将导致出口下降进口上升,导致经常帐户恶化,本币贬值。反之,经常帐户好转,本币升值。

精心整理

(3)利率的变动:本国利率非预期的提高引起资金向本国的短期流入,导致本币的升值。反之,外国利率非预期的提高引起资金外流,导致本币贬值。

(4)未来汇率的预期:预期本币贬值将导致资金的外流,本币将贬值。反之,预期外币贬值将导致外资的流入,本币将升值。

四、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对于货币持有者而言,货币的价值在于其

所具有的购买力,因此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应取决于它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由于货币的购买力可以通过物价水平来加以表现,因此不同货币的兑换率(即汇率)就是各国物价水平的比率。购买力平价理论两种形式:静态角度的绝对购买力平价和动态角度的相对买力平价。 五、相对购买力平价和绝对购买力评价公式 绝对购买力平价公式 e= P/ P* ,即汇率取决于两个国家的价格水平的比率。说明了某一时点上汇率决定的基础。 相对购买力平价则从动态的角度考察了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该理论认为,汇率的变化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的变化率(即通货膨胀率)的差额。即: 若本国物价上涨幅度超过外国物价上涨幅度,则本国货币贬值,e’>0;相反,则意味着本国货币升值,表现为e’<0。 六、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思想: 当货币可以在各国间自由兑换时,货币持有者会选择持有收益率高货币,这种选择所引起的各国货币间不断兑换的结果使得持有各国货币的收益率最终趋于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汇率的预期变化率就会等于两国国内利率之差。 七、有抛补的利率平价公式和无抛补的利率平价公式 有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形式: 当持有所有可自由兑换货币的预期收益率相等时,外汇市ef?ee场就会达到均衡,这一均衡条件就是利率平价, 其中: r为

?e'?r?r*人民币的利率水平,r为美元的利率水平。 为预期远期汇率, 为汇率预期的变化率。 无抛补的利率平价公式: 如投资者在套利活动时没有远期外汇市场上卖出远期外汇,而是利用自己对未来汇率走势的预期而自愿承担风险进行投资活动,即为无抛补的套利。 投资后,将外国收益折算成本币时所采用的汇率不是远期汇率,而是未来的即期汇率(投资者事ee?e先不知)。 ?r?r*eee假设投资者预期未来的即期汇率为: ,上面的公式变为 该式表明,预期的远期汇率变动率等于两国利差。预期的即期汇率变化率等于两国利差。

*ef八、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 相对通货膨胀 相对利率水平 外汇市场的投机活动 政府干预与政策调

整 其他因素(如失业 政治 新闻等)

第10章国际收支调整

一、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货币分析法)三种方法的区别

精心整理

弹性分析法:研究的是在收入不变动的情况下,运用汇率和进出口相对价格的变动对经常项目进行调节,由于这一调节机制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关系密切,所以被称为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

吸收分析法(absorption approach),又称为支出分析法,他针对弹性分析法仅强调贬值对改善国际收支的价格效应而忽略收入效应这一缺陷,提出:只有当一国的本币贬值所引起的商品、劳务产出的增加(收入的增加)超过其吸收能力的增加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才能得以改善。

货币分析法(1)国际收支是与一国货币供求相联系的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失衡是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失衡;

(2)国际收支是一国货币供求关系的自动调节机制。

(3)只要一国货币供给的增长稳定在与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的同一水平上,国际收支就会自动达到平衡。 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国际收支吸收法、货币分析法的区别 (1)研究重点上:弹性论、吸收论侧重商品市场,主要通过贸易收支或国民收入方程式解释国际收支变化,并 假设资本流动为零。货币论重点研究货币和资本市场,通过官方储备变动解释国际收支。 (2)分析方法上:弹性论、吸收论采用流量分析,注重短期和中期均衡条件的考察。货币论采用存量分析,注重国际收支长期均衡考察。 (3)政策主张上:弹性论、吸收论主张通过调整汇率来调整国际收支失衡;吸收论主张通过加强总需求管理和合理运用支出转换政策、支出增减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赞成政府干预;货币论则主张通过货币供求调整来寻求国际收支长期平衡,不赞成政府干预。 二、马歇尔-勒纳条件 即以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充分必要条件 。 公式: | exd + emd | >1 进口需求弹性+出口需求弹性>1 需求弹性:由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的进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商品价格上涨,则需求量下降;商品价格下跌,则需求量上升。 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当 DX +DM>1 时,dCA/de>0,表明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 当DX + DM =1 , dCA/de=0,国际收支状况不变; 当DX + DM <1 , dCA/de<0,表明本币贬值恶化国际收支; 只有当DX +DM>1,即马歇尔—勒纳条件满足时,本币贬值才能改善国际收支。

三、“J曲线” 效应及存在原因

.J曲线效应: 通过汇率变动来调节国际收支,要有一个时滞,因此会出现国际收支先恶化后改善的过程。 此过程用英文字母J 来形容,称为 J曲线效应。

出现时滞的原因:大多数进出口合同在前几个月签订,在贬值最初几个月中,进出口额反映的仍是以前依据老汇率作出的购买决定,导致收支恶化。

新交易要完全适应相对价格变动也需要时间。首先从生产方面讲,建新厂、投资和招聘新员工,国内生产者调整技术摆脱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其次,从消费上看,买外国产品的消费者需要时间寻找国内替代品,本国出口品增加也要建立发达的销售网络等。 四、货币贬值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效应

精心整理

1 闲置资源效应:在国内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货币贬值(马歇尔-勒纳条件满足) →X增加,M减少→Y增加(乘数效应),使国际收支改善。但同时Y增加会引起→A增加,因此CA=Y-A=(1-a)Y-A0取决于a:若a>1,A的增加大于Y的增加,国际收支恶化;若a=1,则A的增加等于Y的增加,国际收支实现均衡;若a<1,则A的增加小于Y的增加,国际收支改善。

2 贸易条件效应:本币贬值后,贸易条件恶化; 会使实际收入先下降,从而吸收水平随之下降。 五、货币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效应

CA<0→货币贬值(马歇尔-勒纳条件满足) →X增加,M减少,但Y不变(因为经济中没有闲置资源),此时只能通过A来调整BP,有三个效应:

实际货币余额效应:贬值→ X增加,M减少,但Y不变→通货膨胀→由于货币供给量不变,公众手中所持有的实际货币余额减少,为了将手持的实际货币余额恢复到愿意持有的水平,公众会减少C,抛售金融资产(如股票)换回货币→金融资产价格下降→利率上升→投资下降→A下降→国际收支(CA)改善; 收入再分配效应:贬值→ X增加,M减少,但Y不变→通货膨胀→实际工资减少,企业利润增加,由于工资收入者的消费支出倾向高于利润收入者→C下降→A下降→国际收支(CA)改善; 货币幻觉效应:由于货币贬值引起物价上涨时,消费者存在货币幻觉,仍要购买与贬值前相等的商品数量而使支出增加,吸收水平增加。或相反,即使物价和收入同步上涨而使实际收入不变但一物价上涨也会减少支出,而使吸收水平下降。 替代效应;贸易条件恶化对吸收水平的影响除了产生负收入效应(减少国民收入,减少吸收)外,还会产生正替代效应。(由于国外商品相对国内商品贵,人们增加本国国内商品消费,替代进口产品,从而使吸收水平上升)。两种效应的对比决定了吸收水平的变化。 预期效应 第11章 一、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政策目标及工具和搭配 政策目标 充分就业:是指一国所有生产性资源被充分利用的状态,即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只剩下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的状态。 物价稳定:是指经济运行中要避免一般价格水平的波动,尤其要避免或减少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的平衡和汇率的稳定。

其中,经济增长是长期目标(取决于要素投入和技术进步),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为实现短期目标:内部均衡(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和外部平衡(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政策工具

1.支出调整(增减)政策(ECP)

定义:改变国民经济中总需求或总支出水平的政策。 政策形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支出转换政策(ESP)

定义:通过变动需求和支出方向来改变社会总需求的结构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