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精心整理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第一、二章

一、国际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以各国间的经济活动及国际关系为其研究对象,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国际经济关系对资源分配的影响。微观部分:世界范围内如何合理配置资源 。 宏观部分:2.国际格局下如何充分利用稀缺资源 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国际贸易:分为理论和政策两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主要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结构和贸易利益分配以及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国际贸易政策主要说明各种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贸易政策的经济效应以及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一体化问题。

国际金融:说明国际经济活动在各国国民收入决定中的作用,以及各种国内经济活动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的基本经济分析工具 社会无差异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均衡条件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狭义 :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 广义: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国际间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 贸易障碍对经济和福利的影响 基本经济分析工具: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1.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斜率等于边际机会成本:表明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优产量的组合。 2.机会成本(简称OC):指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3.商品市场均衡:均衡条件: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 。 (二)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满足的不同商品组合的连线 用途:(1)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 (2)衡量整个社会福利。 (三)均衡条件 :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1.生产均衡:2.消费均衡:3.市场出清:

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生产均衡:

即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均衡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均衡

即总供给=总需求

精心整理

消费均衡:贸易平衡:

即一国进口总支出=出口总收入

三、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生产技术差异 要素禀赋差异 需求方面的差异 规模收益递增 不完全竞争

四、国际交换价格确定

将两国的过剩需求曲线放在同一坐标中,决定国际均衡价格: 五、贸易利益及分解

(一)贸易利益的衡量:通过无差异曲线所体现的社会效用水平变化来衡量 (二)贸易利益的分解 交换利益: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偏好,通过商品交易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 专业化利益:个体或国家之间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第3章 古典贸易理论 一、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及评价 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 1.财富观:货币就是财富(当时货币是贵金属) 2.扩大财富的途径:增加对国内金银的开采、开展对外贸易或者掠夺 3.国际贸易中一国的盈利就是另一国的损失 4.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 二、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认为,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和出口本国具有绝对优势(劳动生产率高)的产品,进口本国具有绝对劣势(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这样参加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上比另一国更有效率(即生产率高),我们称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相对于另一国而言,这个国家具有绝对优势。 三、比较优势理论: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该国可以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利。 缺陷:假设过于苛刻,不能满足现实条件。 机会成本不变的假设与现实不符 完全的专业化生产与现实有出入

解释了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引起国际贸易,但没解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比较成本原理:各国应专门生产自己机会成本较低的产品。这种生产上的重组会扩大整个世界经济的规模,通过贸易,两国的福利水平都会提高。 这种计算成本的方法可以反映出用于该产品生产的所有投入情况,而不仅是劳动。使比较优势概念具有现实性和一般性。 四、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计算 第4章要素禀赋理论

一概念: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度

(一)要素禀赋 :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K/L

精心整理

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二定理:H-O定理: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国际分工后,贸易双方均可获利。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由于资本变得相对越来越昂贵,劳动变得相对越来越便宜,所以每个部门的厂商都会调整其要素使用比例,增加劳动雇佣来替代部分资本,进而降低资本-劳动比率。在产量增加的同时,资本-劳动比率却下降,则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提高,资本的实际报酬上升;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降低,劳动的实际报酬下降。 斯托帕-萨谬尔森定理: 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三、生产要素增长的几种类型及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生产要素增长的几种类型:生产要素的等比例增长 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贸易条件的影响 :开放条件下,如果某贸易大国要素增加,对方国家一切保持不变,那么要素增加后,在国际市场上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相对价格要下降。当该商品是出口商品,则该国的贸易条件要恶化,而对方的贸易条件则改善,但该商品是进口商品时,贸易条件改善。

对小国而言,由于贸易规模小, 国际市场上可看成是价格接受者,国际价格不会因其经济增长而有所变动,因此,对小国来说,要素禀赋变化之后,其贸易条件可视为不变。 四、悲惨增长及发生条件 悲惨增长:由于贸易条件恶化致使转移到他国的利益部分超出了纯粹的增长利益,使该国福利水平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称为悲惨增长。 悲惨增长的出现的前提条件 1.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 2.增长国在世界市场是一个大国,出口增加会导致贸易条件恶化。 3.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 4.增长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需求弹性非常低。 五、里昂惕夫之迷及对其解释

依据H-O定理,美国作为资本丰富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美国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与H - O定理恰恰相反,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解释:1)、里昂惕夫本人的解释

从有效劳动(Effective labor)的角度作出如下解释: 由于劳动素质各不相同,在同样资本的配合下,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比他们的外国同行要高得多,因此若以他国作为衡量标准,则美国的有效劳动数量应是现存劳动量的数倍。从有效劳动数量看,美国应为(有效)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而资本在美国则成为相对稀缺的要素。

精心整理

2)人力资本说

人力资本:通过后天的教育、培训等类似于物质资本的投资行为而形成的熟练劳动。

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美国在人力资本上的投入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这就意味着美国劳动力含有更多的人力资本。 3)自然资源说

一些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如能源,往往也是资本密集型的。从自然资源角度看,美国某些自然资源是相对稀缺的,如石油。这样看来美国进口的是其稀缺的自然资源,而不是资本。 4)要素密度逆转

要素密度逆转:如果在某些要素价格下,X是资本密集型的,Y是劳动密集型的,但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 X变成劳动密集型产品,Y变成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种现象称之为要素密度逆转。 因为里昂惕夫是根据美国的技术条件来测算进口商品在他国生产时的要素密度,在要素密度逆转存在情况下,这测算不能真实反映国际贸易中商品的要素比例。 5)需求逆转 当某一国对于某一商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地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0定理(假设各国偏好相同)所决定的进口方向发生改变,即发生了需求逆转。 虽然美国的资本较丰裕,但如果美国消费品结构中,资本密集型商品(制成品为主)占绝大部分,那么,美国就有可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六、贸易保护说 H-O理论是建立在完全自由竞争的假设之上的,而现实的国际贸易中存在着大量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美国的贸易政策是:限制高技术产品(一般是资本密集型的)的出口,阻碍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 第5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一、 重叠需求理论: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两国之间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就越相似,则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就越雄厚. 重叠需求:是在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中档次相同的那部分需求。 代表性需求:是指与一国大多数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相适应的需求水平。 二、产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该理论按技术变化的特点,将产品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在初始期,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是研究与开发,在成长期,决定比较优势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资本;而在成熟期,非熟练或半熟练劳动则成为决定比较优势的最主要力量。

三、规模经济及类型

规模经济:是由大规模生产产生的经济效果,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机会成本递减或规模收益递增) 两种类型

内部规模经济:指由于企业自身规模的扩大而导致的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

外部规模经济:指由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行业规模的扩大,所导致的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即由“聚集效应”而带来的规模经济,它与企业集中所促进的专业化供应商队伍的形成,知识外溢、技术扩散、劳动力市场共享等因素有关。 四、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