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引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各种有趣的物理现象

(2)知道物理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学习描述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培养他们初步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从而感受物理和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感受物理现象的好奇,产生对物理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2)在探究中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产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提出问题的勇气 三、教学器材

电脑、投影仪、烧瓶、蜡烛、玻璃钟罩、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嫦娥奔月”、“千里眼、顺风耳”等神话故事,过去的神话,如今正一步步地变成现实。我们今天的生活,在古人眼里,应该就是神仙的生活了,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录象——————

(多媒体:繁华的街市夜景、潜水艇发射导弹、发射卫星)

师:在这些镜头里,隐藏着无数的物理知识。离开了物理知识,就没有这繁华的街市、没有这海中的钢铁蛟龙,人类就无法实现登天的梦想。物理是有用的,而且也是有趣的,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美妙的物理世界吧!

二、演示实验 1、钟罩里的蜡烛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简单的现象。

演示:教师取出一长一短两支蜡烛和一个玻璃钟罩,点燃蜡烛(在罩上钟罩时让学生猜测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蜡烛会熄灭并预测哪支蜡烛先熄灭)

师:刚才大家都做出了猜测,猜对猜错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要勇于调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态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②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③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大量不同状态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分类的方法。②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③通过用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解释三种物态的特征,了解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感受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②通过参与数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物质存在状态、特征及变化 学习过程: 一、探究新知

任务一:物质存在的状态

观察一组图片:晶莹剔透的冰雕、飞流而下的瀑布、古老的蒸汽机

思考讨论:这三幅图有什么联系?作为一组图片我们希望对比什么?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情景二:物体分类比赛 第一组:(男生做)

矿泉水、光盘、酒精、铅球、氟、醋、水、气球中的氢气、牛奶、肥皂、冬天在户外说话时哈出的“白气”、针管、可口可乐、薯条、水银、瓶中的氯气

第二组:(女生做)

洗发液、抹布、充气的救生图、食盐、感冒冲剂、露珠、川贝枇杷露、冰棍、水银、煤气罐、食用油、篮球、自行车轮胎

问题:1、将所有物质进行分类,并指出分类的依据

2、固、液、气的不同特征是什么? 任务二:物态变化

实验:化冰(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冰块) 提示:认真观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酒精灯 问题:化冰实验说明了什么?

提示: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条件是_____________。

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交流:列举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事例。

任务三:解释物质三态的特征和发生物态变化的原因:

观看动画模拟,建立微观模型的概念,通过自学课本讨论交流完成任务。

1、物质由_________组成。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力和_____________力。 3、分子间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4、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问题:1、当物质处于固态、液态、气态时,分子间的距离及分子的运动情况如何? 2、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的剧然程度及分子间的距离会发生如何变化。 二、自我检测

1、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

2、固体具有一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液体没有________却有一定的_________,气体既没有___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

3、自然界中物体常见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出三个物态变化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属于液态的是( )

A、冰 B、铁钉 C、树木 D、啤酒 6、下列现象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 A、钢块轧制钢板 B、木头制成课桌 C、冰糕化成糖水 D、生米煮成熟饭 三、系统总结

李节课学到的知识主要有哪些?知识间存在哪些联系?学习这些知识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

四、课后反思

学习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你准备如何解决?哪些同学的表现值得学习。

第二节 温度的测量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温度的概念。②知道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以及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方法。③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测量温度,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②通过对物体温度的估测,提高估测温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②在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中,养成爱护仪器,实事求是的品格。

学生重点难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学习过程: 一、探究新知 任务一:温度

做一做:1、将手放入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描述一下感受。

2、将手分别插入冰凉的水中和足够热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再把手同时插入温

水中,描述一下感受。

3、用手触摸长时间放在教室中的金属块、木块和泡沫塑料块描述感受。

问题: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凭感觉判断温度可靠吗?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你认为该如何做?

任务二:实验室温度计

看看议议:观察实验室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构造,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玻璃泡的作用是什么?玻璃管的内径为什么很细,刻度为什么是均匀的? 2、“℃”字母的意义是什么?怎样读? 3、0℃是怎样确定的。 4、100℃是怎样确定的。 5、1℃又是怎样确定的。

6、摄氏温标的分度法怎样扩大到0℃以下和100℃以上?

做中学:自己看课本,动手做一做,总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思考如下问题: 1、使用温度计时,玻璃泡为什么要用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2、温度计在被测液体中要呆足够长的时间,为什么? 3、读取数据时,温度计为什么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4、读数时,俯视或仰视对测量结果有什么影响? 练一练:课本P8.1 任务三:体温计

看看做做:观察体温计的结构特点与实验室的温度计有可区别?用体温计测量一下自己的体温,总结体温计使用规则,思考以下问题:

1、水银体温计在读数时,为什么可以离开人体?

2、体温计为什么做成三棱柱体,在一个侧面涂上乳白剂,目的是什么? 二、自我检测

1、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性质制成的,体温表的变化范围是__________。 2、物体的_________用温度来表示,“热的物体”其“热”字表示的是_________。 3、摄氏温度是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

4、使用温度计时应使被测物体____________,其中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_________,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