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国古典舞三大流派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论述中国古典舞三大流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考虑更多的大众的整体审美价值取向,而不是满足极个别人的意趣,从而舞蹈更多的是符合时代脉搏、关注时代主流旋律,体现当代文化精神面貌的社会本质出发。 当代中国古典舞是以武术和戏曲舞蹈为主要基础而搭建的架构,同时也贯彻了众多元素而糅合的一朵舞蹈奇葩,它不仅仅吸收了传统戏曲和武术中的流动美、刚柔并济、动静统一,也吸纳了芭蕾的训练体系,这种形神兼备,身心统一的艺术使得中国古典舞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征。

3.1圆形的艺术

无论是建立于五十年代初第一套规范化的中国古典舞基础教材中的八个手位和新敦煌学派的“反弹琵琶”、楚时的前后“三道弯”,还是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材中的“云肩转腰”等,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万变不离其圆”。所以,中国古典舞被称为是“划圆的艺术”。

中国舞蹈运动的核心就是‘圆形’。‘圆形’动律在中国古典舞中得到最充分、最集中的体现。”自古及今,提起中国古典舞的动态特征,人们常以“委婉曲折”、“闪转腾挪”、“龙飞凤舞”加以形容,这鲜明地刻画了古典舞“圆”的人体运动轨迹与情趣。在长期的实践中,舞蹈艺术大师们将这“圆形”的动态概括为八个字―圆、曲、拧、倾、收、放、含、仰。这八个字,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审美特征。当我们把中国古典舞与西方古典芭蕾相提并论时,往往用这八个字来谈论中国古典舞,这袭明,“圆形”动律应是中国古典舞有别于其他舞种的本质特征。

含、仰。在中国古典舞中,无论是舞姿还是技巧都体现了这一元素。探海、喘燕、卧鱼仰胸等舞姿以及仰身的辗转、旋转等技巧,都包含了这一元素。如“穿胸刺肋”,关键在于“反平穿”时的“含”和“横拧”的仰,只有做到位,才能体现该动作舒展优美,富有节奏对比。万变不离其圆,这就是中国古典舞的形体动态式样之主要特征。当然,“圆”绝非中国古典舞的惟一特征;但离开了“圆”的活动,“圆”的造型,“圆”的动作,就不能称其为中国古典舞。因为这“圆”,包含着我国民族舞蹈含蓄的韵律风格;正是这“圆”,蕴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3.2形神兼备的艺术

中国古典舞强调“手到、眼到、步到、身到”,即“形神兼备”。这要求表演者以手、眼、身、法、步互相配合,连贯一气,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

9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形合”。 中国古典舞要求表演者在做任何一个动作时一定要“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除了特定的情绪外,更主要的是要包含一种潜在、深刻自觉的意识或意志感觉。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顺风旗”,也是借助“呼吸”来完成。从而表达出应有的神韵。如著名舞蹈家陈爱莲在谈表演动作时的感觉说:“只要手一动,眼睛一定要跟上,眼睛跟上,身上必定跟上,然后你那个‘法儿’就来了。”如果做动作只动形不动神的话,就如同戏曲界老先生们所说的:“心里没有,身上白走。”无韵则神死,少律则风格无。所以“手到、眼到、步到、身到”的“形神兼备”成为衡量中国古典舞演员风格优劣的主要标尺。

3.3 刚柔相济的艺术

中国古典舞“刚柔动静统一”,动作讲究起伏迭宕、有动有静,在行云流水般的动作之中穿插“亮相”,并以刚柔相济、具有韧性著称。这一特点使中国古典舞的动作与动作之间形成强烈对比和映衬,使之具有高度的含蓄性和想象力,并赋予舞蹈者的形体动作以言犹未尽的如诗的魅力。这种魅力在古典舞表演中主要体现在“劲头”上。所谓“劲头”,就是唐满城教授所指出的:“即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比如运动时‘线中的点’(即‘动中之静’)或‘点中之线’(即‘静中之动’),都是靠劲头运用得当才得以表现的。”这种“劲头”在古典舞表演中体现在区别运用“寸劲”、“反衬劲”和“神劲”,这对古典舞的表演来说十分重要。

第二章 古典舞三大流派

10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节 汉唐舞蹈

关于乐舞方面的交流据《西京杂记》记载,当时宫廷中主要节日活动主要演奏的就是《于阗乐》,公元前139年张骞从西域带回了乐曲《摩柯兜乐》,随着这些乐舞艺术的传入对后来的敦煌壁画有着重要的影响。汉武帝时西汉的全盛时期,使节来往更加的频繁,乐舞的交流也随着增多。不仅西域的乐舞传入内地,同时乐舞也传往了西域《汉书.西域转》载:乌孙王翁归靡与汉族解忧公主结婚后,就把他们所生爱女第史送到了长安专门学习鼓琴。唐代由于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使得经济得到最大的发展。同时推动了文化的飞速发展,在乐舞方面它更继承了汉、隋的优秀传统,经过各个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为唐代的乐舞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如将隋代承袭下来的《七部乐》增删为《九部乐》,到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又加《高昌乐》成为《十部乐》。 汉唐虽然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是二者在审美以及舞蹈风格是一脉相承所有很多学者将汉代唐代的舞蹈统称为汉唐舞,汉代的乐舞以其唯美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底蕴为唐代的乐舞顶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唐朝则在继承汉代乐舞的基础了造就了中国古典舞发展历史上的高峰。

1.1汉唐舞蹈特点

汉代舞蹈结合了江淮流域和黄河流域文化的合流,即楚文化和尊周文化的融合,形成了历史上第一次民俗乐舞的发展高潮汉代舞蹈有以下特点: 1.北方周文化坚实、厚重、谙于人事的务实风格;

2.南方巫文化挥洒、坦荡、俏丽、妩媚、敬事鬼神的幻想和热情; 3.方士、神仙家创造幽冥与神界仙界的奇想; 4.黄老之术散播的虚幻迷离;

5.原始儒教至此的纤维化,又为汉代舞蹈注入了飘逸杳渺的气韵,使得汉代舞蹈外观奔放古掘而意蕴纤巧,形、神都有鲜明的历史特征。

汉代自娱性和即兴舞很兴盛。《史记》 曾记载汉高祖刘邦乘酒兴高歌起舞:“大风起兮去飞扬, 威如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代是一个舞蹈活动极其广泛的时代,不仅宫廷享有舞蹈表演,豪门富家有私人女乐,在民间的祭祀和丧葬中,也普遍使用了歌舞,在最近一系列的影视作品中如《汉武大帝》等已经经常使用舞蹈表演的形式作为庆祝。由于汉代是封建社会初期的上升时期,国力强盛所有汉代人处处

11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体现的就是自信以及宏大的气概。不言而喻,汉代的舞蹈作品更是雄放和粗豪的精神体现,汉代的舞蹈显示这巨大的张力和气势,显示这活力和生机,这是一个雄豪的乐舞时代。汉代的民间俗舞是丰富多彩的,但是由于受到汉代表演艺术强烈的综合性特征的制约,舞蹈通常融合在“百戏”中表演,“百戏”即融合了音乐、舞蹈、杂技、武术、幻术等综合表演

汉代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口大迁步。由于地区、民族的人口在战乱、政变的历史背景下一次次流动,造成了个地方,各民族文化艺术的相互交流和融合。西晋的《清商乐》,在太康年间乐舞曾有过发展,但经过了永嘉之乱,宫廷乐舞的队伍散亡殆尽。而盛传与长江流域的《吴歌》、《西曲》也由于南北战争向各地的民间流散,同时也使大批舞伎落入民间。这些因素客观上促进了舞蹈文化的普及和各民族 文化的交融,使传统舞蹈注入了新鲜血液,孕育了新的种子,盛唐乐舞的高 峰因此而建立在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上。 唐代,我国古代文化达到了高峰,舞蹈也进入前所未有的极盛时代。唐代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各方面的雄厚实力,不仅在域内形成鼎盛局面,而且远扬四海对域外也发挥了巨大影响,从而造成一种宏阔、自信的胸臆和兼容并蓄的气度。佛、道教的繁荣也推动了当时宗教艺术的繁荣;文化的昌盛提高了当时艺术的水平和成就;与域外的文化、贸易往来,又形成了唐代社会生活、情趣、审美的开放。 如果说汉代舞蹈是中国舞蹈史的“奠基时期”那唐代的舞蹈则可作为考察中国舞蹈史的一个“枢纽”。

唐代舞蹈的发展在当时是居于世界先进地位的,如在乐舞体制的建立方面:坐、立二部伎的区分;舞蹈性质的划分:如健舞、软舞的分类;皇家职业机构的管理:内外教坊、宜春院、内人等的等次;剧目的数量、种类、艺术风格的广泛性成熟性以及独、双、小型队舞的表演格局、水平,广场集体和大阵容舞蹈的气魄。 如果说汉是奠基时

1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