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3课《背影》教学设计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3课《背影》教学设计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课题 作者及工作单位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基本信息 南康市横寨中学 徐加丰 教材分析 《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本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去赞美爱,能够使学生在其中深刻的体会这种相怜相爱的感情。学习本课,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真善美有了一定的领会和鉴别能力,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也有了一定的体会,这对学习本课奠定了一定的情感基础。但是,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大多数学生语文基础较差,知识面狭窄。因此,对通过细节描写(对背影的四次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难以理解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 理解并积累生字、词。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品读文章朴实的语言风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作者新颖独特的描写角度与朴素感人的语言。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 2.难点: 对于文中背影的四次描写,进行深刻的体会,并找出四次背影在文中的位置及其作用。在分析中,深刻透彻的体会这种伟大的父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温故知新,新课导入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到第三页彩图。图上的这位人物是谁,大家知道吗? 对,是朱自清。那我们学习曾经学习过他的一篇什么课文啊? 对,《春》。好,在学习《春》的时候,我们已经向大家介绍了朱自清,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好吗?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文章写的什么事?事情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2.文章一共几次写到背影?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中心? 学生阅读完后,教师下组指导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学生回答:《春》。 学生回答:朱自清(1898-1948) ,字佩弦。祖籍浙江绍兴,主要作品有《朱自清散文集》。代表作品有《春》、《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学生活动: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以上两个问题。 小组展示讨论交流结果: 1.父子二人在车站送别。“那 培养学生 学生回答:朱自清。 复习所学内容,再次认识朱自清。 锻炼快速阅读能力和边读边思的良好阅读习惯。 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⑴开篇:怀念父亲,惦记背影; 穿戴:色、布──家庭惨淡、心情沉重; 感动之泪── ⑵买橘: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走姿:蹒跚──年纪大,身体不便; 惆怅之泪── ⑶告别: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爬月台:探、攀、缩、倾──艰难; 思念之泪── ⑷读信: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深情!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课前预习充分,课堂活动很积极。小组合作能够积极讨论,正确地表述自己的见解,课堂作文字数够,结构完整,事例感人。 课前预习较充分,课堂活动也较积极。小组合作较积极讨论,合格 较能正确地表述自己的见解正确。作文字数不够,结构还算完整,事例较感人。 课前预习比不充分,课堂活动欠积极。小组合作不能积极讨论,不合格 不能正确地表述自己的见解,作文字数不够,结构不完整,事例不感人。 教学反思 优秀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