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整理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人格心理学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人格心理学

第一章 人格心理学概论

一 人格心理学的定义

1 罗列式定义 把一个人所有的特质的总和称为人格 “人格是一切生物的先天倾向、冲动、趋向、欲求和本能,以及由经验获得的倾向和趋势的总和”(普林斯)

2综合性定义 强调人格是人各方面特征所组成的一个整体 “人格是多种模式(兴趣)的整合,这种整合使有机体的行为具有一种特殊的个人倾向”(麦考迪)

3层次性定义 将人的各方面的特征分为不同的等级层次,其最高层次的特征对其它特征具有统合的作用 (如詹姆斯)

4适应性定义 强调人格的功能在于适应社会 “人格是人对环境进行独特适应中所具有的习惯系统的总和”(肯普夫)

5区别性定义 强调人格是一个人独有的特征 “在说话、记忆、思考或喜爱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方式”(吴伟士) 6本质性定义 < 奥尔波特(G.W.Allport)的定义> 人格是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人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

7 国内的定义 <本书的定义 >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 人格的特点 1 整体性。 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这是说人格是由内在的心理特征与外部行为方式构成的,它不仅仅是一个个单一的心理特征或者行为方式,而是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多侧面、多层次与多因素的统一体。

2 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某些个别的心理或行为特征上,更主要的是表现在整个模式上,从而使人与人区分开。人格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3 稳定性。这是指一个人的人格及其特征在时间上具有前后的一贯性,空间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人格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在人的一生之中,人格都具有可塑性和可变性。 4 复杂性。

5 社会性。 人格既具有生物性也具有社会性。是二者的统一。 6 功能性。

三 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奥尔波特:1937年《人格:心理学的解释》出版,标志着人格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高尔顿:《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1883),标志着个体差异心理学及其心理测量运动的开始 四 “希腊三贤”的人格思想

苏格拉底: 1 认识自己 2 美德就是知识 3 教育 4 人本善

柏拉图: 1 灵魂学说:人的本性即灵魂、灵魂由神创造,灵魂不死。

灵魂的三部分:理性(脑部);意志(胸部);欲望(腹部)。

2 国家学说: (1)统治者阶级(执政者):智慧;(2)武士等(守卫者):勇敢;(3)劳动者阶级(农工商):节制。三种品质为智慧勇敢节。 正义原则

亚里士多德: 1灵魂学说: 人的本质是灵魂,但灵魂不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灵魂的构成:理性灵魂和非理性灵

魂(情感、欲望)。

灵魂三分:营养(植物)灵魂、感觉(动物)灵魂、理智(人类)灵魂 2 灵魂蜡板说: 人性无所谓善恶

3 中庸之道、实践智慧。中庸即至善、适度。中庸之道就需要依靠个人的智慧与见识,这种智慧被

亚氏称为“实践智慧”。

总结:西方人格心理学的思想: 1关于人格结构

柏拉图:理性、意志和欲望

亚里士多德:理性认知与情感欲望 植物(营养)灵魂、动物(感觉)灵魂和理性灵魂 2关于人格发展与改造

柏拉图:内心活动与回忆;亚里士多德:后天实践

3关于理想人格

苏格拉底:理性、知识

柏拉图:四种美德(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亚里士多德:知德 & 行德、中庸(美德的核心) 4关于人格分类 :柏拉图

5关于人格评估 :亚里士多德:形相学 五 人格心理学的范型与人格理论流派

(了解定义)人格理论是心理学家对人性及其差异进行描述和解释所使用的概念体系。由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复 杂性以及人格心理学家对人看法的不同,因而便产生了各不相同的人格理论。

范型: 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库恩)。人格心理学中没有 统一的范型,而是多个范型或理论流派相互竞争

掌握六大理论流派对人格的解释和差异

八大范型(弗里德曼和楚斯塔克) 六大理论流派 1 古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1 精神分析理论 2 新精神分析: 霍妮、埃里克森 2 特质论 3 特质论:奥尔波特、卡特尔 3 生物学流派 4 生物学流派:艾森克

4 人本主义流派 5 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 5 行为主义流派 6 行为主义:斯金纳、班杜拉 6 认知主义流派 7 认知主义: 凯利

8 交互作用论: 卡丁纳、沙利文 两个例子

例1 攻击行为 例2 社交退缩

精神分析理论: 死本能、受挫折 精神分析学派:潜意识欲望(希望被人关心)

特质论: 攻击性特质 特质论: 内向、害羞特质 生物学流派: 神经生物特点 生物学论 神经生理机制

人本主义流派 基本需要未得到满足 行为主义 没有学会相应的社交技能 行为主义流派 强化、观察学习 人本主义: 特注重别人评价,总担心表现不佳 认知主义流派 信息加工方式 认知主义 信息加工方式 各种理论并不相互矛盾,只是强调的重点不同

富于攻击性的男孩表现出的敌意是攻击特质的表现,这种特质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中表现是相对稳定的(特质论);但也可能是这个男孩把模棱两可的事件解释为威胁性事件(认知论),因为过去他们就这样被人打过(行为论和学习论)。这些男孩可能生而具有以攻击方式对待威胁的倾向(生物论),但是如果他们生活在一个不经常受挫的环境里(精神分析论),或生活在一个基本需要能得到满足的家庭里(人本论),他们将会克服自己的攻击天性。

六 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简答) 1精确性 理论本身的精确性 理论描述的精确性

2可检验性 假设与预测。理论本身不能直接验证,只能被支持。

3综合性 一个能包容和解释较宽范围和多样性数据的理论,比那些仅仅能解释有限范围内现象的理论更

加优越和实用。大理论和小理论

4、简约性 5、实证效度 必须有数据支持

6、有用性 理论上的启示意义 实践上的应用价值

7、内部一致性 一种理论的假设、原理、原则等所涉命题之间应该是彼此符合的 七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途径(三种研究传统)(举例说明) 1 临床研究 是指对个体作系统的深度的考察(个案研究) 举例:(1 )奥尔波特: 如果不对单个人进行深入的分析,我们就不可能理解整个人格的本质。

(2) 沙可及其学生。 沙可,癔病和催眠都是由躯体病变引起;让内,癔病患者存在意识分裂(两种心理机能流)。 (3)普林斯 多重人格

(4)弗洛伊德 自由联想、精神分析、精神分析理论 (5)默瑞 哈佛心理诊所所长、TAT,《人格探究---对50名男大学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6)罗杰斯 自我实现理论 (7)凯利 个人构念理论 2 相关研究

相关研究主要运用测量与统计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更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来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情况

举例 1 源于高尔顿 2卡特尔(16PF) 3 艾森克:人格的三维度 4人格的五因素模型(神经质、外倾性、认真性、

宜人性、经验开放性)

3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指对变量做系统的操纵以建立起因果关系。

举例 1 人格的实验取向源于冯特 2 冯特、艾宾浩斯、巴甫洛夫 3 华生、赫尔、斯金纳 4 认知取向 4 多种取向并用

举例 1 艾森克:相关研究、实验研究

2 默瑞 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例:A型行为模式与心脏病之间的关系 临床观察 问卷调查*相关研究) 实验研究 5 三种研究取向的优缺点比较(了解)

临床研究 1 优点:全面、深度考察个体心理,获得大量有关的信息资料。有些情况更适合采用临床法,比如说

明一种治疗方法时、一些罕见的个案(如裂脑人)

2 不足:科学性不够;可推广性不强。

相关研究 1 优点:相关取向的重心是个体差异;人格的相关取向的核心是试图界定人格的基本结构。易操作、

省时间;生态效度较高;可研究有些难以操纵变量之间的关系;实验研究的前提。

2 不足:不能确定因果关系;自我报告资料的信效度问题。 实验研究 1 优点:严谨,代表了科学思想;因果关系。 2 不足:生态效度低;忽视人作为被试的复杂性。 八 人格理论的九大基本问题与基本假设 (结合各理论流派分析)

1、自由意志——决定论 一个人在指向和控制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有多少内部的自由,他的行动在多大程度上是由

意识以外的因素决定的。

2、理性——非理性 一个人可能在多大程度上通过他的理智(如果存在的话)改变自己的行为?

3、整体说——元素说 整体的设想是强调行为要从全体来研究,原素的设想则认为要从特殊的、相对独立的成

分来逐个探讨。

4、素质论——环境论 人的基本特性有多少是由躯体或素质决定的,多少是由环境影响造成的?

5、主观性——客观性 人是否有个人的、主观世界的经验,而且是否对行为具有极大影响。或者他的行为的影

响是否主要来自外部因素的作用。

6、前动性——反应性 这一维度涉及产生行为的诱发性,即行为由什么引起的,动作的真实原因应该到哪里去

找?行为是内部活动本身,还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应?

7、稳态——异态 这一维度主要涉及行为的动力(动机)。一个人的行为动力是什么?是消除紧张而达到内

部平衡状态还是不断成长而自我实现?

8、可知论——不可知论 人的行为和本性是否可根据科学方法而被认识,还是有某些超越科学而不能为人认识的

东西?

9、可改变——不可改变 几乎所有的人格学说都重视人的生活历史或发展前景的重要性。这里要说的是一个人在

一生中其人格是否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几乎所有的人格学说都重视人的生活历史或发展前景的重要性。这里要说的是一个人在一生中其人格是否可能 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第二章 古典精神分析

古典精神分析是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1 脑解剖模型

人格的两大系统三个层次:

1意识(表层) 由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

2前意识(中层,具有检查作用)由可再现、回忆起来的主观经验组成 3无意识(深层)意识无法直接触及的东西

特点:无矛盾性无时间性无怀疑性非现实性超能量性 2 结构模型

本我(id)——马 ;在无意识之中; 先天本能、原始欲望:生本能和死本能 ;力比多(libido) ;快乐原则

自我(ego)——骑手 ;现实原则

超我(superego)---- 理想原则/道德原则 3 动力心理学(弗洛伊德的人格动力论) 能量守恒与转换

基本前提:人体是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其中操纵人格三部结构运转和作用的能叫心理能 。

人格的动力状态由能量在整个人格中的不同分布决定,而一个人的行为则取决于其所具有的动力状态 。 一切作用于人格的能都来自本能(本我)。

本能:生本能(力比多)—埃罗斯(eros) ;死本能 —桑纳托斯(thanatos) 驱力理论

人体的各种需要、寻求发泄和紧张降低的兴奋状态即本能或驱力。 本我:驱力能量的来源

超我:努力追求的理想和违背道德标准时所预 期的惩罚。

自我:协调本我寻求快乐的需要和超我寻求社会化行为的需要以及现实的需要 人格动力涉及个人根据超我和现实的需要来满足本我驱力的努力。 人格的发展:紧张——平衡——紧张——平衡

4 冲突、焦虑和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的人格适应论)

1 焦虑的分类 现实焦虑: 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危险和对这种危险的恐惧 神经性焦虑:本能冲动的强度威胁到自我的控制能力

道德焦虑: 害怕主题可能做违背吵我的事,从而体验内疚 2 自我防御机制 个体应付各种紧张性刺激,防止或减轻焦虑或愧疚的精神压力,维护心里安宁的潜意识心理反应。 特点: 无意识的;否定、歪曲、虚构现实的。 3 几种重要的防御机制(有何含义,重点是书上的七种) 压抑、否认、投射、反向作用、合理化、替代、升华

压抑(repression)最基本的自我防御机制。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