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病诊疗方案 1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腰痛病诊疗方案 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一、概述:腰痛一病,临床较为常见。腰痛是以腰部一侧或两侧发生疼痛,痛引腰脊为主症的一类病症,可由多种疾病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中“腰痛”或“腰腿痛”,“痹症”范畴。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均可使纤维环破裂,导致腰椎间盘的髓核突出而引发本病。

病因病机:腰为肾之府,是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必经之道,又是督脉起源,带脉环绕之处。1.凡风湿、寒湿、湿热之邪入侵腰部,经络受邪,阻滞不通均能引起腰痛。2.情志不舒,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气滞腰络或由跌仆闪挫,损伤腰络,瘀血阻滞发为腰痛。3.素禀不足,或房劳过度,或年老肾衰,腰络失养,腰痛乃作。

二、诊断 (一)诊断依据

1、病史:一是外伤,二是劳损,三是肾气不足,四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致使经络困阻发病。

2、 症状

(1) 腰痛:腰痛是椎椎间盘突出症状最先出现的症状,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或卧床后疼痛减轻。

(2) 坐骨神经痛:腰推问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L5、L5/S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3) 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近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4) 马尾神经综合征:向正后方向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5) 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原因是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移人骶管,刺激腰骶神经丛。

(6) 肢体麻木感:有的病人不出现下肢疼痛而表现为肢体麻木感,此乃是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而引发的麻木。

3.、体征

(1) 腰椎侧凸:它是一种姿势性代偿性畸形,有辅助诊断价值。

(2) 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一般有腰部活动受限的表现: (3) 腰部压痛及骶骨棘肌痉挛:约89%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约1/3的病人有腰部骶棘肌痉挛。

(4) 间歇性跋行:当患者走路时,随着行走距离增多,腰背痛加重,不得不停步。

(5) 神经系统征象:80%病人出现感觉异常,70%病人出现肌力下降。 (6)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令病人抬高下肢,抬高到60°以内可出现坐骨神经痛,阳性率约90%。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放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后,再将踝关节被动背屈,如再度出现放射痛,则称为加强试验阳性,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依据。

(7) 仰卧挺腹试验:病人仰卧,作挺腹抬臀的动作。使臀部和背部离开床面,出现患肢坐骨神经痛者为阳性。

(8) 股神经牵拉试验:病人取俯卧位,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上提伸直的下肢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当过伸到一定程度时,出现大腿前方股神经分布区域疼痛者为阳性。

(9) 压颈试验:病人取坐位或半坐位,两下肢伸直,此时坐骨神经已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然后向前屈颈,引起患侧下肢的放射性疼痛者为阳性。

3、辅助检查

(1)X线:侧位片显示腰椎生理前突减少、消失或后突,患椎间隙前后等宽,后宽前窄或前后径均变窄,椎体后缘唇样增生等。正位片显示腰椎侧弯,弯度最大点常与突出间隙相一致。

(2)CT:直接征象为向椎管内呈丘状突起的椎间盘阴影,或为软组织肿块影;硬膜囊受压变形或移位,继发征象如黄韧带肥厚,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小关节增生,侧隐窝狭窄,椎板增厚,中央椎管狭窄等。

(3)MRI:对诊断椎间盘突出有重要意义。通过不同层面的矢状像及所累及椎间盘,可以观察病变椎间盘突出形态及其与脊髓关系。

(4)腰椎间盘髓核造影

把碘剂直接注入椎间盘内,根据显影的变化做出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准确判断椎间盘的“膨出”、“突出”、“脱出”、“游离”。

(二)证候分类

1、寒湿痹阻: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小便利,大便塘,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2、湿热痹阻: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小便短赤,或大便里急后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气滞血瘀: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板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疲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

4、肾虚型:偏阳虚,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腰腿发凉,喜暖怕冷,喜按喜揉,遇劳加重,少气懒言,面色眺白,自汗,口淡不渴,毛发脱落或早白,齿松或脱落,小便频数,男子阳疾,女子月经后衍量少,舌质淡胖嫩,苔白滑,脉沉弦无力。

偏肾阴虚:腰腿酸痛绵绵,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形体瘦削,面色潮红,心烦失眠,口干,手足心热,面色潮红,小便黄赤,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三、治疗方案 (一)、中医辨证治疗

1、寒湿痹阻: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代表方剂:独活寄生汤;组成:独活12g桑寄生15g杜仲15g 牛膝15g 细辛3g 秦艽15g 茯苓12g 肉桂心 5g防风10 川芎10g党参15g 甘草5g 当归10g 芍药 12g生地黄12g

2、湿热痹阻:治法:清利湿热,通络止痛。代表方剂:二妙散加减 苍术12g 黄柏15g 车前草24g 茵陈篙24g 薏苡仁10 g防己21g 桑枝30 g桃仁10 g蚕沙15g 木通12 g

3、气滞血瘀: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代表方剂:身痛逐瘀汤加减;组成:秦艽12克 川芎12克 桃仁9克 红花9克 甘草6克 羌活12克 没药6克 当归9

克 灵脂6克(炒)香附3克 牛膝12克 地龙12克(去土) 水煎服,一日一次。

4、肾阳虚衰:治法:温补肾阳,温阳通痹。代表方剂:右归丸方加减;组成:熟地黄 24g 山药12g 山茱萸(酒炙)9g 枸杞之 12g 菟丝子 12g 鹿角胶12g 杜仲(盐炒)12g 肉桂 6g当归 9g附子(炮附片)6g,水煎服,一日一次。 肾阴虚:治法:滋阴补肾,强筋壮骨。代表方剂:左归丸加减;组成:熟地

黄20g 菟丝子 10g 牛膝 15g 龟板胶 10g 鹿角胶 10g 山药 10g 山茱萸 10g 枸杞子 10

木瓜18g 牛膝15 g蜂房12 g 全蝎2g 五灵脂15 g地骨皮20g。水煎服,一日一次。

除按上四种分型辨证用药之外,还根据其症状的演变提出腰腿痛疾病的三期论治。

1、急性发作期有明显外伤史,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肌肉痉挛,治当活血祛疲,通络止痛。

2、症状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治当舒筋

活络,强筋壮骨。 (二)其他中医外治法

(l)、理筋手法:牵引按压法、颤腰法、斜扳法。

(2)、固定方法:绝对卧硬板床休息,大小便均不应坐立:2~3周后在腰围保护下下 床活动.

(3)、骨盆牵引:用于初次发作及反复发作的急性期。 (4)、练功活动:飞燕点水、仰卧搭桥、三点或五点支撑法等。

四、注意事项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首次发作时并未治愈,只减轻了症状,病者就终止了治疗,或者又从事以腰部受力为主的劳动,如搬运工作等,或是做体育活动,或是日常生活中冉次扭伤腰部,致使症状复发,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治愈后防止复发应注意如下三项;①首次发作应彻底治愈,愈后3个月至半年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剧烈体育运动和日常生活中弯腰搬提重物;②坚持腰背肌练功和逐步进行较轻柔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如做广播操、打太极拳、慢跑等;③常服用补肾壮筋骨的中药或成药如六味地黄汤、肾气丸等,对巩固疗效有裨益。

五、难点分析及解题思路、措施 难点之一、在早期的系统治疗困难

如早期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治疗〔或门诊服药、理疗牵引、休息、加强腰部功能保护,或住院持续牵引等),对于初发的患者是可以治愈的。但是很多患者在此阶段由于症状较轻,没有引起重视或工作的关系等原因未能进行系统治疗,使病情加重或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椎间盘突出症状越加严重,表现为神经损害才来就诊,使治疗变得复杂和困难。因此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初发者或症状较轻者,积极早期中医保守治疗效果是肯定的。

难点之二、难于控制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首次发作时并未治愈,只减轻了症状,病者就终止了治疗,或者又从事以腰部受力为主的劳动,如搬运工作等,或是做体育活动,或是日常生活中冉次扭伤腰部,致使症状复发,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治愈后防止复发应注意如下三项;①首次发作应彻底治愈,愈后3个月至半年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剧烈体育运动和日常生活中弯腰搬提重物;②坚持腰背肌练功和逐步进行较轻柔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如做广播操、打太极拳、慢跑等;③常服用补肾壮筋骨的中药或成药如六味地黄汤、肾气丸等,对巩固疗效有裨益。

术后常规用药,加强腰部的保护(带腰围活动)辨证使用中药,同时应循序渐进地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以促使腰部功能的恢复。

六、疗效评价

1、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能行走2公里以上。

2、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不能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 3、未愈:治疗无效,或症状加重;有关体征无改善。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