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整理权威精简版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整理权威精简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整理权威精简版

(1至3章考点汇总、考题透视)

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背诵内容和落后的记忆力之间的矛盾。

(简答)简述社会福利的内涵与外延(广义、狭义的社会福利是什么?)

福利是指能够使人们生活幸福的各种条件。福利是社会政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社会政策和社会行政与社会工作构成了社会福利服务的主要领域。

广义的社会福利涉及全体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提供的福利设施及相关的服务。(多选、重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 狭义的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主要属于社会救助的范畴。

(名词解释)社会福利制度

人类社会为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某种制度设置。或者社会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的集体责任”,一种社会类型或政治制度决定这福利制度的性质和社会福利的实现方式。

(多选、简答)六种主要的社会制度:(社会制度——组织形式——主要功能——社会福利功能)

亲属——家庭——繁衍后代、社会化、保护、情感支持——抚养、家庭间的经济支持。 宗教——教会——精神感悟、培养信仰——宗教性质的医疗、教育和社会服务、慈善救济。 工作单位——行政的、商业的办公室、工厂、农场等——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管理等——职业福利。

市场——生产者(企业)和消费者(家庭)——金钱和实物的交换——商业化的社会福利产品和服务。

互助机构——邻里、支持群体志愿机构——互助、慈善——自助及自愿服务、非营利性社会服务。

政府——中央和地方政府——统筹资源的筹集和分配——消除贫困、经济保障、医疗、教育、社会服务。

现代社会福利的特征:

第一、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 第二、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 第三、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 第四、非功利性和服务性。

(名词解释)社会福利思想

关于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思想理论表述。

(简答、多选)两种福利观概念: 个人主义:把福利看作是有关个人动机和需要的东西,反对为了平等和社会公正的目的而采取的福利措施,追求平等和公正,必然会使一部分人的所得被另外一些人所占有,这种损害一部分人的

利益来满足另一部分人的需要的做法,“其结果就一定是他们在实际地位上的不平等”。

(多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自由放任主义、自由主义属于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把福利看作集体的责任。

(多选)利他主义、社群主义、社会民主、社会主义属于集体主义。 柏拉图代表作《理想国》,主要内容:建构了一个以社会等级制为基础的共产制乌托邦社会。 基督教对宗教福利思想影响最大。 奥古斯丁代表作《上帝之城》

(简答、重点掌握)托马斯·阿奎那 主要观点

第一、他反对奥古斯丁和早期基督教将天国和尘世相对立的宗教社会观,而主张缓和二者的对立。

第二、托马斯反对早期基督教关于天恩与人性相对立的原罪说和所谓赎罪的思想对人欲的否定。

第三、自然法赋予人自我保护的自然本能、性关系和抚养后代的本能、求知的欲望和希望过社会生活的自然倾向,这使人身上存有一种与一切实体共有的趋善向吉的自发倾向,肯定了世俗幸福的必要性。

第四、认为人是受神法、理性和政治权威这三重秩序的支配。

两种幸福:世俗幸福、宗教福利。

英国伊丽莎白 《济贫法》1601年颁布

主要内容:1、将贫民分为三类:体健的贫民;失去家庭依靠的儿童;老、病、残人士。2、政府主要是提供法律服务和监督,具体实施由地方教会组织实施。3、救助分为院内救济和院外救济。

意义:标志这社会福利制度由古代向近现代福利制度转变的开始,是社会救助出现的标志。 1834年通过《济贫法》的修正案:济贫措施更严厉、明确了济贫责任在社区和教会、取消院外救济、对接受救济的人的权利做了苛刻限制。

德国是第一个推出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瑞典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福利国家的楷模”。

(简答、多选)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

1、失业问题。2、贫困问题。3、童工和女工问题。4、工厂工作条件问题。5、住房问题。

莫尔 代表作《乌托邦》 从6个方面对理想社会的福利状态进行了描述

1、财产共有和按需分配、消除城乡差别。2、人人都要学习专门技艺,参与生产劳动,增进国家财富提高社会福利。3、以务农为本,保证所有居民的粮食和禽蛋副食供应充足。4、进行城市规划,控制城市规模和人口居住规模,避免城市规模过大带来的种种问题。5、提高卫生健康水平,改善人民的卫生健康水平。6、发展学术研究,推行国民教育,培养公民良好的知识能力和道德素质,消除愚昧无知和犯罪现象。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1、圣西门“按劳分配”的社会福利观 2、傅立叶的“和谐制度论”

和谐制度的基层组织是一种生产—消费合作组织,即“法郎吉”

3、欧文的空想共产主义的福利思想

马尔萨斯 代表作《经济学原理》

(简答重点)边沁的功利主义(从趋乐避苦的人性假设出发,以心理学、伦理学为基础)包括:

功利主义原则、福利最大化原理、立法改革思想。

(名词解释)马克思的“劳动异化”

指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作用下,劳动本身不仅不能给劳动者带来更多、更好的福利,相反,劳动却成了人民苦难的根源。劳动者生产的产品越多,他受到的控制就越大,他就丧失更多的自由。

德国旧历史学派代表人物:李斯特、罗雪尔、希尔德布兰德

新历史学派代表人物:施穆勒、瓦格纳

瓦格纳提出应把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提倡“国家社会主义”。 (记忆口诀:你挪西施娃)

(名词解释)费边社会主义

把资本主义社会传统的自由民主思想与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至多只是其思想来源之一。

费边社“四巨头”:萧伯纳、悉尼·韦伯、悉尼·奥利维尔、格雷厄姆·华莱士。(记忆方法:费边萧纳华莱士 悉韦悉奥四巨头 “飞镖笑纳划来死 西魏西澳始聚头”多选ABCD)

(重点简答)费边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观点:

1、生产资料共同所有 2、实现国民生活最低标准 3、坚持社会民主 4、主张渐进实现社会主义 5、剩余价值归社会所有

福利经济学以效用或功用理论为出发点,探讨并研究有关人类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问题。 旧福利经济学:阿瑟·庇古

新福利经济学:肯尼斯·阿罗的“不可能定理”

福利指个人或群体的利益所得,他包括收入获得和心理满足两方面给消费者带来的种种好处。 “效用”(或功用)指消费者在心理方面获得的满足。它被经济学家用来说明商品的价值或消费者获得的满足水平。

第三章其他重点概要:

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完全吃透。效用的两种测量方法:基数理论、序数理论完全理解。福利最大化的两个观点:财富收入最大化和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庇古的主要福利思想一共五点重点掌握。福利经济学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P129页paragraph4(四个方面多选题,六个选项,六挑四)。简答题:简述新旧福利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第四章

一、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一,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危害程度特别大,范围上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罗斯福新政起到了先导和印证作用;二,危机暴露出自由经济理论的局限,“萨伊定律”(生产创造需求)破产;自由放任主义(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由放任,政府只充当守夜人)的失败;微观经济学(主观因素(对经济运动全过程的直接决定作用、以均衡价格论为中心)的局限

二、凯恩斯: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就业的一般理论:社会除了摩擦性失业和资源失业外,还存在非自愿失业,充分就业均衡只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例,而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常态; 有效需求理论:是凯恩斯就业理论和经济学说的核心,社会就业水平取决于社会有效需求的水平;失业源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又源于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而消费和投资需求的不足则是三大心理规律所致;

经济危机理论:不相信市场机制的完善性和协调性,认为市场不稳定是常态,必须扩大政府只能,加强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政府干预理论:经济危机和失业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一是消费需求不足,这是由于人们的编辑消费递减的心理倾向造成的,二是投资需求不足,这是由于人们的资本边际效率递减预期和流动偏好造成的),不能把当前投资量的职责完全放在私人手中; 三、新古典综合派理论分析的制度前提是“混合经济” 四、选择题:“两个剑桥之争”分歧:研究对象,新古典综合:收入分析-价格分析,新剑桥:价值-分配:研究方法,新古典综合:均衡 新剑桥:社会历史因素;对凯恩斯理论理论的理解和评价新古典综合:收入-支出,新剑桥:收入分配

五、凯恩斯主义是指以凯恩斯为代表人物,它以解决失业为主旨,认为自由市场

必然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和非自愿失业,主张由政府干预经济,通过政府支出弥补有效需求不足,从而预防经济危机。

凯恩斯经济学中的社会福利思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来解释消费需求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因素: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利息率);流动偏好规律(使得大量货币收入闲置于人民手中,不能及时充分的转化为储蓄和投资,直接压低了社会总需求的水平;促使人们放弃流动偏好,就需要提高利息率,而利息率的提高又使的资本边际效率相对更趋偏低,从而不利于社会需求的扩大。

六、克服经济危机的对策:有效需求管理的政策主张:一,政策的重心:赤字财政政策,辅助政策: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主张奢侈消费和降低分配不公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的后果滞胀,就是生产效率下降,同时通货膨胀在持续。

七、影响:一,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社会福利思想;二,通过实施累进税调节国民收入的思想;三,以生产为导向、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的福利社会价值取向 八、英国:福利型社会保障体制(刺激需求 保障生产);美国实行的保险型的社会保障体制(覆盖面小,政府对社会保障干预较小,承担的责任有限,财政的负担较轻;保障的待遇较低;保障制度的设计以效率为主,兼顾公平)

凯恩斯主义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借鉴作用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