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董克用人力资源复习题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1董克用人力资源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①专业知识。即掌握与人力资源管理所承担的各类职能活动有关的知识,具备设计和制定各种人力资源制度、方案及政策的能力。这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工作的基础,也是他们区别于其他管理人员的标志。 ②业务知识。即要了解本企业所从事的专业,熟悉本专业所开展的业务。这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时所要仰仗,时刻用得着的具体知识。

③实施能力。即要具有推行和实施各种人力资源制度及方案的能力,包括很多具体项目,如沟通协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组织能力、计划能力、应变能力等。

④思想素质。即要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公正的态度来进行工作,不能将个人因素牵扯进工作,要遵守职业道德,不能违背职业操守。

8.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法所包括的内容非常详尽,他把工作满意度分为20个维度,每个维度设计了几道题,共有( A )道题来测量员工的满意度。 A.100 B.120 C.140 D.160

9.衡量人力资源部门对企业整体绩效的贡献,人力资源有效性指数是一个重要指标。它是由美国学者( D )提出的。

A.罗伯特·L·卡茨 B.斯蒂芬·P·罗宾斯 C.亨利·明茨伯格 D.杰克·J·菲利普斯

10.人力资源指数:也是衡量人力资源部门对企业整体绩效贡献的指标,由报酬制度、信息沟通、组织效率、关心员工、组织目标、合作、内在满意度、组织结构、人际关系、组织环境、员工参与管理、工作群体、群体间的协作关系、一线管理和管理质量等15项因素组成,不仅说明了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而且反

映了企业的组织环境状况,它是由美国舒斯特教授提出来的。第五章 人力资源环境

1.不属于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外部环境中政治因素的是( E )。

A.政治环境 B.政府管理形式 C.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D.工会 E.经济体制

2.不属于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外部环境的因素是( FGHI )

A.政治因素 B.经济环境 C.法律环境 D.文化环境 E.竞争者 F.企业领导 G.企业发展战略 H.企业组织结构 I.企业生命周期 J.企业文化

3.政府管理方式和方针政策的具体内容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管理活动没有太大的影响。

错。政府管理方式和方针政策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影响可以理解为横向影响。政府是国家政权的行使者,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管理方式直接决定了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空间,政府控制过严,就会削弱企业的自主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空间相应就比较狭窄,反之,企业就会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空间也就相应较大,我国国有企业早年所出现的人才流失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政府与企业的互动关系中,政府拥有相对支配权,它所制定的与企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活动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和支配性。如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经济体制方面出台的一系列关于企业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政策,对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起到了指导性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企业人事改革的不断发展。

4.我国《劳动法》在招聘录用方面,严格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 B )周岁的未成年人。 A.14 B.16 C.18 D.20

9

5.不属于《劳动法》对工资规定是( D )

A.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与工资150/100的工资报酬。

B.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200%的工资报酬。 C.法定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D.无论是任何时候,安排劳动者加班都要有象征性的表示。

6.在不同文化传统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也不同,在这方面( C )的研究最具有代表型。 A.罗伯特·L·卡茨 B.斯蒂芬·P·罗宾斯 C.威廉·G·大内 D.杰克·J·菲利普斯

7.在新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所有竞争的焦点集中于( A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决定了企业竞争的成败。

A.人力资源 B.物质资源 C.社会资源 D.政治资源

8.企业生命周期:生命周期是指人从出生一直到死亡所经历的由相互衔接的几个不同阶段所组成的整个过程。企业生命周期就是一个企业从创立到消亡整个生存链,它包括创业、集体化、正规化和合作四个阶段。 9.企业文化:就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企业成员所共有的价值观,道德准则等观念形态的总和,企业文化影响甚至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内容等。企业文化一般都是企业创始人或企业高层领导者价值观念的直接体现,反映了他们对是对人的基本看法及基本的价值取向,当这些价值观念在员工、成员之间达成共识后,就形成了企业文化。

10.企业文化不同,对人力资源的影响也不一样。企业的( A ),管理者的因素在管理中就有主导地位。

A.控制程度高 B.企业开放高度高 C.强调发挥个人特长 D.重视员工工作结果 11.强调个人的工作团队中,薪酬管理和绩效管理是从( A )出发的。 A.个人 B.团队 C.小组 D.企业

第六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1.人性假设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的基础。美国管理学家( A )说:“每项管理的决策与措施,都是依据有关人性与其行为的假设。”

A.道格拉斯·M·麦格雷戈 B.威廉·G·大内 C.戴夫·乌里奇 D.帕特里克·赖特 2.美国行为科学家( C )提出了“四种人性假设理论。” A.道格拉斯·M·麦格雷戈 B.威廉·G·大内 C.埃德加·H·沙因 D.约翰·J·莫尔斯

3.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院教授( A )在研究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时,提出了著名的“X理论—Y理论。” A.道格拉斯·M·麦格雷戈 B.威廉·G·大内 C.戴夫·乌里奇 D.帕特里克·赖特

4.X理论相当于我国古代( A )的“性恶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管理方式是以金钱激励为主要手段,对消极怠工严厉惩罚的控制管理,以权力或控制体系保护组织本身和引导员工。 A.荀子 B.孟子 C.告子(告不害) D.梁启超

10

5.Y理论相当于我国古代( B )提出的性善论,在它指导下的管理方式就是创设人发挥才能的环境,用工作本身激励人,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 A.荀子 B.孟子 C.告子(告不害) D.梁启超

6.约翰·J·莫尔斯和杰伊·W·洛尔施两位学者在麦格雷戈“X理论—Y理论”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研究,于197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论文,提出了著名的( A )。 A.超Y理论 B.超X理论 C.超X—Y理论 D.超X理论—超Y理论

7.超Y理论的观点相当于我国古代( A )提出的“性无不善不恶论”,在此指导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A.告不害(告子) B.荀子 C.孟子 D.梁启超

8.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 D )提出了“个性中心论”,倡导“尽性主义”,与西方自动人假设(即自我实现人假设)十分相似。

A.告不害(告子) B.荀子 C.孟子 D.梁启超

9.根据(D ),要引导人们有理想、抱负,不能斤斤计较,要为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努力。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复杂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 10.根据人的行为形成过程,美国管理学家( A )将激励过程分为七个阶段。

A.A·D·西拉克和M·J·华莱士 B.道格拉斯·M·麦格雷戈和威廉·G·大内 C.A·D·西拉克和埃德加·H·沙因 D.M·J·华莱士和约翰·J·莫尔斯 11.不属于内容性激励理论的是(E )。

A.需求层次理论 B.ERG理论 C.双因素理论 D.成就需要理论 E.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目标理论、行为强化理论) 12.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基本的需要是(A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社交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13.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按顺序要求从低到高依次排列的,满足的顺序也同样如此,因此,每个人追求的都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起激励作用的也只有最高层次需要。

错。按照马斯洛的观点,人们都具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的顺序是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排列的,满足的顺序也同样如此。但是,只有当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以后,人们才会去追求更高一级的需要,也就是说,只有低层次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以后,更高一级的需要才具有激励作用,否则,低层次需要满足不了,高层次的需要也不具有激励作用。而且,只有在低层次的需求满足的基础上,那些尚未满足的高层次需求才能成为激励因素。任何一种满足了的需求,无论高低,一旦得到了满足,尽管它不会因更高层次需求的发展而消失,但不再有激励作用,不能成为激励因素。 14.优势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同一时间内,人们会存在几个不同层次的需求,但总有一个层次的需求是发挥主导作用的,这个需求就是优势需要。 15.不属于奥尔德弗ERG理论的是( A )。

A.审美需要 B.生存需要 C.成长需要 D.关系需要

16.奥尔德弗认为,人的需要如能顺利得到满足,就会立即产生更高层次的新需要,相反,一旦一个人期

11

望的较高需要得不到满足,人们的需要求就会倒退到较低的层次。

正确。根据奥尔德福德ERG理论,人的需要有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各个层次的需要得到的满足越少,人们就越希望满足这种需要;较低层次的需要越是得到较高的满足,就越渴望得到更高层次的需要;但是如果较高层次的需要受到挫折,得不到满足,人们的需要就会退求其次,回到较低层次的需要,重新追求低层次的需要。而且人们的这些需要,并非天生就有的,有些需要是经过后天学习和培养得到的,尤其是较高层次的需要。

17.双因素激励理论:美国行为学家赫茨伯格在20世纪50年代末所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又称为“激励—保健因素”理论。赫茨伯格这一理论把与工作有关的所有问题归结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两大类,认为激励因素包括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晋升、成长等六个方面,这是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大多与工作本身和工作内容有关;保健因素包括公司的政策、监督、与主管的关系、工作条件、薪金、与同事的关系、个人生活、与下属的关系、地位以及安全感等10个方面,大多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有关。赫茨伯格认为,保健因素的作用类似于卫生保健对身体所起的作用,只能从环境中消除有害健康的事物,有预防效果,但不能直接提高健康水平,没有医疗作用;只有激励因素,才具有激励作用,只有激励因素得到满足,才能提高人们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工作绩效,起到激励作用。

18.麦克莱兰的( A ),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条件下人们还有哪些需要,他的结论是权力需要、归属需要和成就需要。

A.成就需要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ERG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19.麦克莱兰认为,( A )强烈的人往往具有内在的工作动机,一个组织拥有这种人越多,发展就越快,获利就越多。

A.成就需要 B.生存需要 C.权力需要 D.归属需要

20.根据麦克莱兰的理论,高成就需要者并非一定是大企业的负责人员,在大型企业和其他组织中高成就需要者不一定是优秀的管理者。

对。高成就需要者都喜欢独立负责,可以获得信息反馈的工作环境,并会从这种工作环境中得到激励。在小企业的经理人员和在企业中独立负责一个部门的管理者中,高成就需要者往往会取得成功。因为高成就需要者只对自己的工作绩效感兴趣,并不关心如何管理别人、管理团队,影响别人如何做好工作。故此。 21.( A )告诉我们,只有人们对某一行为所产生的结果的主观评价高(即价值看得大),对这一行为实现可能性估计较大(即实现概率大),激励力量才大,当这两个因素中有一个是零时,激励就会失去作用。

A.V·H·弗鲁姆 B.J·S·亚当斯 C.B·F·斯金纳 D.L·W·波特 E.E·E·劳勒

22.( A )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处理好个人努力和个人绩效、个人绩效和组织激励、组织激励和个人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

A.期望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ERG理论 D.公平理论 23.在弗鲁姆期望理论中,期望值指的是( A )。 A.人们对某一行为导致某一结果的可能性大小的估计。 B.人们对某一行为所产生结果的主观评价。

1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