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学习贯彻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11]133号)精神,按照《曲靖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印发曲靖市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办法(试行)的通知》(曲煤发[2011]14号)要求,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xx县地方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煤矿安全企业贯彻党和国家煤矿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围绕\事故防范在于落实预防在先\这一中心,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摸清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强化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有效促进隐患整改,切实推进建立和不断完善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对安全生产风险超前预控,规避安全风险,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安全风险预警防控的组织领导,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我矿成立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目标任务

通过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估、预警防控,使安全隐患始终处于受于控状态,杜绝一般事故,遏制重伤事故,防范轻伤事故. 四、工作内容 (一)建立体系.

建立安全风险预警防控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警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制定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方案,明确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总体目标,对我矿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和风险评估,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PDCA\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运行模式. (二)风险预警.

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对照《xx县煤矿危险源排查治理工作手册》,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管理,对危险源和安全隐患进行辨识、风险评估.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中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

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从政策、技术、管理等层面,采取召开会议、现场点评、交流探讨等方式,明确具体的风险管理对象,正确辨识和评估危险源,经煤矿领导负责人明确后,交责任人进行风险预警. (三)风险防控

在生产建设活动中,根据风险评估确定的在人员、技术、环境、管理方面存在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源,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等法律法规制度,按照\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应急预案或其他计划等对危险源进行防控.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应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对专业性较强、危害度较大、整改较难或无法评估的危险源风险评估防控,提请总公司或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处理. (四)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

1.员工准入管理.建立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明确岗位设置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明确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等准入条件.

2.员工不安全行为分类.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分类,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员工不安全行为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具体、有针对性分类.

3.员工岗位规范.在员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煤矿应制定员工岗位规范,并符合以下要求: (1)种类齐全;

(2)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 (3)规定各岗位工作任务;

(4)明确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 (5)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6)确保在完成预定任务存在多工种交叉作业时,应制定书面安全程序.

4.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确保员工岗位规范的有效执行.措施应结合我矿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分别制定.

5.员工教育培训.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员工培训教育要按以下要求执行:

(1)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由办公室和生产技术科负责,并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 (2)与县安全培训中心签订合同;

(3)每年对员工进行1次以上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培训.年末进行1次风险管理培训需求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和对上年度培训计划的可行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年度培训绩效评估报告,根据报告编制下年度培训计划;

(4)明确员工分层和分类培训内容与周期; (5)对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培训; (6)建立员工培训信息档案;

(7)每次培训结束,形成单项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8)对参加培训的员工应进行考核或考试,并有完整的培训台账; (9)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并由记录.

6.员工行为监督.建立完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员工行为监督必须确定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人员,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对监督的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

7.员工档案.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并确保所有在岗位的档案齐全,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重点监控对象. (五)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1.通风管理.建立并保持通风管理控制程序,以控制和消除通风系统中潜在的风险.通风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矿井、采区和工作面应急具备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采区应实行分区通风,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自然发严重矿井的采区等,应设专用回风巷; (2)风门、风桥、风筒、密闭等通风设施保持完好无损;

(3)矿井总风量、采掘工作面和各种供风场所的配风量,应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4)风速、有害气体浓度等,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5)按规定及时测风、调风,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供风地点风量、风速持续均衡,并按规定的周期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6)局部通风机通风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采用双风机、双电源,能自动切换,保持连续均衡供风;

(7)生产矿井主要通风机应装有反风设施,各种参数符合规定,并定期进行反风演习; (8)通风基础测试报告、记录齐全.

2.瓦斯管理.煤矿建立并保持瓦斯管理程序,通过瓦斯检测,及时掌握瓦斯浓度变化情况并采取措施,确保瓦斯得到有效控制.瓦斯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建立完善瓦斯管理制度,明确瓦斯防治责任并细化分解落实到各岗位,根据井下条件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加强瓦斯治理的各项措施,确保瓦斯得到有效控制.瓦斯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2)建立完善瓦斯检测,有瓦斯检测专门机构且人员配备满足要求.每年对矿井瓦斯等

级进行鉴定,相关入井人员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携带便携式或光学甲烷检测仪,瓦斯检查员严格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瓦斯检查记录做到井下牌板、检查记录手册、瓦斯台账三对口,瓦斯检查人员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交接班,瓦斯检查地点的设置及检查次数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日按程序规范进行瓦斯情况汇报; (3)制定瓦斯隐患处理措施.有瓦斯排放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按措施进行排放.排放瓦斯前先确认回风系统人员以撤退完毕,电源已全部切断,已设置警戒栅栏、警标和停电牌.每次排放瓦斯都应做好记录,建册登记.临时停风应立即断电撤人,设置栅栏、警示标志,长期听风区在24h内进行封闭.

(4)应采取瓦斯隔爆措施,在矿井两翼与井筒相连通的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相邻采区之间的集中运输巷道和回风巷、相邻煤层之间的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间设置主要隔爆水棚,在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煤层掘进巷道采用独立通风的其他巷道设置辅助隔爆水棚,对隔爆设施实行挂牌管理,定期检查隔爆设施的安装地点、数量、水量及安装质量.

(5)健全瓦斯抽放系统,瓦斯抽放管理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和AQ1027-2006标准,并按定期对抽放系统进行测定,确保系统参数合理、运行有效.根据实际情况,综合采取预抽采、采动层抽采、边开采边抽采、老空区抽采等措施,凡是应当采抽采的煤层,都应最大限度地抽采.矿井生产计划与瓦斯抽采达标煤量相匹配,采掘生产活动始终在抽采达标区域内进行.掌握瓦斯基础参数,吨煤瓦斯含量、前的瓦斯含量,达到AQ1026-2006标准要求.

3.防治水管理.准确掌握井田及其周边地表水系、地下水和采空区积水等分布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水位情况,评估地表水和各地下水系的风险.防治水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方针,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制定\防、堵、疏、排、截\的综合防治措施; (2)井下防水、排水系统合理,能力满足实际需要;

(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针对主要含水层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报;

(4)每年雨季前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5)防治水设施完善、设备齐全;

(6)井下掘进工作面坚持\有掘必探\防治措施; (7)防治水专项应急预案完善.

4.防尘管理.建立健全防尘系统,有效降低各作业地点的粉尘浓度.防尘系统符合以下要求:

(1)主要进回风大巷、主要运输巷、带式运输机巷、采掘工作面所属各巷道、煤仓与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