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第一单元第1课《春》教学设计(2课时)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第一单元第1课《春》教学设计(2课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春》教案设计(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各种景象;

通过反复诵读,感知春天的迷人,体会其中蕴含了作者所传达的微妙情感;

过程与方法:

揣摩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积累精彩语句;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兼作圈点批注,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春》的美文欣赏,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朗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并通过各种感官的感受和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立体、生动地描写景物,练习仿写。(重难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1 / 7

第一课时 一、导入(1min)

法国有一位雕刻家,叫罗丹。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相信大家一定听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美。春天也是一种美,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带来了温暖,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力量。(展示春的图片)古往今来,许多文人描绘过春天,歌颂过春天,由此产生了许多不朽的篇章。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一篇赞美春的颂歌,学习的重点是要体会春天美在哪里。他的作者是──朱自清。

事不宜迟,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课,让我们首先跟随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走进生机盎然的《春》。(板书)

二、诵读感知

1、在配乐初步感知作者情感(7min)

学生听朗读,思考问题,并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小组讨论,划分段落,概括大意(7min)

学生讨论2min,教师请学生划分段落,概括大意。展示课文思路图(暂缺第2自然段的\总括春天\,之后引导学生理解第2自然段和第3-7自然段是总-分的关系。

PPT展示:

朱自清《春》板书设计

3、诵读指导,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8min)

通过对第1自然段和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的朗读,引导学生在朗

2 / 7

读中领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喜爱,赞美,对生活、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

三、研读分析

1、教师示范分析春草图(4min) 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春草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人们活动的动作,体会春草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心情。

赏析美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明确: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偷偷地\和\钻\都是人的动作,这两个词用在小草身上,写出了在不经意间小草挤破土层的那股顽强的生命力。)

教师梳理本段的写作顺序、写法:从物到人,将正面与侧面描写结合起来,生动地描绘了春草的生机勃勃。

2、学生默读,自学春花图(9min) 学生默读,圈点思考。

自学指导: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春花?突出了春花的什么特征? 2.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3.通过哪些事物来衬托花的甜香?

教师提问,梳理春花的特点--争奇斗艳、绚丽多彩、广泛、甜香; 从修辞出发,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重点赏析美句。

赏析美句--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明确:这句话把野花比喻成眼

3 / 7

睛和星星,写出了原野上野花开得多,还描绘出了野花闪闪发亮的明丽色彩。)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同学们通过诵读感受到了作者的爱春、赞春之情,也体会到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积极追求的态度。这篇课文语言是很优美的,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将春天的景象描绘得生气勃勃。课后同学们要反复诵读,来加深对作者笔下的春的理解。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剩下的三幅春景图。

五、布置作业

1、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2、任选文中运用拟人手法的句子,仿写两个句子。

3、背诵1-4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下节课抽查同学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抽查背诵,简单回顾上节课的内容)(5min)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布置了同学背诵前面的四个自然段,现在我们请××同学来背(提问两位同学)。上节课我们疏通了课文的结构,体会到作者的盼春、赞春之情,也体会到作者寄托在文字中的积极进取的态度。同时,我们也已经分析了春草图和春花图,今天我们继续来分析剩下的三幅春景图。

二、研读

1、教师范读,研读春风图(5min)

4 / 7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