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和未知时的不同处理方法。 四、评价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能用一句话给自己做个评价吗? 学生总结、评价,质疑问难 教后反思:

百分数的应用整理与练习(二)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16“练习与应用”的7~11题。完成“探索与实践”和“评价与反思”活动。 教学目标: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巩固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索和实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百分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3、通过评价与反思,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增强数感。 设计理念:本课的复习侧重于联系实际解决较简单的有关纳税、利息、折扣的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让学生在应用百分数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感受数学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师:今天,我们继续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二、练习与应用 三、复习纳税、利息、折扣的问题 1.出示16页第7题 问:91.6%对应的是哪部分人数?与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2.出示16页第8题 帮助理解题意,适当解释“合金”的意思 明确:一块黄铜的千克数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铜的千克数,另一是锌的千克数。 3.提问:通过解答以上3题,你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列算式解答?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列方程解答吗? (1)独立解答 (2)交流算法 独立解答 完成第9题,说说自己的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 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解答 交流算法 学生回忆曾经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交流 讨论算法,再进行计算。 说说分段计算的步骤。 说出各条件的意思。 (一) 纳税。 1. 问;生活中有哪些纳税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2. 出示16页10题 问:这题提到了哪些税?5%和7%分别是以什么为单位“1”,你能根据关系句写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吗?这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除了求税收之外,还可能出现哪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前面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作业题,总结它们的解题方法和规律。 补充:在纳税过程中有一种是分段纳税的,教师举例说明。 小明妈妈收入5000元。根据税收标准,个人月收入1600元以下不收税,超过1600元的按下列标准收税。 不超过500元的 5% 超过500-2000元的部分 10% 超过2000元-5000元的部分 15% …… 小明妈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二)折扣 1.问:什么是折扣?之间有哪些数量关系? 2.出示11题 (1)读题,理解题意,帮助弄清购买行李票的有关规定。 (2)问:第一问应该怎么求呢?数量关系是什么?第二问又应该先求出什 么呢? 3.除了上述类型之外,关于折扣还有可能求什么问题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折扣问题上出现的一些类型,并引导学生分析解答。 补充;如何比较两类题,如;一个书店按七折优惠,一个书店是买四赠一,引导学生比较哪一种更优惠。 (三)利息 1.在生活中有时要求利息,会有哪些类型呢?指导学生弄清求应得利息,实得利息,之间的区别和求法。 2.补充课本中出现的一些类型。 (1)小东把8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定期二年,年利率是3.06%,到期后,他实际取回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利息税的税率是5%) (2)李师傅的一项科技发明,获奖金4000元。按规定,超过800元的部分缴纳14%的个人所得税。李师傅实得奖金多少元? 四、探索与实践 1.12题 根据自己的体重,算一算自己是 否在正常范围内。 2.13题 请同学们课后进行调查。 3.思考题 引导分析:利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 找出其中的关系。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思路。 (3)比较异同。 (1)课前收集爸爸妈妈及自己的体重 (2)根据公式算一算各自的标准体重 (3)根据公式算算实际体重是否属于正常体重 (1)现场调查 (2)分别算出百分数 先算出这件商品打折前的售价是:104×80%=130元 再算出商品的成本价:X+30%X=130,求出X=104元 作出判断 学生填写评价与反思表。 五、评价与反思 师: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感觉怎样?请填写17页的评价与反思表。希望大家实事求是地总结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教后反思: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37 教学目标:1、在立体图形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从多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测量较大和较小物体的体积 设计理念:本节数学活动重在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发挥、自己动手、自己应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在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自主地提出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情1、出示一堆物体,其中有规则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景导圆锥),也有不规则物体[乒乓球(凹陷的)、苹果、木块、泡沫 入, 塑料;橡皮泥、鸡蛋、石块、铁块、玻璃球;足球(瘪气的)、 提出问螺丝帽等], 题 设问: (1)这些物体哪些会计算体积?怎样计算? 学生口答(2)哪些不会计算体积?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能够直接计算体积的计出来吗?怎样计算呢? 算方法 师板书课题: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独立思考,联想质疑 二、 分1.引导学生进行归类(按照物体在水里是沉还是浮),说明:比较、分类 组实在水里上浮的先不研究,本节课研究 验 , 在水里是下沉的物体。 探索方2.组织讨论测量的方法。 分组讨论 案 怎样利用学过的知识来测量不规则的物体体积?怎样来转化? 实际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3.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小组在土豆、橡皮泥、石块、铁块、玻璃球中选择 一个,先估计物体的体积,再讨论测量方案,最后动手实验。 (2)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 (3)每项数据都要测量三次,然后取平均值。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