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 设计理念:本课设计除了基本的例题外,还专门让学生比较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样的对比既能使学生深化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学步骤 一、教学例1 教师活动 1.出示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要求学生各自画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提问学生: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求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分别从差比和倍比的角度提出“实际比原计划多多少公顷”、“实际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等问题,并口头解答。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例1的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2.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是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的?要求“实际造林比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小结: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3.根据刚才的分析,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解读列式。 4.进一步引导:“实际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与“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之间有什么联系? 建议学生算出结果再比较。 学生活动 学生画好后讨论:画几条线段表示这两个数量比较合适?表示哪个数量的线段应该画得长一些?大约长多少?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列式计算。 二、教学“试一试” 联系学生的讨论明确: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提出问题: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还可以怎样求? 1.出示问题:原计划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提问:这个问题又是把哪两个量进行比较?比较时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原计划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你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2.小结:例题与“试一试”都是实际造林面积和计划造林面积两种量进行的比较,但由于比较时单位“1”的数量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相同。 1.指导完成“练一练”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2005年的在读研究生人数比2004年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 2.指导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3.做练习一的第2题 提醒学生把计算的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4.做练习一的第2题 先鼓励学生独立解答,再通过交流让学生说清楚思考的过程。 学生讨论比较。 学生列式计算。 学生先给出自己的猜想。 学生讨论,列出算式解答。 学生讨论,和自己猜想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三、巩固练习 学生讨论后,列式解答。 如果有学生感到困难,可让他们先画出线段图来帮助分析,再根据线段图进行思考。 学生先说说对问题的理解,再列式解答。 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通常可以怎样思考? 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什么? 教后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一的第4~8题,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的应用题情境中,更深刻的理解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加深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理解。 教学难点:从问题出发分析问题的方法。 设计理念:设计这节练习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理解。 其中介绍“你知道吗”等环节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教学步骤 一、复习铺垫 教师活动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类型,问一下同学们:甲比乙多百分之几怎样求?乙比甲少百分之几呢? 以本班男女生人数举例:男生比女生多(少)百分之几怎样列式?女生比男生少(多)百分之几又怎样列式?两个计算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学生活动 指名学生回答。 二、指导练习 1.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 先指导学生读题。 第一个问题是求谁是谁的百分之几?你会列式解答吗? 第二个问题是求谁是谁的百分之几? 题目中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不会游泳的有多少人,你怎么先求出这个问题? 自己试着列式。 2.比较这两个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画出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两个问题所示的线段正好合成单位“1”) 3.提问:第(2)题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得到? 4.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类似的情况吗?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5题 先指导学生读题。 先说一说这三个问题分别是求谁是谁的百分之几?再试着自己列式。 小组讨论:这三个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能不能根据第(1)题的答案知道第(2)题的答案?第(1)题和第(3)题有什么区别? 做完了这题,你有什么收获?(启发学生说出:可以根据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可以求出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或者可以根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能直接求出这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因此做题时可以直接用这个数去除了另一个数,用得到的百分数和单位“1”去比较,与单位“1”的差即是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2.教学练习一的第6~8题 (1).完成练习一的第6题: 读题时先解释“孵化期”的含义; 读题后思考,从问题出发,要求这个问题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直接知道了吗? (2).完成练习一的第7题: 读题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同桌说说每个问题的含义以及求问题所必须的条件。 指名学生回答思考过程。 学生列式,集体评讲。 学生列式,集体订正。 学生讨论,鼓励大胆说出自己的猜想。 启发学生用“1”直接减去第(1)题所得到的百分数。 三、巩固练习 学生列式。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学生列式解答。 学生列式解答后集体订正。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