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深加工工程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大豆深加工工程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能耗大等问题。研究高效、节能的提取技术不容忽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大豆胚芽为原料提取大豆皂甙方面,而较少有详细研究从低变性脱脂豆粕中提取皂甙的技术。

2.4本领域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2.4.1研发实力薄弱,技术装备落后

我国在大豆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大豆蛋白和大豆磷脂加工企业技术装备整体水平落后,深加工能力小,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增值率及市场占有率较低,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深度加工增值能力不强。产业化的条件、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大豆蛋白加工业以分离蛋白为主,品种少,功能性单一,大豆蛋白系列产品的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不稳定,且在加工关键技术和装备,功能性的研究与开发及大豆蛋白的应用等方面与国外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2.4.2深度开发技术不成熟,产业化加工成本太高

尽管我国大豆制品的研发工作发展很快,大豆蛋白、大豆多肽、大豆多糖及大豆异黄酮的研究工作屡见报端。但除了大豆蛋白外,以大豆多肽和大豆异黄酮为原料的产品尚不多见。丰富的大豆资源还只是一种潜在的经济优势,大豆低聚糖、膳食纤维、异黄酮、皂甙、天然VE、蛋白肽等深加工产品在国内仍处在工艺中试和中试成果转化的技术水平,致使产业化生产成本很高。因此加快这类研究的产业化进程已为形势所迫。

2.5建设工程中心的意义与作用

据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数据,从1995年到2005年的10年时间内,大豆进口量与国内产量的对比由80万吨对比1350万吨迅速

15

增长到2659万吨对比1830万吨,进口与自产比高达1.5∶1。今年大豆进口仍呈增长趋势,而导致这种增长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内大豆仍存在产需缺口,另一方面则是与现在备受关注的外资控盘中国大豆业有关。外资对大豆行业的垄断,是刺激大豆进口增长的不可或缺因素。目前,ADM、邦基、嘉吉、路易达孚等四家跨国公司垄断了中国80%的进口大豆货源,而且这些跨国公司拥有中国40%以上的压榨能力。

这些跨国粮商之所以能够侵入中国大豆业,是2004年中国大豆企业高价进口大豆引发行业洗牌所致,当时跨国粮商便趁机大量收购、兼并中国的大豆压榨企业,逐渐控制了大豆渠道,跨国粮商得以实施其战略部署,赚取暴利。这些跨国公司已经通过融资方式控制着南美等大豆主产国,现在又控制中国的大豆加工业,同时控制着贸易渠道。外资企业以其先进的技术装备和雄厚的资金实力使其在国市场份额一步步扩大,中国本土的大豆加工企业面临生存危机,一些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国内大豆加工业发展形势严峻,面临着外资即将形成的垄断布局,培植大豆深加工行业的技术、加工龙头企业年已迫在眉捷。

山东****实业有限公司自1987年开始从事大豆深加工,前期以生产传统大豆油和饲料高温粕为主。

1990年前,我国大豆分离蛋白完全依赖进口。到1996年,仍然有80%依靠进口,当时我国大豆分离蛋白行业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国外企业垄断着我国的分离蛋白行业;另一方面,国内上马的分离蛋白厂家因生产不出合格的分离蛋白而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食品行业不得不继续进口美国的产品。究其原因,主要是其加工原料低温豆粕不合格。

我公司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于1998年成功生产出了合格的低温豆粕,使得分离蛋白得率从33%提高到45%,每吨蛋白增加收益2200元。这样,金锣、金冠、大王、鱼台、郑州油脂化、黎明等等一大批蛋白厂家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动摇了美国等国外产

16

品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2001年,我国分离蛋白产品进入欧洲、日本、东南亚、澳洲、美国等国际市场;2003年中国成为分离蛋白出口大国。我公司生产的“****牌”低温豆粕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挠中国蛋白生产企业的原料难题,使一大批蛋白厂家死而复生,而且使我国由大豆蛋白进口大国成为大豆蛋白净出口国,使得整个分离蛋白行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2002年公司“年加工大豆20万吨低变性脱脂豆粕及深加工系列产品项目”被国家发改委批复为全国农产品深加工食品专项示范项目,2006年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验收,目前公司大豆加工能力已达到40万吨,是目前亚洲质量最好,产量最大的低温粕加工厂家。

公司于1999年开始研究分离蛋白改性技术,2002年6月年产3000吨的生产线投产,生产出的分离蛋白分散性、吸水性、吸油性、凝胶性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深受广大用户的好评,产品供不应求。2004年“年产50000吨功能性浓缩蛋白项目”被国家发改委批复为全国农产品深加工食品专项示范项目,目前公司大豆蛋白生产能力已达到40000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蛋白生产企业。

****公司在大豆综合加工业中有着多年的实践,培养了一大批大豆加工行业的技术骨干,与各个大豆加工企业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公司在同行业中率先通过了ISO9001和14001、HACCP、IP转基因等先进管理体系认证,有100万亩大豆种植基地,其中9万亩已通过非转基因认证,拥有一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投资1000多万元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联合组建的禹光生物研究中心,位于北京中关村,中心引进世界一流的实验设备,拥有北大资深教授吴光耀领衔的科研队伍,目前已研究出21项科研技术成果,8项已申报专利,其中有两项正在申报国家“863”计划,可为大豆生物精深加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在****公司建设山东省大豆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可以汇集大豆加工业的经验于一体,集中优势力量,致力于我国大豆加工业的发展,推动我国大

17

豆生物精深加工的更快发展。

1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