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高考命题点五 比较鉴赏

诗歌比较鉴赏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在2014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古代诗歌采用比较鉴赏的有山东卷、全国卷Ⅱ、天津卷、江苏卷、浙江卷、福建卷。2015年全国卷Ⅰ,诗歌鉴赏取材于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与初中学过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比较, 属于比较鉴赏类型,只不过第二首诗歌来源于教材,没呈现原文,从学过的诗歌上去找思路,这本身就是一种解答提示,因此也就降低了试题的难度。2016年高考全国卷Ⅲ采用了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的形式。因此,诗歌的比较鉴赏,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和单纯一首诗鉴赏的命题角度基本相同,都从诗歌的意象、意境、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方面设置题目,不同的是比较鉴赏题需要考生针对两首或者三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解答,或对同一首诗歌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鉴赏解答。 一、古代诗歌比较鉴赏的提问方式和一般答题思路

从大方面看,比较鉴赏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

1.提问方式

(1)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给出一首诗词和学过的课本上的诗词篇目或诗句,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3)给出一首词,对其上下片感情、手法等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4)辨析一首诗词不同版本的妙处。 2.一般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者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二、解题指导与典型例题

1.内容比较鉴赏

比较诗歌的思想内容。通过对两首诗的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来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例1] (2016·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西 村 陆 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

【注】 耿:微明的样子。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记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答:

解析:两首诗歌都是写景记游诗。《游山西村》通过写农村丰收之年的待客情形、山间水畔的明媚风光、古老的乡土民俗以及自己乘月拄杖夜游,表达了自己对淳朴民风、民俗的热爱。其中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千古流传的哲理名句。《西村》则侧重写了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此地乡村风景的热爱。

答案: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风民俗。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2.意象、意境比较鉴赏

比较诗歌的意象、意境,要从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去考察。自然属性不外乎从三个角度去鉴赏,即意象间的远近关系,品味哪些是作为背景的远景,哪些是作为主体的近景;意象间的动静关系,品味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是以动衬静,还是以静衬动;意象间的色彩情况。社会属性,是指品味景物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寓意、象征等。这四个角度便构成了意象、意境的“四品”。

[例2]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 芙 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

[注]

[注]

黄昏。

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 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答:

2

解析: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暗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成为爱国志士的象征了。诗

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

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诗中后两句,诗人用“无言”和“一生开落任东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以此衬托木芙蓉霜后“着意红”的英勇气概。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深刻。《窗前木芙蓉》是范成大的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样子。诗人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

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木芙蓉形象;范诗写的是孤苦、心酸,处境凄凉却坦然面对的木芙蓉形象。前者是豪迈与大度的闲适之士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坚韧的乐观者形象。

[例3] (2014·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与意境。这两句诗描写了不同的景色,也就是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实际上都是在为诗歌营造某种意境。“园花经雨百般红”是写园里的花经雨水清洗后显得更为娇艳,主要是表现其色彩的艳丽。“乔木峥嵘明月中”一句中,“峥嵘”有“深邃、深远”的意思,明月掩映于高峻挺拔的树木中,显得更加深邃而幽远。

答案:①艳丽,②清幽。

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3.语言比较鉴赏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抓两个方面:一是品字析句抓关键字词,首先抓动词,其次抓形容词,再抓数词、副词和其他虚词。二是分门别类抓语言风格,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

3

清新明丽,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等。解答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题,可以按照分析词句含意、表现方法与表达作用的步骤来进行。

[例4] (2014·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答:

解析:本题从炼句角度设题考查诗歌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的结句都是景物描写,以景结情。韦诗的结句描写的是友人的居住环境,也是对友人诗思诗境的比况形容,表达了对友人的钦慕之情,借“境”衬“人”。李诗的结句描写的是诗人自己访隐者不遇归来时的情景,借“景”衬“情”,突显了对友人的感情。

答案:韦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居住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李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4.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比较鉴赏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的比较鉴赏,一要熟知基本知识,如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结构安排常用的模式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此外还有各种修辞手法。二要了解各种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识别不同诗歌所用的不同艺术技巧,且能分别指出各自的表达效果,这就是比较技巧。解答此类题,应按照“指明技巧+表达作用”的格式进行表述。

[例5] (2014·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