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中职首页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中职首页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石家庄市第三职业中专学校 耿书兰

【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的情感与内涵;反复诵读,背诵全诗。 2.学会正确地诵读古诗,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学习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和推己及人的高尚情怀;培养学生“忧以天下”的人生情怀。

【教学重点】学习古诗诵读的基本方法,了解杜诗的风格。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鉴赏古诗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作者生平及创作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利用视频,形象直观,快速调动学生情绪。) 由《唐之韵》(视频)导入。

1.由学生谈感受。(训练学生捕捉、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2.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1)杜诗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社会大环境分不开。 (2)其悲歌超越了个人的苦难。

二、检查预习(随机抽取学生回答,其他人可作补充。体现“会而不教”的原则,训练学生搜集材料、筛选信息的能力。)

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三、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Flash。

2.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语调,读出沉郁之情。 (初步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要求。)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并讨论诗歌的内容层次。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探究能力。) 4.提交讨论结果。

(通过讨论,初步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并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教师指导:全诗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以叙事为主,按时间顺序依次叙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全过程以及由此带给诗人的痛苦心情。

秋风怒吼图群童抢茅图娇儿恶卧图 第二部分:诗人抒发自己的理想和希望。 遥想广厦图 四、研习诗句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把自己喜欢的、认为颇具表达特色的句子画出来。通过诵读,揣摩作者意图、体察作者感情,训练学生通过抑扬顿挫地诵读来表情达意,表现作品魅力的能力。

2.品析所画出的句子并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自由发言。 句子一:“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教师指导:“怒号”写风势猛烈,“卷”、“三重”写受害深重。 句子二:“归来倚杖自叹息。” 教师指导:表现作者悲凉复杂的心情。 (1)天公无情地摧毁了他的安身之所。 (2)无知群童不明他的苦衷。 (3)无力衰翁难以重整家业。

句子三:“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教师指导:两句,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

句子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教师指导:此句表达了作者急迫欲得而又苦于不能的语气,作者由个人苦难联想到他人的类似处境。

句子五:“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教师指导:“呜呼”这一叹息超越了自身的苦难,由己推人,为天下跟他一样受苦受难的人而叹息。

(初步掌握通过品味语言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和推己及人的高尚情怀。)

五、尝试背诵

采用辅助记忆法,根据“秋风怒吼图”、“群童抢茅图”、“娇儿恶卧图”、“遥望广厦图”这一线索来辅助记忆,然后找出领头字句记诵。

(体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精神,教给学生背诵古典诗歌的方法。) 六、迁移训练

(通过扩展阅读,进一步了解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把握住作为“诗圣”的杜甫独特的精神气质。)

鉴赏:

《咏怀五百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垂老别》: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无家别》: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阅读以上诗句,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进一步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七、课堂小结

(学生反思本节课学习中自己的得失,并为本节课作一小结。) 由学生作结,教师收束。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学以致用,练习背诵古典诗歌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2.李白、杜甫诗风之比较。(通过与上一节课所学的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较,熟悉并掌握两位伟大诗人的不同的诗歌风格,可以从生活环境、时代背景、个人气质等诸方面深入探究造成不同风格的原因。)

《将进酒》教案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成玉莲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背诵李白的名诗名句,加强文化积淀。

2.引导学生品析解读《将进酒》,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感受李白的浪漫诗风和个性。

3.培养学生探究的热情,在“走近李白”的过程中获取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学重点】感受探究李白的浪漫。

【教学难点】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赏析、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配乐朗诵及图片,激发兴趣。

一代诗仙李白,不仅以其“惊天地”、“泣鬼神”的诗作铸就一座丰碑,也以其独特非凡的浪漫个性树起了一面精神大旗,其诗其人都是永远的财富。(点击课件)请欣赏图片及配乐朗诵。

(说明: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让学生初步了解李白诗歌特点,给学生直觉感受,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欣赏之后引出话题)

二、赏析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