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 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 知识点(总结)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 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 知识点(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一、唯物论部分 (一)辩证唯物主义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而且规律是客观的,即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出发,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如果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 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我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原因及其表现 )即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二)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即社会存在的性质、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重大的阻碍作用。 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2.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在: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2)这要求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主要应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青年学生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就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这是由青年学生的特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改革开放的实践需要所决定的。)

二、唯物辩证法部分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当中,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因果联系,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作出具体的分析。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角度一:(1)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整体的性能状态会影响到部分。要求我们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任何整体都由部分组成,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有时甚至还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要求我们要搞好局部,优化部分的结构,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角度二:整体与部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区别体现在: (1) 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的区别。

(2) 整体与部分的地位和功能不同:第一,当许多部分按照有序性构成有机整体时,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第二,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第三,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果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会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3.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运动与物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首先,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其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我们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首先,要把事物如实的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其次,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再次,要坚持与时 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5.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普遍性)

(1)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客观的。

(2)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①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示矛盾;②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表面性。 6.矛盾的特殊性(特殊性)

(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这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如果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做事情简化处理,或千篇一律用同一种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就必定要碰钉子、犯错误。 7.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两者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当中,并通过特殊性来体现,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不存在的。第二,两者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2)这一原理对我们的指导意义是:

①有助于我们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②有助于我们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方法。

③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1)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 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主次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要求我们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9.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这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并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2)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会相互转化,这就会改变事物的性质。这要求我们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10.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 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理论,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理论依据。

(2) 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也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和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11.内外因的辩证关系(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

(1)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即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12.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事物变化发展的状态)

角度一: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程度量的积累,就不会有事物性质的变化(也不会有飞跃和发展),即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这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

角度二: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要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即坚持适度原则。 角度三: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以,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原有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是,就要不失时机的促成飞跃。

角度四:不仅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会引起质变,而且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优化结构”,研究事物的结构

1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1)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2) 这一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角度一:因为事物发展的总均趋势是前进的,所以我们要对新事物的前途充满信心,满腔热情地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壮大。

角度二:因为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所以我们又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充分估计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加以克服。 角度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角度四: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这遇到的困难。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 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体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2) 认识也会影响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入歧途。因此,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学习科学理论。 2.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1) 科学理论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按其内在逻辑组成一定体系的真理性认识。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了它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它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2) 我们应注重学习科学理论,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认识的根本任务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为: (1) 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 (2) 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 从认识的作用来看,对事物本事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4.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1) 两者的区别体现在: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个别的,多变的;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 (2) 两者的联系体现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3) 这要求我们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5.创造必要的条件认识事物的本质

要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两个条件:

(1)在实践的基础上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前提) (2)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关键) 6.认识总是要发展的

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方面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的认识。而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因此,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7.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1) 改造主观世界的内容: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处于核心的地位。

(2) 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

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这种相互作用中,人们不断改善两者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自身不断完善这样的双重目的。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