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辽宁省营口市化学高一下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辽宁省营口市化学高一下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①苏打 ②食盐水 ③石灰水 ④NaOH ⑤液氧 ⑥KClO3 A.纯净物—③④⑤ C.盐—①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

①苏打是碳酸钠的俗名,是纯净物,是盐; ②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是混合物; ③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是混合物; ④NaOH是纯净物,是碱; ⑤液态氧是氧气,是纯净物; ⑥KClO3是纯净物,是盐; 综上可知:①⑥是盐,C正确; 故答案选C。

2.锌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入浓盐酸B.加入一定量CuSO4固体C.加入适量的水D.降低温度 【答案】A

【解析】A、升高反应体系温度,反应速率增大,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故A错误;

A项,锌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加浓盐酸,氢离子的浓度增大,加快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故A正确;B项,锌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加入少量CuSO4溶液,锌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形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生成的氢气总量会减少,故B错误;C项,加入适量的水,氢离子的浓度减小,减缓反应速率,故C错误;D项,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加快反应速率的方法,从温度、浓度、构成原电池等方面考查,解题时注意:锌不足,酸过量,产生氢气的量取决于锌。 3.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氢化物稳定性:HF>H2S>PH3 B.离子还原性:S2- >Cl- >Br->I- C.酸性:H2SO4>HClO

D.碱性强弱:KOH>NaOH>Mg(OH)2 【答案】B

B.混合物—②⑤ D.碱—①④

【解析】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律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

详解:A. 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F>S>P,则氢化物稳定性HF>H2S>PH3,A正确; B. 非金属性越强,相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离子还原性:Cl->Br->I->S2-,B错误; C. 硫酸是二元强酸,次氯酸是一元弱酸,则酸性:H2SO4>HClO,C正确;

D. 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K>Na>Mg,则碱性强弱KOH>NaOH>Mg(OH)2,D正确。 答案选B。

4.某鱼雷采用 Al-Ag2O 动力电池,以溶解有氢氧化钾的流动海水为电解液,电池反应为: 2Al+3Ag2O+2KOH═6Ag+2KAlO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g2O 为电池的负极 B.Al 在电池反应中被氧化 C.该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 pH 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电池反应”可以推断出,该题考察的内容是原电池的概念与应用。在反应中,Al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的是氧化反应,则Al是电池的负极;Ag2O中的Ag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的事还原反应,则Ag2O是电池的正极。 【详解】

A. Ag2O 为电池的正极,A错误;

B. Al在该反应中作还原剂,则其被氧化,B正确; C. 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C错误;

D. 从方程式来看,KOH参与了化学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OH-的浓度逐渐减小,则溶液的pH逐渐减小,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B。 【点睛】

在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对应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对应的物质是氧化剂,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通过化学反应中的化合价的变化,判断出正负极的主要物质。 5.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3A(g)+2B(g)

zC(g)+2D(g)。2min在2L的密闭容器中把4molA和2molB混合,

后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1.6 mol C,又测得D的反应速率v(D)= 0.2 mol.L-1?min-1。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z=4

C.A的平衡浓度是1.4mol.L-1 【答案】D 【解析】 【详解】

B.B的转化率是40% D.平衡时气体压强是原来的

9 101.6 molA.VD=0.2mol/(L?min),VC=2L=0.4mol/(L?min),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z=4,故

2minA正确;

B. 3A(g)+2B(g)?4C(g)+2D(g), 开始(mol) 4 2 0 0 转化(mol) 1.2 0.8 1.6 0.8 平衡(mol) 2.8 1.2 1.6 0.8 B的转化率=

0.8mol×100%=40%,故B正确;

2mol2.8molC.A的平衡浓度==1.4mol/L,故C正确;

2LD.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平衡时气体压强是原来的故D错误; 答案选D。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双原子分子中不一定含有极性键

C.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内一定不存在非极性键 【答案】D 【解析】 【详解】

A.能导电的化合物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的电解质是离子化合物,故A正确;

B.双原子分子中,两个不同的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是极性共价键,两个相同的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是非极性共价键,故B正确;

2.8mol?1.2mol?1.6mol?0.8mol16=,

4mol?2mol15C.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以是离子化合物,例如NH4Cl,故C正确; D.H2O2,Na2O2为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存在非极性键,故D错误。 故选D。

7.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3H2

A.单位时间内消耗1 mol N2,同时生成2 mol NH3

B.容器内三种气体物质的量比为n(N2):n(H2):n(NH3)=1:3:2 C.断裂1molH-H键同时生成2molN-H键 D.容器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据此判断。

详解:A. 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N2,同时生成2molNH3均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

B. 容器内三种气体物质的量比为n(N2):n(H2):n(NH3)=1:3:2时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B错误;

C. 断裂1molH-H键同时生成2molN-H键均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 D. 容器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不随时间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平衡状态的判断,注意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有两个核心的判断依据: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只要抓住这两个特征就可确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对于随反应的发生而发生变化的物理量如果不变了,即说明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关键是看给定的条件能否推出参与反应的任一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8.安全气囊碰撞时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每生成16 mol N2转移30 mol电子 B.NaN3中N元素被还原 C.N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质量之比为1∶15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2NH3,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