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2004-02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总则试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DD2004-02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总则试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总则(试行)(DD 2004—02)

固定沙地 植物不仅在沙丘背风面生长,而且也在迎风面生长,覆盖度30%以上,流沙停止活动。 29

30

地质调查标准汇编 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勘查第二分册

表A10 石漠化等级分区表

等级分区 重度石漠化区 中度石漠化区 轻度石漠化区 微度石漠化区 露裸岩石面积 >70% 50%~<70% 30%~<50% 10%~<30%

植被情况 疏草、裸岩(土) 疏草+疏灌 乔草+灌草 灌乔草 露裸岩石分布形状 面状 线状+面状 线状+点状 点状+线状

表A11 土地盐渍化性质与程度划分表

含盐性质 盐渍化程度 非盐渍化 轻度盐渍化 中等盐渍化 强度盐渍化 盐 渍 土 <0.1 0.1—0.2 0.2—0.3 0.3—0.5 >0.5 苏打型 Cl—HCO3 HCO3—Cl-- --

--SO4—HCO3 HCO3—SO4 ----Cl -SO4— Cl --Cl— SO4 SO4 -0—60cm土层含盐量% <0.15 0.15—0.25 0.25—0.4 0.4—0.6 >0.6 <0.15 0.15—0.3 0.3—0.5 0.5—0.7 >0.7 <0.15 0.15—0.3 0.3—0.5 0.5—0.7 >0.7 0—100cm土层含盐量% <0.2 0.2—0.3 0.3—0.6 0.6—1.0 >1.0 <0.25 0.25— 0.4 0.4—0.7 0.7—1.2 >1.2 <0.3 0.3—0.6 0.6—1.0 1.0—2.0 >2.0

注: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评价项目强弱等级(分四级)划分时,表中非盐渍化土不参与等级划分。

表A12 沼泽成因类型表

类 型 湖泊萎缩型 地表水泛滥型 地下水溢出型 高原冻土型

形 成 条 件 湖泊发展到后期,大量有机物积聚,喜水植物长满整个湖泊洼地,便形成了沼泽地。 河流泛滥地区两岸,在河湾、河漫滩或牛轭湖的地方,易产生沼泽地。海岸带潮间地区也可能形成海滨沼泽地。 山坡前缘或平缓地段,由于地表水排泄不畅或由地下水出露形成沼泽地。 高原区与低温、潮湿、蒸发弱以及冻土存在有关的沼泽地。

表A13 冷浸田基本类型划分表

类 亚 类 渍水型冷浸田 原 生 冷浸田 饱水型冷浸田

基 本 特 征 系指土壤质地粘重、小孔隙发育的粘性土,在犁底层以下即出现潜育层的地下水型水稻土 系指经终年渍水呈饱和状态,无犁底层,耕植层以下即为潜育层的水稻土 系由于人为渗水,使土壤层内长期渍水滞留而形成的冷浸田 系由于废水排放(或污灌),使土壤层内长期渍水滞留并污染而形成的冷浸田 渗水渍水型冷浸田 次 生 冷浸田 废水渍水型冷浸田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总则(试行)(DD 2004—02)

表A14 崩塌分类表

依 据 分 类 名 称 地震型崩塌 卸荷型崩塌 自然动力型 降雨型崩塌 动力成因 侵蚀型崩塌 切蚀型崩塌 工程动力型 洞掘型崩塌 爆破型崩塌 滑移式崩塌 动力形式 坠落式崩塌 倾倒式崩塌 由于雨水集中渗灌降低了危岩体的稳定性而形成的崩塌 由于强烈侵蚀坡脚,造成山坡过陡或悬空而形成的崩塌 因人工切削坡脚而造成的崩塌 地下洞室开挖顶板下沉引起上覆岩体失稳而造成的崩塌 爆破振动引起的崩塌 危岩体因沿软弱基座蠕滑抛出而产生的崩塌 因软弱基座被掏空而产生的崩塌 危岩体主要受倾伏力矩作用倾倒破坏产生的崩塌 31

特 征 说 明 因地震作用而诱发的崩塌 由于斜坡岩体应力、地应力的卸荷回弹引起的崩塌

表A15 滑坡分类表

依 据 分类名称 堆积层滑坡 土体 物质组成 滑坡 黄土滑坡 粘性土滑坡 岩体滑坡 均质岩土滑坡 滑动面与 岩层层面 的关系 顺层滑坡 切层滑坡 浅层滑坡 滑动体 厚度 中层滑坡 深层滑坡 自然滑坡 动力成因 工程滑坡 沿岩层层面、不整合面及坡积体与基岩交界面等滑动 滑动面与岩层层面相切,常沿倾向山外的一组断裂面发生。滑坡床多呈折线状。多分布在逆倾向或陡倾斜岩层的山坡上 滑坡体厚度在10m以内 滑坡体厚度在10~30m之间 滑坡体厚度超过30m 由于地震、降雨、侵蚀、崩坡积加载等自然作用产生的滑坡 由于工程开挖,堆土或建筑物加载,爆破振动,水库蓄水、渠道渗水等所形成的滑坡 上部岩层滑动挤压下部产生变形,滑动速度较快,滑体表面波状起伏,多见于有堆积物分布的斜坡地段 下部先滑,使上部失去支撑而变形滑动,一般速度较慢,多具上小下大的塔式外貌,横向张性裂隙发育,表面多呈阶梯状或陡坎状。

特 征 说 明 由坡积、洪积、崩滑堆积等形成的碎块石堆积体沿下伏基岩或体内滑动 不同时期的黄土层内部或沿其下伏岩土层接触面发生的滑坡 粘性土层内部或沿其下伏岩土层接触面滑动的滑坡 发生在各类岩体中的滑坡 发生在无明显层理的土层或基岩风化层中,滑动面常呈弧形 滑动作用的起动 方式 推移式滑坡 牵引式滑坡 32

依 据 地质调查标准汇编 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勘查第二分册

分类名称 新滑坡 特 征 说 明 全新世或有人文记载以来发生的滑坡 全新世或有人文记载以前发生的滑坡 久已存在的较稳定的古滑坡,由于自然条件变化或工程活动,引起复活 近期仍有滑动的滑坡。后壁及两侧有新鲜擦痕,滑体内有较新的开裂、鼓起或前缘挤出等变形迹象 发生后已停止发展,一般情况下不可能重新活动,坡体上植被较盛,常有居民点 发生年代 古滑坡 古滑坡复活 活滑坡 发生后稳 定性 死滑坡 表A16 泥石流分类表

分类依据 山坡型泥石流 流域特征 沟谷型泥石流 山区泥石流 地貌特征 准山前区泥石流 泥流。以细粒泥沙为主要固体成分,粘度大,呈稠泥状 物质成分 泥石流。由浆体和碎块石组成,固体成分粒径变化大 水石流。由水和粗砂、砾石、漂砾组成,粘粒含量少 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粘性大 流体性质 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固体物质占10%~40%,粘性土少

分 类 名 称 及 特 征 表A17 岩溶塌陷分类表

按塌洞所在的岩性划分

按成因划分 按可溶岩类型划分 类 暴雨塌陷 洪水塌陷 自然塌陷 重力塌陷 地震塌陷 古塌陷 地下洞室排水突水塌陷 抽水塌陷 人为塌陷 水库蓄水引水塌陷 振动或加载塌陷 地表水或废水下渗塌陷 (陷落柱) 老塌陷 现代塌陷 (新塌陷) 型 按塌陷时期划分 土层塌陷 基岩塌陷 碳酸盐岩类塌陷 蒸发岩类塌陷(石膏岩溶塌陷) 可溶性碎屑岩类塌陷(红层岩溶塌陷)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