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县普安镇宝塔中心小学教学设计(电子备课-蒋培俊)20151130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开江县普安镇宝塔中心小学教学设计(电子备课-蒋培俊)20151130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宝塔中心小学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授课教师:蒋培俊 2015年9月6日

1

开江县普安镇宝塔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班级 三(1) 学科 数学 课 题 克、千克的认识 课型 课时 1 日期 教学 内容 教材 简析 教材第1~2页内容,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一第1题。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体验活动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能根据教学 目标 现实情境恰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1、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2、在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教学 重难点 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师准备:8台盘秤,天平秤,电子称,1角硬币,糖等物品 教学 准备 学生准备:一袋500克的盐,梨,1角硬币,大米,黄豆等物品。 教 学 过 程 摘 要 一、情境引入 课件呈现超市购物称重量的对话情境,同学们,画面中的对话说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由对话中用到的克、千克、吨切入引入课题:克、千克的认识。 二、新知探索 1.认识工具称。 呈现引入情境画面中的一种物品,要知道这个物品有多重,怎么办的呢?(用秤称) 同学们说得对,要想准确知道物品有多重,我们要用到计量物品质量的工具——秤。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常见的几种秤,你们认识这些不同的称吗?谁来介绍一下,结合实物称或图片做简要介绍。 2.认识克。 2

(1)称一称。 我们认识了各种称,你们想用称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吗?下面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从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糖中,分别称出1克、2克、3克、4克糖,看哪个小组操作有序,动作快,按要求称出糖后,观察糖的多少。 学生操作称盐,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小结:大家观察了称出的1克、2克、3克、4克糖,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感受1克糖看上去很少,感觉很轻。 (2)掂一掂。 ①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都很轻,比如这枚硬币(呈现1角硬币),介绍一角硬币重1克,大家放在手掌心内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 ②把小组的硬币放在一起,掂一掂,感受一下有多重。 (3)说一说。 通过刚才的掂一掂、称一称,你们对1克或几克有什么感觉?(轻或很轻的感觉) 活动小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板书:克——g) (4)议一议。 生活中计量那些物品的轻重可以用克作单位? 学生可能会说到牙齿、粉笔头、树叶等物品,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估计误差太大的予以纠正。 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用克作单位的实物图片介绍。教师:你见到的哪些物品包装上用到了“克”? (5)填一填 学生独立教材第2页“填一填”,完成后汇报。 教师:你是怎样确定读数和读数单位的? 小结:秤上的标注是g,读数就以克作单位,指针指着多少就是多少克。 3.认识千克。 (1)称一称。 一袋盐重多少?两袋盐呢? 学生观察后知道1袋盐重500克,两袋盐是500克+500克=1000克 请大家把2袋盐放在盘秤上称一称,告诉老师两袋盐多重,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观察后发现指针指着1,两袋盐重1千克。 3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1千克和1000克都同样表示两袋盐的轻重,因此1千克和1000克一样重,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板书:1000克=1千克 (2)掂一掂 。 ①现在请大家把重1kg的盐放在手里掂一掂,说说你的感受。学生操作并交流感受。 ②先掂一掂1kg的盐,再掂一掂1枚一角的硬币,有什么感受?并在小组讨论: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千克作单位? 小结: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也叫公斤)作单位,千克用kg表示。 教师板书:千克——kg (3)估一估 教师:你能估一估多少个梨重1千克吗? 先引导学生用手先掂一掂一个梨有多重,再想1kg重的物品在手里是怎样的感受,然后估计几个梨重1千克,组内先交流,然后让学生用盘秤验证估算结果(4个梨重约1千克)。 你能估一估多少个鸡蛋重1千克吗? 教师用盘秤称出1千克鸡蛋验证学生的估算结果(18个鸡蛋约重1千克)。 (4)称一称 ①小组合作用盘秤称出1千克大豆。 让学生先将大豆放入袋中,先用手掂一掂,估一估后再称出1千克大豆。 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让学生再掂一掂。 ②小组合作用盘称称出2千克大米。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③教师巡视:让学生先掂一掂,估一估,各小组再分别称出8个苹果和3个萝卜有多重。 (5)填一填。5000g=( )kg 3kg=( )g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指名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帮助学生分析填写错误的原因。 三、练习应用 1.完成第4页课堂活动第1题:称一称 教师:比一比看谁抓得准? 学生分组完成后相互交流。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