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的方法是取决于正确的复习。而复习的方法可通过如下途径:A、.及时复习,经常复习;B、正确分配学习时间;C、复习方法应多样化;D、反复地阅读和尝试重现相结合。

6、对幼儿的智力的培养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有效措施有:A、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

B、培养幼儿的感知观察力 C、培养幼儿注意力 D、培养幼儿忘记力 E、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7、幼儿注意力缺失的主要表现——注意不稳定、易转移 方法:发展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有意性,具体措施如: A、学习活动多样,内容丰富; B、学习内容的难易要适度;

C、积极的思维活动能高度地集中注意力,所以提问的方式能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提高注意的有意性;

D、建构良好的环境,消除分散注意的干扰因素,提高注意的效果。

本章作业:预习提纲中的2、5、6、7条

教学后记:

本章知识点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非常认真、仔细,课堂气氛较好,互动也较多;同时,教师也举了很多实例,例如:讲到感知觉时,我引用了“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讲到注意时,我提问了“人能否一目十行” ;讲到思维时,引用了“础润而知雨,月晕而知风”等实例,从而更好的让学生理解。从学生作业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是可以的。

备注:

由于时间问题,下列几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第七章 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 第八章 幼儿美感的形成规律与美育 第九章 幼儿活动的迁移规律

第三篇 幼儿的心理健康

第十一章 幼儿心理健康的一般概述

教学目的:

1、明确关注幼儿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对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2、记住几个关键词: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标准

教学重、难点:幼儿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17

(一) 、复习旧知识

对幼儿的智力的培养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二) 、新课

第一节 幼儿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

一、心理卫生

概念:又称精神卫生,是指维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则、方法和措施等。 △心理卫生作为一个运动兴起的时间—20世纪初。 二、 幼儿心理健康

(一) |心理健康的概念

由于心理健康本身的多面性和研究的复杂性,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心理健康

下一个统一的定义。

(二) 、心理健康的标准(七条)

A、智力发展正常;B、情绪反应适度;C、意志品质健全;D、人格统一完整;E、自我意识正确;F、人际关系和谐;G、社会适应良好

●衡量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 A、心理发展健康与年龄特点相符;

B、大部分情况下的情绪是稳定、快乐的; C、与同伴保持良好的关系; D、智力发展正常。

(三)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有: A、心理测量与统计学方法 B、社会适应判定法 C、生活适应评定法 D、症状判定法

第二节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1、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A、幼儿自身的发展因素

B、环境因素:①家庭环境②幼儿园环境③社会环境(需举例进行讲解)

2、 幼儿园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因素体现: ①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与规模; ②幼儿园教育的结构;

③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④幼儿园教育的方法; ⑤教师的教学态度; ⑥幼儿园风气;

⑦同龄群体的人际关系及师生关系。

3、 怎样的教师才是对幼儿有积极影响的教师呢? ①性情温和、快乐、有幽默感;

②乐于了解幼儿、友爱、能体贴幼儿的情感、帮助幼儿解决个人困难、使幼儿感到适意; ③使活动有乐趣、能有效控制全班; ④不偏袒,对幼儿公正,尊重幼儿意见;

⑤不易怒、不专制、不讽刺,不傲慢,不自以为是等。

18

第三节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措施

一、家庭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略讲) 二、幼儿园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面向全体幼儿

2、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 3、关注幼儿的终身发展 (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与接受自我 2、使幼儿学会觉察感觉与情绪 3、帮助幼儿认知人类行为 4、帮助幼儿发展责任感 5、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

6、教幼儿学习如何“做决定”及“解决问题” 7、帮助幼儿形成对社会职业的概括性认识 (三)、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三个层次) 1、初级预防 2、次级预防 3、诊断和治疗

本章作业:

1、衡量幼儿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2、怎样的教师才是对幼儿有积极影响的教师?

教学后记:

本章知识重点在第一、二节,第三节的内容可略讲,或引导学生理解自学为主;由于“心理卫生”、“心理健康”这些词来说,对学生比较陌生,所以在这些名词的讲解过程中要结合实例。从学生的课堂气氛和作业的情况来看,教学效果是可以的。

第十二章 幼儿心理问题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学会运用简单的评价方法,参照指标来对幼儿心理健康进行评价。 2、 了解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矫治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识

A、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B、 衡量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

(二) 新课

19

第一节 幼儿心理健康状况评价 评价的几个重要指标: 一、 幼儿自尊心的评价 二、 幼儿自信心的评价

三、 幼儿成就感和好胜心评价 四、 幼儿独立性评价

五、 幼儿自制力与坚持性评价 六、 幼儿交往态度评价 七、 幼儿社交能力的评价 八、 幼儿友好行为评价 九、 幼儿责任感评价

十、 幼儿情绪的表达和控制能力

以上指标我们可以通过日常观察和家长问卷调查两种方法进行评价。

第二节 幼儿心理问题及矫治

一、 幼儿的隐性障碍—注意力缺失

(一) 表现1、注意力持续时间(注意力不集中) 2、活动量(活动量过大) 3、冲动性(性急、冲动)

4、协调性(肌肉动作协调性差)

5、短时记忆(记忆力差、左耳进右耳出)

6、人格特征(固执、暴躁、缺乏自尊、人际交往不成) (二)矫治:1、行为治疗 2、感觉综合治疗 3、饮食控制 二、情绪障碍--沮丧、焦虑

(一)表现:不安时哭哭啼啼、易怒、敏感、多动、紧张、沮丧。 (二)沮丧的矫治:

1、认真对待幼儿的紧张和沮丧; 2、分析引起幼儿紧张沮丧的原因; 3、允许幼儿自由地表露自己的情感; 4、提供安抚与支持;

5、尽可能地减少可引起幼儿紧张和沮丧的情景; 6、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方式来应对不良事件。 (三)焦虑的矫治:1、事先为分离作好准备 2、告诉孩子你回来后会和他做些什么 3、每次离家和回家要有一定的程序 4、平时练习一些减少焦虑的活动。

三、行为问题--情感过度依赖和退订性行为

主要由于幼儿缺乏安全感。

本章作业:

幼儿注意力缺失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如果幼儿有这方面的表现,你应给予什么建议?

20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